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潼关金矿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混乱矿业秩序的典型地区,尾矿渣、氰化渣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河道两侧、村前屋后,受大风扬尘、降水淋溶和河水搬运等作用,对河水、农田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研究对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措施选择、不同覆土厚度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以及不同覆土厚度条件下农作物重金属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潼关矿区土壤中Hg、Pb、Cd等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各种背景值,是最主要的污染元素;而重金属Cu和Zn的含量也高于各种背景值,是主要的污染元素。综合比较得到物理隔离法是最为经济合理的矿区恢复治理措施。在覆盖干净的耕植土厚度大于30cm的情况下,土壤中的Hg、Pb、Cd、Cr、As、Cu、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根据粮食作物、叶菜类和块根类蔬菜在30cm、50cm、70cm和90cm等不同矿渣覆土条件下重金属含量特征综合分析,得到叶菜类不适宜在矿区栽种的结论,同时确定不同农作物安全经济的覆土厚度选取应以不小于70cm最佳。物理隔离法具体覆土措施为底部尾矿渣推平压实、中部覆盖10cm三合土隔离层、上部覆盖40cm净土压实、顶部覆盖30cm净土耕植层。通过矿渣土体有机重构措施,治理区范围内土壤环境得到了改善,一期工程已完成新增耕地1 395亩,新增林地574亩。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潼关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潼关县三河口废弃尾矿场、沙坡废弃尾矿场、麻峪河废弃尾矿场、乌家河废弃尾矿场4个治理区的农田土壤、土场土样和矿渣样品75份,测定了土样中重金属(Hg、Pb、Cd、Cr、As、Cu、Zn)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潼关矿区的Hg、Pb、Cd、Cr、As、Cu、Z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分别为41.4、0.58、60.8、0.44、4.33、4.51、0.36,废弃矿区周边农田的Cd污染最为严重,为中度污染,其次是Hg,为轻污染;Cu污染达到了警戒值。矿区矿渣的Cd污染和Hg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污染等级为Ⅴ级,其中Cd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等级很高,Hg为较高;Cu的污染等级为Ⅳ级,污染程度为中等污染,Zn污染等级为Ⅲ级,污染程度为轻污染,这些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尾矿渣、氰化渣随意堆放是当地基本农田的污染源,所以处理这些尾矿渣是解决环境和土壤问题的当务之急。用于当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取土场中,仅有沙坡废弃尾矿场周边的3个土场不存在重金属污染,可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清洁土源。4个矿区的综合生态危害指数由大到下依次为麻峪河废弃尾矿场、乌家河废弃尾矿场、三河口废弃尾矿场、沙坡废弃尾矿场,危害指数分别为400、337、264、225,潼关矿区整体的综合生态危害指数为241,潜在风险等级为中等。  相似文献   

3.
潼关金矿区在过去由于无序开采、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等,使得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的综合整治效益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能为矿区综合整治工程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结合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实际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潼关金矿区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前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金矿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全面评价。经计算潼关金矿区整治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得分分别为26.10、27.08、24.35、25.36,整治后依次为84.70、84.29、85.69、85.14。结果表明,潼关金矿在综合整治后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本文将常规物理阻隔修复与化学钝化修复技术相结合,对小秦岭矿区内含多种重金属的污染土壤进行了隔离修复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将熟石灰、坡缕石、细沙和黄土按一定体积比制成的隔离层,铺设于污染土壤与种植土层之间可有效降低种植作物与种植土内Hg、Pb和Cd等含量;2~#实验采用的隔离层相对于1~#实验隔离层能更好阻隔Hg、Pb和Cd从矿渣层向种植土内迁移,说明在隔离层材料配比中适当提高熟石灰的比例能够更有效阻隔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向上部干净土壤中迁移;在污染土壤上部铺设由黄土、细沙、熟石灰和坡缕石混合配比制成隔离层能够显著阻隔污染土壤中Hg、Pb和Cd向上部干净土壤中迁移,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采取隔离修复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解决石拐矿区内存在的矿山环境和资源利用问题,本文从地质学和生态学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矿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土地资源和区域水资源现状,对矿区土地复垦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土地资源再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当前,矿区土地复垦应当以灾害治理为基础,将土地资源再利用作为研究重点,强调生态修复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地域优势,谋求区域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型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河北某矿山开采工程实例,通过分析矿山资源开采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综合研究国内外现有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提出可行性方案,为生态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也为同行业工程提供一定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无法使用,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因此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应作为我国修复污染土壤的重点对象。本文从修复技术与场地保护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人们应顺应绿色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选择最科学、经济的重金属污染地土壤修复技术,以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土地污染和生态修复的重视,与城市交错分布的工业化污损土地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土地污染的危害不同于其他危害,是一种长期伴生性累积的过程,是人类生存健康重大威胁。目前对于开展工业废弃场地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针对工业化污损土地现状、常见的几种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危害进行阐述,总结物理/化学/植物修复技术优缺点,为工业化污损土地的治理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导致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我国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其治理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阐述了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原理,分别分析了微生物的络合、固定、淋滤、转化、吸附与累积等作用,为推动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山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按照“谁开发谁治理,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生产单位在完成矿产开发后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本文以同心县某煤矿恢复治理工程为例,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后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盐碱地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水盐运移方向,降低地下水位,通过工程措施合理的控制地表水水位,使水位降低到耕作层深度以下。在"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土体有机重构"工程,科学掌握水盐运移规律,改良盐碱地,使盐碱地适合农作物生长,逐渐达到高产、稳产。本文以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盐碱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从土地开发工程的角度对盐碱地治理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污染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植物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湖泊等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是水生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污染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植物修复技术作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被广泛研究。本文对河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评价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植物修复的发展做出了展望,旨在为我国开展水体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镇化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综合利用问题,在陕西富平县石川河综合整治过程中,利用普探、物理-生物(联合)和土体有机重构等技术,综合设计了河道治理、道路、园林、景观及生态治理等工程,构建了"网络生态、聚合发展"的生态发展治理模式。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改善区域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项目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家政策导向,针对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程治理思路、治理理念和治理措施,制定项目落地风险控制措施。其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的预期成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模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矿区内含Hg、Pb和Cd的复合污染土壤进行有效修复治理,采用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对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进行了菠菜种植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活性炭和熟石灰等材料组成的隔离层对污染土壤中的Hg和Pb具有较好的吸附阻隔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它们向上部种植土层的迁移,但是该种隔离层对污染土壤中Cd的吸附阻隔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含Cd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隔离修复,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土壤中,致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出发,重点阐述几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结合有关污染修复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环境矿物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修复环境功能的矿物材料,其已被广泛应用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中。矿物材料修复重金属污染具有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可有效替代物理、化学、生物等传统修复方法。本文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况,说明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论述了重金属的分布和来源特征,分析了矿物材料修复重金属的现状和特性。  相似文献   

18.
矿山开采引起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在土壤中的累积状况及存在的生态风险更值得关注。以陕西省典型汞矿区为研究重点,采集矿区道路两侧表层与浅层土壤样品,分析了8种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随着距离采矿企业距离的增加,道路侧土壤重金属整体呈降低趋势,且重金属Hg污染最为普遍、污染程度最重,基本覆盖整个研究路段。受Hg污染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影响,研究路段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较强—强,且距离采样企业较近路段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极强。  相似文献   

19.
正本次会议将围绕"材料工程与山水林田湖草"主题,旨在探讨新材料在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利用中的发展和应用,探索引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的技术、模式,恢复和提升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服务功能。主题演讲:主讲嘉宾邀请:麻省理工学院和国内相关领域教授、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的著名学者,特别是材料工程、土地生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和治理等方面的专家。重要日期及地点: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南疆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盐渍化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着南疆地区农业的发展。本文以阿克陶盐碱地治理为例,分析了传统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探索了南疆地区盐渍化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环境营造的思路。研究生态环境营造对于解决当地农户口粮紧缺、持续推动脱贫致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建议将生态环境营造思想渗透到踏勘、规划、实施、管护等各个环节中,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使用各项治理改良措施,完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水源涵养技术、缓冲带建设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