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翔 《湖北经济管理》2011,(20):106-109
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东强西弱"的不平衡格局,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地位,与经济兴旺的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落后的基础设施是遏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具有先行性和基础性、不可贸易性、整体不可分割性及准公共物品性这四个特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见效慢等特性。随着"西部大开放"战略的日渐深入,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等传统的投资方式很难满足西部地区日渐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能够为西部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有必要引入BOT这种先进的投资模式,从而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西部地区更好更快地实现经济繁荣,打破"东强西弱"的格局,实现中国各地区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高山、峻岭、戈壁、荒原,使开发者视为畏途。不少经济工作者和决策者认为,交通运输建设应是开发西部经济的先导,不大量投资修路,西部商品经济难以兴旺发达,甚至有的同志把交通建设视为西部开发成败之举。本文就此对西部交通运输现状作一剖析,提出一些论点与同志们商榷,以供制定开发西部经济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区段"中梗阻"产生的根源与影响,提出:用30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由西安、成都、重庆组合的"金三角",西安至乌鲁木齐和重庆至昆明"两大新型国际工业城市带"(即"一角两带")为核心的"中国西部丝路经济腹地"的建议,对其可行性做了必要论证,提出建设"西部经济腹地"具体步骤的建议:将建...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尽管有"天府之国"、"八百里秦川""塞外江南"等自然条件相当好的地区,但更大范围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西北干旱沙漠戈壁等自然条件严峻、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西部同时蕴藏多种资源等地理特征。要发展西部经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首先应加速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的建设与西部的地理特征又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国政府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无疑为天津发展经济提供了机遇。天津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工商业大都市,有义务,也有能力为西部大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西部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因此中国西部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品市场,加大力度开发潜在消费品市场,天津商业企业责无旁贷。天津商业企业应尽快在中国西部地区构架连锁分店,建成以天津为连锁企业总店,以中国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为连锁企业分店的商业格局,从而使天津商业企业的触角直达中国西部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发和抢…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网络对我国西部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网络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中小企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故在西部发展中,应促进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网络的发展。本文从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入手,试图说明西部地区的发展有赖于中小企业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化进程中重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9年前,当本刊创建之际,中国经济理论界在东、西部发展问题方面进行的"梯度"和"反梯度"的争论方兴未艾。"梯度"论者主张中国的区域经济应按沿海(东部)──中部──西部的时空顺序渐次推进;"反梯度"论者则认为中、西部存...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推进西部经济强区建设,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是在西部地区争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支撑。从世情、国情、区情出发,广西具备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基础条件,必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坚实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根本基础;加快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增强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两区一带"协调发展,形成推动西部经济强区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改革开放合作步伐,搭设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改革创新和合作交流平台;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筑稳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坚实基石;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注入强劲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对策之一:中国西部开发应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地理环境不良等原因,我国西部交通运输业日益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易诚认为,交通运输业的“瓶颈”效应,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结合在一起,已成为导致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不良、产业开发条件欠佳的首要因素。因此,缓解交通运输是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约  相似文献   

10.
姜太碧 《乡镇经济》2002,(6):18-19,40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不仅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影响国家总体宏观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才能为西部农村城镇化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一、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制约因素1、自然地理位置较差,环境恶劣,交通运输能力差我国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形、地貌复杂,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气候环境恶劣。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和各种经济要素的聚集,也阻碍了农村城镇化步伐。虽然我们不能像…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法的作用之浅见王青云(北京100824,国家计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自"七五"期间得到官方认可以来,一直作为我国生产力布局与地区经济规划的地域依托,并且有不断强化之趋势。东、中、西部三大地...  相似文献   

12.
李孟鑫  高超 《北方经济》2012,(22):15-16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在成为世界东方强国的同时也成为了"人口老龄化大国"。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各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西部内蒙古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讨论西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给予针对性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达拉特旗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第36位,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不小。实现“把达拉特旗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的目标,迫切要求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西部开发以来青海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有关部门和地区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科学合理制订规划,群策群力谋划项目,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力度。五年间累计投资336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青海省交通基础设施从数量和质量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得到了有效缓解,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西部边沿和西部地区的东部前哨,是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枢纽,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战略思想,发展大经济,开拓大市场,全力创办大交通,初步形成以三门峡市区为中心,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干支相连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三门峡市“工业富市、强工扶农”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跨海大桥(以下简称大桥)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大桥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改善我国东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而且将对长江三角洲及杭州湾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宁波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将被有效打开。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3年和2020年29个省的数据,用因子模型测算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使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并深入分析此网络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不断增大;北京、山东、江苏一直是网络的重要输出省份,近年来西部地区在网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理位置相邻、贸易开放度和产业结构对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少华 《魅力中国》2010,(27):154-154
煤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21世纪已经进入了"能源多元化"、"能源绿色化"的时代,但是,煤炭仍旧在经济建设的各项进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崭新变革,煤炭企业也紧跟时代潮流,进行着多方面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肩负着中国经济大盘整体提升和中国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正确处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演进。论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今天,全国各高校普遍开设少数民族"内地班"。"内地班"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现状,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人才,为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振兴民族做出贡献,更在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本文在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内地班"教育成效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内地班"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