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Probit、Tobit回归模型为主要工具,利用来自黄河流域下游山东省46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了影响居民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但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因素是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显著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共同因素是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需要大量投入的知晓程度和居民年收入。  相似文献   

2.
张培  董谦  许月明 《乡镇经济》2008,24(4):16-19
应用条件价值法(CVM)评估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是维持白洋淀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个人支付意愿又是CVM的核心内容。文章以京津冀主要城市的243个居民为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的个人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个人支付意愿率为51.44%;距离、性别、文化程度和偏爱程度是个人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收入和了解程度对个人支付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居民参与污染治理一直以来部备受关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鳌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居民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对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进行价值评估,平确定当地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因为水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搭便车"和"公地的悲哀"现象,加上目前国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不完善,从而导致各利益方在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分配不均。免费或低成本用水不但违反水资源"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同时也不利于水资源的高效有序配置,会使得上游地区居民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受到重挫,甚至导致上游地区不再进行水环境保护。本文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多个国家的流域生态补偿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流域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就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邹辉 《中国经贸》2015,(15):36-36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点流域,一直以来,政府是流域管理者,但由于国家经济补偿能力有限,近期市场导向成为主要形式,目前流域补偿机制日益成熟,出现多种形式的流域补偿模式.丹东流域众多,在资源逐渐价格化的情形下,急需探讨流域补偿机制,特别以鸭绿江为体系的流域,流域水文、水资源等服务成本、损失与价值评估困难,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难以确定.因此,通过对我国已经实施的流域补偿区域进行分析,为丹东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成功经验,明确丹东流域补偿标准、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山区农民农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及对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四川省凉山州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农户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基于两种不同意愿所得到的农地非市场价值差异显著.本文建议建立农地资源价值评估体系;深化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建立农地征收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流域生态补偿基本概念及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对国内、国外在流域生态补偿方面所做的各种尝试,以及各种尝试的效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就《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生态补偿办法(试行)》这部调整太湖流域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分析发现:这部法规在协调上下游地区政府之间利益冲突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8.
水足迹理论和流域生态补偿是当前研究领域的两大热点。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将水足迹方法运用于生态补偿,构建流域间生态补偿的标准模型,同时引入水质修正系数(KQ)对模型进行完善,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文章以赣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通过对位于上游的赣州市和下游的南昌市的水生态安全性进行评判,运用"保护者受益、受益者补偿"的原理,得出南昌市作为受益区,应对生态保护投入者的赣州市进行补偿,经核算得出,在2010-2014年5年期间,南昌市应支付19.92亿元给赣州市,以分摊其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专项基金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需要,西部地区依然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以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为基础,对新疆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生态补偿视角下新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新安江模式"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重要实践成果.而补偿资金是水源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投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制度,及稳定的可持续投入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积极探索与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本文在大连现有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提出了建立一个符合大连特色的、政府调控的、市场调节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确立政府调控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保留传统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建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并确立环境资源损害行政补偿制度。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市场调节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经济研究》2008,(6):96-97
自2006年开始,省发改委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作为生态立省战略的重大课题,组织力量着手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青海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政策建议》和《关于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政策建议》,并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向全国人大、政协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汇报,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生态保护建设予以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目前,国务院将“加强青海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作为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中之一进行研究部署,使我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补偿问题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其中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工具的选择是困扰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结合福建省九龙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案例,说明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政策工具的选择,并为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艳  陈红华 《南方经济》2020,39(10):125-140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美丽中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实证检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效果、效果的动态变化以及转移支付标准高低异质性对生态效果的影响。基于广东省是实施该政策较早、又具有投入资金多等特点,因此选取广东省2011-2017年县级层面统计数据为样本,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作为生态效果的衡量指标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市的生态环境,该类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平均提高约3.42个单位,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4.5%。另外随着生态转移支付拨付年份的增加,该项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在2017年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的政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支付标准会影响政策的生态效果。因此建议我国长期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适当加大转移支付拨付力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加快建设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生态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文章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验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丰富了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发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完善我国生态补偿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CVM 意愿调查评估法调查了西安市居民对空气质量和PM2.5 污染的感知、降 低风险的行为选择及支付意愿。通过秩和检验和半对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降低风险行为和支付 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62.35% 的居民感觉西安市空气质量很差;48.82% 的居民了解雾霾是由 PM2.5 所引起的,并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66.47% 的居民对治理雾霾问题持积极乐观态度; 90% 居民认为政府应该承担降低PM2.5 健康风险的责任。居民对使西安市空气质量在五年内达到 国家二级标准的支付意愿为180.26 元/ 户/ 年, 进而得到西安市大气污染的经济损失为3.46 亿/ 年。 利用半对数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空气质量感知、个体特征(文化程度、年龄、是否有小孩)和经 济(家庭年收入)是显著影响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工作重点。我国生态补偿面临有关环境补偿的法律法规零散、缺乏横向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单一且补偿标准低、以“项目工程”为主的补偿方式缺乏稳定性等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将横向补偿纵向化,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等以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文基于政府间博弈竞争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同级地方政府间博弈竞争在越界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策略性行为,通过对双重博弈竞争模型均衡结果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对辖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概率取决于中央政府的监管成本和处罚力度,而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处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是不治理,地方政府间的"囚徒困境"导致流域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首先,要构建强有力的流域组织协调机构;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第三,要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方面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尚未在制度层面上完全落实。文章基于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梳理了财政支付转移、专项基金等行政及市场的主要手段,分析了海洋生态补偿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以刚性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为国家实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总体战略目标、建设美丽海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公益林保护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探讨影响公益林保护农户行为的路径和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其影响路径是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农户行为态度、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意愿、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行为;北京市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因素通过其对农户生态公益林保护意愿及行为的影响是偏弱的,森林生态补偿政策中对农户行为所起的经济杠杆作用还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20.
张佩佩  李雅静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43-148
研究资源型城市居民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各地区实行减污降碳。基于山西太原443份调研问卷,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测算居民的支付意愿及支付额度,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对支付意愿及支付额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79.2%的受访者具有正的支付意愿,平均支付意愿为28.16元/(月·人),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本地居住时长、是否关注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对健康危害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性别、年龄、职业、居住位置、对空气质量的现状满意度以及对政府采取措施的满意度影响不显著。为此,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合理制定支付标准,制定相应的实施政策,以引导居民支付空气质量改善的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