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雁行模式"衰落和以此为基础的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兴起为中国提升其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机遇。本文证实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正在形成并且中国已经参与其中,进而分析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的现状和挑战,认为中国必须利用东亚区域分工模式转变的机遇,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措施提升其在区域内生产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2.
"浅层次"易一体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亚为代表的"异质"结构成员间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不仅表现出制度协调的特征,同时体现出一段较长时期的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浅层次"贸易一体化的阶段.贸易一体化是"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浅层次"贸易一体化是贸易一体化的阶段之一,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新的模式,建立区域生产网络是目前东亚进行"浅层次"贸易一体化,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产业内贸易为例,首先说明了SITC7在我国与东亚国家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产业内贸易水平,接着从FDI、零部件贸易和公司内贸易三大方面阐述了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内在机制——东亚国际生产分工网络。同时,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三资企业”也对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产网络:东亚经济体的新分工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雁行模式”已经不能描述东亚生产分工的特点,取而代之的是区域生产网络。本文从区域生产网络概念切入,进而从贸易角度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东亚各经济体在工业领域的相互依赖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日韩三国贸易与分工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支撑东亚繁荣的增长模式和区域生产网络的缺陷暴露无疑。在后危机时代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东亚贸易与分工结构调整已经悄然展开。本文首先考察了危机前后中日韩三国区域分工与贸易结构的最新变化趋势,其次研究了其对区域经济合作和东亚再平衡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这种变革对FTA建设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垂直分工、技术转移与东亚区域生产整合:中国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中整合过程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特点,以及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外资的高度依赖性,进而总结了东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变化和中国在新三角贸易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亚的产业分工体系及其结构性不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考察东亚区域内贸易及经济增长不稳定的几种表现,并对区域内以垂直产业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分工体系、以对中间品及部分资本品的"交叉需求"为基础的贸易结构作了分析;其次研究由区域内直接投资所形成的区域生产网络,指出由于处在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底部的发展中经济体承受结构调整的能力有限、处在上游的经济体的生产(需求)对处在下游的经济体的波及效应不大、区域外对东亚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缺乏足够的有效需求,所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较差,结构性不平衡难以纠正;最后着重研究东亚各经济体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加强区域垂直产业内分工的稳定性,并提出今后调整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钟慧中 《浙江经济》2001,(12):12-13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改变着传统的国际分工模式和贸易格局,产生着新的国际生产方式。这将为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和贸易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为产品的价值链被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优势更多地表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生产阶段和环节的优势,从而使得国家之间按同一产业或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或工序进行分工,学术界把这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称之为全球价值链,相应地,这一新国际分工模式下的贸易可称为全球价值链贸易。相比传统国际分工模式下的贸易,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全球贸易的本质内涵已经发生深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亚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及其特点,以及正在导致原有“雁行模式”发生转换并在21世纪将最终形成一种新产业发展模式——“双金字塔模式”的问题,作一探讨。一、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及其特点60年代中期以前,东亚地区基本上是一种单一的垂直报国际分工格局,即主要由日本生产工业制成品,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6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东亚地区大体上改变了传统的先进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形成了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体系。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地区的国际分…  相似文献   

11.
东亚生产网络发展及其与外部市场关系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生产网络的内在机制可以由二维分散生产理论给出一定的解释。依据该理论,作者的考察结果表明:生产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贸易模式,引起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相互贸易的放大效应。但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并没有使其与世界经济脱钩,特别是其出口的最终需求仍然高度依赖外部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进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东亚国家(地区)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同时对美国却保持高额顺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及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从雁行模式的东亚产业转移、东亚生产网络及美国需求三方面分析了该联动效应产生的原因。还探讨了差额联动的变化趋势:长期看,由于中国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将有所改变,差额联动效应有望减弱;短期看,差额联动效应仍将存在。
Abstract:
China has always been keeping trade deficit with East Asia,but keeping trade sur-plus with America 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proves a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trade surplus and deficit by positive analysis,and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a coupling effect can exist from three aspects:East Asian industrial transfer in flying geese model,East Asian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American demand.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trend of coupling effect:in the long run,the effect is expected to reduce since the position of China in triangular trade pattern will be changed;in the short term,the effect will still exist.  相似文献   

15.
近年,日本经济显现复苏迹象。一般认为,对东亚出口增加是带动经济复苏的牵引力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与东亚国家和地区间贸易格局的新特点,阐述东亚因素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说明互利情况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亚ICT产业生产网络的构建与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从“雁行模式”奠定良好基础、客观因素的促进、政策层面的转变、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五个方面阐述东亚生产网络形成的原因,分析东亚ICT产品内贸易影响因素为规模经济、要素差异、地理距离、资本技术差异、外商投资差额、国家平均关税水平等,并从技术效应、就业效应、产业转移效应、要素流动效应等方面对中国ICT产品内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以零部件贸易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东亚生产网络框架内,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增长。中国链接东亚区域内外的特殊地位,使其必然在发展零部件产业的同时,在生产者服务业方面也开始出现"后发"的增长态势,而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则表现为中国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涌现。本文利用动态Shift-Share方法,以东亚区域经济体为参照组,从产业结构效应、竞争效应以及交叉效应等角度,研究中国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优势的结构性问题,即对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出口优势进行结构分解研究,具体分析在中国承接外包优势中是哪些结构性因素导致了这些优势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进入2000年后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承接来自区域外的生产者服务外包增长速度趋于快速发展态势,但与东亚区域内的经济体相比,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分行业的角度,当前中国生产者服务出口的主要问题仍表现为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低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East and South Asian econom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East Asian economies are shown to be achieving much more of their potential trade than South Asian economies, both in terms of intra‐regional trade and in trad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Examination of the China–Japan, India–Pakistan and Taiwan–mainland China bilateral relationships shows that integration of these economies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has allowed economic relations to dominate and constrain difficult bilateral political relations in East Asia while in South Asia adverse political relations have hampere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economic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发展,随之日本也改变了在贸易关系中过去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多边途径的做法,渴望通过更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来建立自己真正的自由贸易框架。从日本选择双边贸易自由化伙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标准来看,东亚各国无疑是日本的最佳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