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康就升 《南方经济》2004,(10):63-66
中国城镇化的科学、有序、有效发展,必须从理论和认识上进行理念创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观,并在此基础上构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六层结构模式体系,即农村社区和农村人口的递进城市化,集镇建设和集镇人口的延伸城市化,村落区域和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跟踪城市化,现有城市和城市人口的继续城市化,规模适度和布局合理的多元城市化,城镇体系和功能结构的协调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开发需求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条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体系构想.并结合合肥西湖新城实例,从生态适宜性、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植被水体、景观工程五方面具体建立分析模型和规划措施,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控制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达到维育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环境失衡的目的.最后为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的未来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碧晖 《魅力中国》2014,(17):104-10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也越来越注重生态宜居、绿色环保、街道景观等方面的建设。城市是一个聚集了大量人口共同生活及工作的区域,宜居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之路。而将园林规划技术与街道造景技术相结合可以展现城市的自然帚观,彰显城市的人文内涵,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5.
乌云嘎 《北方经济》2014,(10):83-84
正城镇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较早,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始,英、法带头的工业化发展迅速,大大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较晚,大多是二战以后城镇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城镇化的概念著名的西班牙工程师A.serda提出城市化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是指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克拉克将城市化视为"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沃斯认为"城市化是指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开发需求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条件,提出了适用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体系构想。并结合合肥西湖新城实例,从生态适宜性、景观格局、建筑形态、植被水体、景观工程五方面具体建立分析模型和规划措施,以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控制城市生态敏感区。从而达到维育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环境失衡的目的。最后为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研究的未来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迅捷而巨大的变化,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令世界震惊,然而看到这了不起的成就的同时,是令人遗憾的城市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面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历史即将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建设生态城市,不仅是保护和改善全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要深刻揭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联系,就必须对城市化的内涵有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应当这样看,城市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入口的过程.(从广义城市理解城市化也可以称之为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是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统一进程,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它即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工业化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又极大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区建设》2013,(3):19-19
辜胜阻:通过做大县城实施农村城镇化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城镇化只有均衡协调才能健康可持续,均衡城镇化一是发展城市群推进城市化,二是通过做大县城实施农村城镇化,实现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并重。发展城市群推进城市化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加强城市群内交通、通讯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智慧城市"推动内涵型城市化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梅田琳 《北方经济》2021,(10):12-16
城市化是人口与产业集聚、分工的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工业化过程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和向城市迁移,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内核,适应新时代城市化发展,发挥呼包鄂乌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中小城市和以旗县城为主的重点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拉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障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快西藏的城镇建设步伐,应该吸取拉美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教训.拉美国家的城市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人口在短时间内以爆炸性速度流入城市,造成混乱;二是大城市出现了大批非正规住宅和贫民居住区(贫民窟);三是城市中逐渐形成一个"边缘群体"或"边缘阶层";四是超前和过度城市化造成自然、 社会和生活环境恶化.对西藏的主要启示,一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二是加强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三是建立城镇化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致力建设精神和谐的幸福城市;五是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六是城镇化要与建立相应的就业保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国际通用的提法叫城市化),一般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三明市人口和面积第一大县,立志崛起的"新兴工业县",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质量是以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基础,以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和城市空间领域不断扩大为外在表现形式,通过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程度.通过对城市化质量内涵的分析,构建了以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发展质量以及城乡协调发展质量为一级指标的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并对上海大都市圈7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测度,发现上海大都市圈内部城市化质量差异较大,社会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各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由于历史文化渊源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城乡协调发展质量较高.未来,上海大都市圈要加大对社会民生与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提升都市圈社会发展质量;积极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畅通区域大循环;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加强各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疆域辽阔,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7%,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是我国重要的工业资源聚集区、战略资源储备区。当前,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势头强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大大落后于全国的城镇化平均水平,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梯度差距十分明显,而城镇化的梯度差距更为突出。因此,按照城市化发展规律,研究和实施科学高效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和城市化加快发展、全国城市化格局的优化以及加快全国现代化的进程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要深刻揭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联系,就必须对城市化的内涵有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应当这样看,城市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建设:基于杭州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浙江经济》2010,(11):57-58
建设生态城市是加快城市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型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优势,以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的模式来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从而创建城市的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这样描述天津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从总体规划出台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天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工业向产业园区转移、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大城市、小农村"格局在天津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现代化是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资源环境比较紧张,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现代化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战略工程,中国成功实现现代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现代化的突出表现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联发展,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特别是我国城市化相对滞后,必须大大加快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发展小城镇无疑是一个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重大选择,小城镇将在中国现代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国家战略。未来的中国现代城乡空间布局的基本情况是:1、由国际化大都市、若干发达的城市群、若干大中城市组成的现代城市体系。2、由若干小城市、县城、众多小城镇组成的现代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3、由经过集中化组合整治的现代化农村体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的城市化必须包含城镇化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为了更贴近农民群众,叫做城镇化也是比较适当的。也就是说城镇化也是指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蕴含了我们对小城镇的高度重视。讨论中国的城市化是无法回避小城镇的,我们在城市化中充分重视小城镇,把它作为城镇化的一项重大战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在国内有一种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虽然对大城市地位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有其合理的成份,但这一观点不能用来指导中国城市化。现在全国设市的城市660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60多个,如果把4亿以上甚至6亿人口转移到大城市,将意味着中国将建设400座至6D0座百万人口级的大城市。我认为这是不可行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既不是一个单一的大城市重点论者,也不是一个小城镇重点论者,而是大中城市与小城镇两方面并重、协调共同发展论者。“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解决农民问题主要在于减少农民,大批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劳动力,小城镇是主要吸纳地,通过小城镇完全可以集中和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在转移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总量中,流入小城镇将占到50%以上。中国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转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人口劳动力转移工程。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能是为建设而建设小城镇,也不是为了城市化而建设小城镇,更不是为了实现党政领导的政绩而建设小城镇,而是为了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小城镇人民的利益而建设小城镇。我们不能在小城镇中迷失了根本目的。特别是要看到,发展小城镇本质是发展经济。从发展经济角度看,发展小城镇有利于资源和原材料节省,有利于城乡区域物流市场形成,有利于工业与环境污染治理,有利于交通通讯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和农民生活质量。对小城镇经济既不能用城市经济学包括,也不能用农村经济学代替,这是一种特殊层次的区域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转变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