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关系研究入手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出现的债务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解除企业社会负担等问题,对于其中出现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与政府在终极发展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利益格局上就不完全一致了。政府追求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那么,国有企业有没有本企业的利益呢?.谁是国有企业利益的真正代表呢?谁又能为企业利益的实现起最终决定作用呢?那就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职责是按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要求,不损害和侵占国家的利益,同时兼顾着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但不能超过政府规定的界限.明确地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厂长(经理)不是国有企业利益的代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与政府在发展经济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利益的格局上就不完全一致了,政府追求的是发展速度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谁是国有企业利益的真正代表呢?就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理论中一个恒久不变的主体,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经济学讨论的焦点.从古典经济学的政府 "守夜人"的角色;马克思主义的 "无所不包" 的政府将市场经济的领地完全消灭;到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主张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权"均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细胞,数以万计的企业共同组成了市场,市场也给予企业生存的空间.最初的企业均是私人企业,企业的存在为企业主谋取利益,企业单一的属性让政府与市场的界限相对清晰,但是在国有企业出现之后,尤其是提供了大量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的广泛出现,打破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对清晰.国有企业作为政府手脚的延伸,由政府出资进入那些私人资本不愿意或不能进入的领域,弥补了产业链条的完整.国有企业的边界需要明确界定,边界过小,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不足,边界外扩,则难免出现与民争利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企业内含基本经济利益关系及在新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国有企业(或其中国有资产,下同)的终极所有者是没有行为能力的,因而国有企业终极所有者实际由国家代为行使,这种情况通常称"国家代理制".在国家代理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所内含的经济利益关系首先包含涉及政府、企业两层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一层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通常人们所说的广义上理解的政企关系,也包括具体现实中已实行公司制改革的国有公司(主要指国有控股公司)的国有股东与企业经营、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国有企业从所有权角度看是"国有的",但对具体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具体由企业经营者负责经营,由企业员工创造企业增量财富.  相似文献   

6.
邓志旺 《特区经济》2007,(2):281-283
我国国有企业兼并经常遇到重重障碍,即使看来明显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的兼并方案也会遭到“不合常理”的否决。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导致国有企业的兼并是一个涉及到地方政府、经营者、职工等多方利益的复杂过程。本文分别对利益各方的目标函数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国有企业兼并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满足3个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了简要的概述,探讨了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内容,分析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利益相关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路.认为应更多考虑包括国有资产出资人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管理,以提高企业活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财务行为在企业筹资、投资、利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和对内对外的财务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对国有企业的财务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效约束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财务行为对于实现企业价值和满足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破产法》实施以来,我国发生了数万起国有企业破产案。但国有企业在破产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激烈,因此,系统地分析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其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对协调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规范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地方政府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其利益取向有二,其一是尽可能减少当地政府的损失,维持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其二是合理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年金制度包括政府部门、企业、职工和金融中介等相关利益主体.在我国,由于政府部门利益的独立,导致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缺失和地方政府控制企业年金的道德风险;由于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企业年金成为企业及其领导追求不正当利益的工具;由于金融中介存在委托-代理风险,可能会使企业年金资产的安全受到损害.因此,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关键是规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桑百川 《开放导报》2001,(12):20-22
随着全球跨国购并浪潮涌动,外资购并我国国有企业也已展开。外资购并国企对中方利益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与购并的条件和购并机制密切相关。外资购并我国国有企业是在特殊的法律、政策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状况下,即政府机构对企业活动的不合理干预与放任自流并存、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分化成了政府主导型和企业自主型两类,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行为方式存在严重扭曲的背景下展开的。购并中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失衡,等待外商购并的国有企业数量远远大于外商的需求,形成了特殊的外商购并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公司治理的不完善必然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但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上看改革建制尚未到位,原有体制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新的机制形式下依旧存在,尚未建立规范的国家、企业、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因此只有通过建立规范的制衡机制才能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国有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有无形资产出现分别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主导实施商品化资本化的倾向,是转型经济中存在的国有无形资产产权关系模糊与相关群体利益刚性的矛盾使然。由于国有无形资产在资本化之初就是以具有模糊特征的公共产品形式出现,相关利益主体希望扩张其对该类资产的权利,进而通过资本化保证本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国有企业工会组织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纽带,既是企业的监督者,也是职工利益的维护者,是代表职工的群众组织。国有企业的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对各级工会的运转、履职和服务职工的水平都会造成影响。在当前我国市场环境日趋活跃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已经出现了较大变化。国有企业的工作也需要对该方面情况进行考虑,及时进行工作调整,  相似文献   

15.
温怀德  温怀玉  刘渝琳 《特区经济》2006,210(7):216-218
国有企业不是本质,而只是一种载体,国有资本及其保值增值才是本质和内容。必须改变混淆经济利益本身和其载体———企业之间关系的现象,这要求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依然由国有企业控制,而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应放弃控对企业的经营权,或参股或退出,变国有企业为活化的国有资本,并由专业投资公司独立经营国有资本。政府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负责,不再对企业负责。国有企业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独立经营国有资本是可行的,并具有诸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放权让利、政企分开等改革措施,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国有企业产权一元化的传统产权制度。国家作为企业的唯一所有者,决定了政府必然要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维护自己作为所有者的利益。这样,给所属企业扩权不可能跳出政府的圈子:政府觉得放权有利于增加资产收益就放权,反之就收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体制下,其经理人之薪酬结构与企业利润严密的挂勾,可能出现经理人过于利润导向的问题。政府作为国有企业股东(人民)的代理人,基于社会福利的考量,有义务要求经理人对于社会福利保持相当程度的重视。本文应用混合寡占模型,针对上述问题及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进行分析后,获致下述结果,即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最适社会福利导向要求与国有企业民营化,须视国有企业的成本与私有企业的成本及其家数而定;直言之,当国有企业的成本相对于私有企业的成本高出愈多或私有企业家数愈多时,政府均会降低最适的社会福利权重,以及更倾向于将国有企业民营化。  相似文献   

18.
康日南 《亚太经济》1995,(4):60-62,44
韩国的国有企业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有许多不同点,但也有共同点。研究韩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对我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一定的参加价值。 一、韩国国有企业的概况 韩国的国有企业(亦称公营企业)是指中央或地方公共当局直接或间接经营的带有企业性质的组织体。韩国的国有企业按其投资来源区分为中央政府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两大类。中央政府国有企业,又可细分为政府独资企业、政府投资控股企业、政府出资参股企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论界对谁是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雇主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政府具有隐性雇主角色。政府的隐性雇主角色源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作为一个隐性雇主,政府融雇主身份与非雇主身份为一体,这会导致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二者的冲突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合理地规制政府的隐性雇主角色是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日前指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这项工作更具本质意义的成果就在于由此出现了四个新机制的萌芽。首先,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初步形成,渠道开始打通。其次,国有企业职工流动机制初步形成。第三,国有企业职工逐步由“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保障的社会化管理逐步到位,政企错位的状况得到改善。第四,国有企业由依赖政府注资,转而走向资本市场。在三年脱困中,政府已改变给个别企业吃偏饭、用特殊政策扶持的办法。企业对政府注资或以政府指令强制银行贷款的期望逐步弱化或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