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参与对话的主体分别为学生和文本,而这一对话的引导者为教师。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中实施对话式教学能够增加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机会,让老师和学生在这一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关系。除此之外,对话式阅读教学还能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坚持这种灵活、全面、科学的对话式教学。一、探索"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中的积极因  相似文献   

2.
黄耀卿 《魅力中国》2014,(2):245-245
我们知道,课文是语文课本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阅读课文则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就不能从课本中学到知识,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意味着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书本之间都要确立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交流必须是双向互动、互为依存条件的,特别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更是共同参与以致共同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慧琴 《魅力中国》2011,(18):207-207
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做读书笔记。学生主动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全匾的理解、吸收、领悟文章的精粹。在学生充分地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张秀梅 《魅力中国》2013,(14):149-150
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情境下,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与其相关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较为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几种。  相似文献   

5.
苏树忠 《魅力中国》2010,(7):127-128
“心灵对话”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已有认知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要建构“心灵对话”的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对话犁教学要求通过创造性的感知活动.达成学生对文本的对话和理解,并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达成对自己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立人”的教育目的。而学生在阅读中最大的特点是“前理解”(即语感)的相对贫乏,师生在这方面存在相对的落差,这就构成了师生对话的呵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张扬 《魅力中国》2013,(20):214-214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小学课堂情境下,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与其相关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较为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几种。本文通过对师生互动概念的理解,剖析了当前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几个误区,客观分析了影响师生有效互动的四个因素.探索提出了小学音乐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几点策略,这对于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安义 《魅力中国》2010,(2):114-115
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具有巨大的能动性;课程文本则是特殊的教学客体,具有"主体间性"。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广大师生与作为教学客体的课程文本之间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互动的对话性关系,意即"人本互动"。"人本互动"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凸现,因而崇尚"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发现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秀萍 《发展》2009,(8):84-85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应是师生与文本智慧进行情感交流、思想对话的课堂,是师生个性张扬、创造力不断生成的课堂。在现实的语文教改中,教师应以丰富的语文教学思想,科学的方法推动语文教改的发展,以期唤醒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都要把足够的精力放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先进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赵建立 《魅力中国》2011,(12):268-26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许丽伟 《魅力中国》2010,(15):61-61,6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营造主动、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对话。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2.
方荷 《魅力中国》2010,(17):260-26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载负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对话”。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这是很有见地的。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马婷婷 《发展》2013,(7):122-122
构建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是师生的共同愿望,而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英语对话、交流、阅读、书写等方面有一定进步或发展,所以,如何打造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构建高中英语有效课堂的体会。一、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广泛研究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相似文献   

14.
杨雯 《发展》2009,(9):105-105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要求,小学开设英语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形成初步应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多个环节中,阅读教学已逐渐引起不少语文老师的重视和开发。无论在课前、课上还是课后,阅读教学还需要引发学生真正的内心需求,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致对阅读,乃至于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真正希望和所想看到的,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必须要竭力思考和努力去实践的。本文拟从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教学目标的确立、课堂师生的对话、文本语言的品味、合作小组的尝试以及课堂评价等几方面着手,阐述并举例说明本人在多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上所作的点点尝试。  相似文献   

16.
安红艳 《魅力中国》2011,(10):145-145
目前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不高,趣味不浓。找回语文课失落的趣味,让学生感到上语文课有意思有兴趣,让每堂语文课触动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显得非常重要。作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三点做法:一是让高于生活的课文在解读时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灵;二是引导学生去捕捉文学作品的细节,深入文本去和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的精义;三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去揣摩语言,产生对文本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的认同和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  相似文献   

17.
肖美香 《魅力中国》2010,(10):147-147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缺乏个性阅读和课堂真正的实践活动,为了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我认为最好将接受美学、符号论美学和体验美学等理论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以期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佳 《黑河学刊》2012,(10):125-126
"对话理论"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强调的是对话主体—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融合,主要通过学生研讨、师生互动,达到欣赏文学作品的目的,而SSBI应用模式即学习策略与风格并举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对话理论指导下的SSBI模式构建实践能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独白型"教学模式,建立英美文学教学中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培养学生融合运用多元立体化学习策略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人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当前,赏识教育已成为很多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通过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赏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成长进步。而且通过开展赏识教育,也有助于班级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增进师生间的情谊.让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本文主要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对班主任工作中学困生转化的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金士灵 《魅力中国》2011,(3):128-12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对融洽师生感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师生对话都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有的对话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有的对话则给学生留下遗憾和伤疤。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也要讲究恰当之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