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98~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三种物价指数连续20多个月负增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负增长超过40个月)。这一现象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通货紧缩”。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含义、中国到底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等问题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物价指数出现连续数月下降就是通货紧缩;有人认为仅有物价指数连续下降还不能算作通货紧缩,还须同时伴随着货币供应量下降,甚至经济负增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紧缩”。不管怎么解释,我认为我国这个时期经济增长困难及物价指数连续下跌是事实,必须讨论通货紧缩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学界重提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的话题。有人认为是通货紧缩,有人认为是通货膨胀,也有人认为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本文作者认为,目前国家统计局的cPI加权指数,基本上是计划经济备件下的产物,它既不是发达市场体系下的CPI,也不是反映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的CPI。假定中国的物价水平真的出现了全面下跌,或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也不能据此说明中国经济将出现下滑。  相似文献   

3.
冯春安 《河南经济》2003,(11):42-4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压力下。直到去年上半年,日本抛出由于人民币币值过低导致其出口不振的说法,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响起。有些评论也跟着称,全球通货紧缩是因为中国出口的影响。实际上,人民币汇率非但不是中国用以扩大本国商品出口的武器“矛”,相反,它恰恰是维护世界经济良性运行的“盾”。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不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也符合美、日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低于8%,经济增速减缓。但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运行呈现出六大亮点。本文在回顾上半年经济走势基础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分析发现经济增速趋缓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房地产调控和外需不足、内需趋缓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系统梳理了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速“破八”后我国是否进入通货紧缩状态的讨论,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通货紧缩历史经验.结合天津市2012年1~6月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提出应对经济增速下滑、预防通货紧缩的相关对策.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等。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经济是否陷入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有两个思维逻辑:一是美元的逻辑,另一是经济基本面的逻辑。当前,通缩阴影正从这两个方面向我国袭来。为防止我国经济陷入“通缩”风险,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中国经济从低水准起步;高速运转20年,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日益积累着某种结构性风险;近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牵引;风险势能开始逐渐释放;开工不足,失业增加,需求萎靡,发展趋缓……,诸症并发,怎样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如果说通缩是泥潭;通胀是沼泽,怎样走出泥潭又绕开沼泽?请看众专家见仁见智纵论宏观大势。谁说中国经济“通货紧缩”了近年,经济学界和经济界普遍认为,我国当前已经陷入了通货紧缩的困境,通货紧缩已成为阻碍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障碍;出路在于放弃“适度从紧”的政策、放松银根,刺激需求。这种观点对我国…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大致表现出以下四大特点:(1)增长速度前高后低,四个季节的经济增长逐季放慢,全年经济增长将在7.3%左右;(2)负重前行,即中国经济承受着世界经济增长失速的沉重压力;(3)热点稀疏,硕果仅存的热点仅有房地产热和外资热;(4)通货紧缩阴影日浓,宏观经济随时面临重新跌落到通货紧缩中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国内外经济学家就通货紧缩的定义,成因、后果及对策各抒已见。争论不休。本文简要地回顾并评论凯恩斯、费雪和克鲁格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通货紧缩理论和研究成果,希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商品零售物价自1997年10月到1999年6月,连续21个月下降;居民消费连续15个月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GDP增长速度逐年回落,已由1992年的14%降到1999年6月份的7.6%;在被统计的600多种产品中,绝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企业库存增加,生产能力闲置,失业和半失业的人数急剧增加。这表明,我国经济处在通货紧缩状态。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扭转,整个经济将有可能陷入萧条状况,出现危机。 通货紧缩是相对通货膨胀而言的。通货膨胀表现为持续的普遍物价上涨;通…  相似文献   

10.
刘璐 《中国经贸》2009,(20):123-127
事物总是联系的,经济现象之间也总是互相缠结的。基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本文认为,通货紧缩不是货币现象,而是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是货币经济时代的经济现象。本文试图将我国1998—2002年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作一系统性的研究,从中探寻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而求索消除通货紧缩、恢复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途径,然后讨论了治理我国通货紧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经济有无通货紧缩,两派观点各执一词:一派认为现阶段不存在通货紧缩,消费势头良好;另一派认为现阶段已出现通货紧缩苗头,消费不畅。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等众多国内经济学家,近日纷纷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于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担忧。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元月,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芝加哥举行的英国经济年会上发表演说,认为全球通货紧缩已经来临。在此之前被称为"金融杀手"的大投资家乔治·索罗斯也预言经济濒临紧缩。著名杂志《福布斯》的投资分析家甚至据此认为,中国倘若不慎,或许将是"现代通货紧缩的摇蓝"。现在,全球通货紧缩是否已经来临?中国情况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的林毅夫,1999年第一次提出“新农村运动”,如今他的这个建议被列为了中央“十一五”规划的六大任务之首。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这6年来一个高速增长循环之后,又将面临着与当年相似的通货紧缩的压力。“新农村运动”将成为缓解这种压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6,(2):52-53
最近一段时间。“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热词。“逢三逢八,中国多会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比如1988年、1993年以及2003年。”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说。中国投资者偏爱这样的年份,但这样的年份却往往最终令他们失望。面对初现的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低、持续地下降,它会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其中包括收入分配效应和产量效应,通货紧缩是经济成长中的短期现象,它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敌人。  相似文献   

16.
赵晓 《开放导报》2004,(2):26-31,36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反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盛顿观察》3月17日】中国的“两会”今年不仅在国内受到“轰炸性”报导,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人们关注的当然是下一步中国的经济政策往何方去。而此时两条经济新闻砸出台,使得那些希望中国救世界的人们大为失望,更令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人们忧心忡忡。新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外部的经济形势还在恶化,导致中国的出口连续4个月衰减;而中国国内的需求同样不振,造成通货紧缩压力。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一切正是中国经济放缓即将触底的征兆。  相似文献   

18.
通缩来了?     
进入1月份以来,通货紧缩成为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欧元区陷入五年来首次通货紧缩、美国将迎来通货紧缩、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等等。这样的新闻标题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9.
《北方经济》2012,(1):58-58
在近日举行的“2012中国智库论坛”上,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表示,今年是我国经济“软着陆”基本完成的过程,初步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8.5%左右。“通过对过去20年中国经济数据统计分析,我国经济增速超过9%,国内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而低于7%,国内将出现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20.
刘松竹 《特区经济》2005,(11):211-212
通货紧缩已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虽然我国已度过了通货紧缩最严重的时期,但随着中国经济亮点增多和加人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相信对此做一个回顾是有必要且有意义的。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运行处于物价下跌、失业增加、经济衰退的状态下,使用何种政策手段或两种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是我们探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