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与反经济全球化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全球化运动。我们在论证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后,试图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出发,努力探讨出一些能说明反全球化在中国没有市场的原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需要经济全球化和反经济全球化两种声音,以便于对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更清醒地认识,为政府制定完善的决策提供更广泛的意见。恐惧或抗拒经济全球化是没有出路的,正确的选择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或转变自身的边缘地位,努力扩大中国在对外政策领域的制度话语权和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主题,世界各国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这一浪潮之中,并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组织提出了坚决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口号。从1999年12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大会开始,反全球化运动也就拉开了帷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使经济呈现政治化,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只是巨大的利益,还有沉重的负担。尤其对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3.
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与机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科技竞争已经到了我们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的时候了。这是中国新世纪的发展目标。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建设经济强国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世界经济强国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文章提出了中国建设经济强国的具体目标和内涵,并指出中国的强盛将与世界共存共赢。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社会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有目共睹,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这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紧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全海 《北方经济》2002,(11):29-3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大趋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两个重要承诺一是搞市场经济,二是搞改革开放,这两个都是加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不搞市场经济,就不能真正与经济接轨;不向世界开放市场,就不能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也正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如何转变过去已形成的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与时俱进,迎接挑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本国法律的发展,一直是人们热衰讨论的问题.文章着重讨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影响.中国的法律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要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法律的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也给我们带来风险与动荡。本文着重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分层的影响以及通过数据分析来探究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区域、城乡和行业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从总体上提高了社会成员的经济地位,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为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8.
熊光清 《浙江经济》2007,(18):44-45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安全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扩展和延伸,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点所在,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发展提供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相应的法律全球化。我国由于长期没有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因此,经济全球化及其相应的法律全球化对中国法律制度提出了有大的挑战,它要求中国法律制度要求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法律全球化对中国法律制度提出了大的挑战,它要求中国法律制度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法律全球化的发展需要。经济全球化虽然对我国法律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前扎未有的大好机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极大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局势,必须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在全球化的洪流中使国家经济不落人后是我们该深思的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积极的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才能不断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周丹  王玉帅 《特区经济》2012,(9):254-256
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的经济现象。本文主要从出口下降、成本上升、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国际游资涌入、实体信心缺失等方面分析了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空心化出现的原因,指出了次贷危机加速了我国产业空心,同时,提出通过兼顾金融与实体领域监管与改革,传播正确价值观等应对策略,减缓甚至阻断我国产业空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程斌 《特区经济》2007,226(11):45-47
在全球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浙江省对外经贸持续、快速地发展,但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等问题的矛盾,与循环经济理念相悖并制约了浙江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以循环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的相互关系为理论基础,结合循环经济的概念分析了浙江省外贸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如何制定浙江省外贸发展战略的相应对策,以实现浙江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背景、成因举证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深入分析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普遍现象与中国当前出现的一些特殊表象,探究各国不同的发展类型与体制特征,借鉴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唯有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善制度供求关系和供给质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品牌无知名度要求时期"过渡到"品牌强知名度要求时期",品牌成为一种强势的需求。建设品牌经济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对于促进海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随着海西经济的发展,对品牌经济有目标、有计划的系统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黄廷义 《特区经济》2006,211(8):260-26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然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西部大开发实施的效果不如人们的预期,国家经济政策导向在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缩小差距、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日益必要。本文就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郝静 《改革与战略》2009,25(12):58-60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有过去所强调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外部客观因素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外部因素对两种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文君  吴劲松 《特区经济》2006,213(10):334-335
循环经济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法制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但现有的循环经济法制还不健全,基本的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中,应遵循以国家统一立法,制定指导性原则;地方配合立法,落实具体措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陈亚文 《特区经济》2010,(9):172-173
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但是由于区域发展环境差异,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为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通过提升区域软实力和体制变革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制约因素入手,通过科学分析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抓住金融危机的契机推动中部地区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仍在全球蔓延,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金融危机的影响正通过进出口贸易蔓延到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中部地区要想抓住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就必须完善科技创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合作,自主创新打造知名品牌,拉动内需,同时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20.
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滨海新区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鲍健波  王述英 《特区经济》2006,(11):262-263
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为原则全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的要求。本文在提出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重点论证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借鉴与启示,落实到滨海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