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国外城市化经验教训对珠三角地区实施新型城市化的启示,提出了推进珠三角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构想,阐述了促进珠三角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原则,并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上对珠三角地区实施新型城市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两大区域。随着党中央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两个地区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本文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两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三个公因子,得出经济总量规模,政府支出情况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两大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珠三角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七大制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珠三角在人们眼中是流金淌银的富庶之地,东莞、顺德等地2005年人均GDP均超过8000美元。政府有钱了,人们富裕了,珠三角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珠三角新农村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我国中西部区域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一些问题和矛盾相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显得更为迫切和突出。如:近年来珠三角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也较普遍地出现了失地农民的后续生活问题和长远的就业问题、土地资源紧张与农民住宅建设问题、小富即安与培育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探广东产业转移中行业商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的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毗邻珠三角,是承接珠三角地区边际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珠三角企业实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行业商会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以基于行为的企业迁移理论为依据,阐明了行业商会引导、协调企业搬迁,与政府沟通的职能。结合珠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行业商会在促进产业转移方面的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耦合度、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九个城市的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从而对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发展速度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但创新与城市化并未实现同步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程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二,从发展水平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创新与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区域内两者耦合程度高,但协调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从地理空间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以"深圳—广州"为增长极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的分布格局,依托深圳(核心)、广州两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带动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最后就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与城市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樊成 《新西部(上)》2010,(3):12-12,11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城市化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以农民为主体,以工业化为动力,政府主要是起引导和调节作用,为城市化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宏 《开发研究》2007,(4):50-52
本文以珠三角为例,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影响美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美国跨国公司在珠三角的投资主要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及高素质人才供给等因素影响,而税收政策对其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正在进行的珠三角产业转型,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地方政府也在不断为转型企业提供帮助。政府主导的追赶型产业政策尽管目标正确,但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一国经济的根本原则应是比较优势,因为企业的自生能力得到了重视,企业的自生能力是转型成功的根本,政府职能应向监管型政府转变。分析珠三角外在环境与内在机制约束,发现珠三角所处的东亚生产网络缺乏最终消费市场;基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格局中,珠三角处于自然资源优势阶段;基于劳动力优势出口模式制约了技术进步,珠三角产业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市场制度化和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城市化是自然的、经济的、人的发展因素和政府合力的结果。本通过对我国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财政投资对城市化进程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体制性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消除体制壁垒、重置投资模式是我国政府今后推动城市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翔 《特区经济》2012,(9):30-32
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大珠三角地区在逐步完成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阶段以后,对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城市化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不仅是制约大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政策手段。本文最后通过对大珠三角地区的研究,以文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对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出合理的空间结构,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新的路径选择,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以珠三角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构建以深圳、广州为双核,以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为双轴,整合珠三角9个城市创新资源的“珠三角创新圈”,为推动珠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和地方政府制定创新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92-2005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与差距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基于新古典模型导出的增长方程,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1992-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1)广东区域经济的差距集中体现在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珠三角的经济远远领先于东西两翼和山区;(2)广东经济增长存在经济收敛性,广东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速度总体趋势是有所减缓;(3)地理位置、教育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城市化水平等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的不同作用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评价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广东省市域城市化与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通过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珠三角整体水平最高,粤东优于粤北,粤西最低。协调发展程度的不同,阻碍发展的因素存在不同。协调水平以广深两市遥遥领先其他地市,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差异大。最后基于广东省21个地市所属协调发展类型提出广东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都市连绵区指由在具备特定条件的地区出现的沿着特定轴线发展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多层次的城市系统,它是城镇化进程中高于都市圈的一个新阶段。珠三角具备了都市连绵区的所有特征,已发展成为都市连绵区。珠三角都市连绵区的生成,主要是因为香港首位城市龙头作用显著,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地位凸显,城市聚集和扩散效应增强;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促使经济持继快速增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步伐。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建议建立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发展协调机构,制定珠三角都市连绵区发展战略规划,拓展珠三角都市连绵区经济腹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灵活运用地方财政政策,解决城市化发展的资金问题,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撑,是现阶段地方政府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建设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主要的融资渠道,并介绍了天津市武清区应对资金问题而采取的有效举措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希望为其他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珠三角为例分析了以产业链为纽带构筑产业集群的经济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并且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集合票据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而开发的新型融资工具。本文通过分析集合票据自身具备的优势及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该战略应注意的问题和一系列相关举措,为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16年以来,广东省通过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初步实现了珠三角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是,占全省国土面积65%、人口42%的50个山区县仍有待发展,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珠三角地区与山区相比较,它们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据1993年的资料,广东山区与珠三角地区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珠三角为2296.29亿元,山区为639.94亿元,相差近3.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珠三角为11018元,山区为2327元,差距达4.7倍,广东2010年规划与发展战略指出:在今后70年内,广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外来工的状况不如长三角,这其中人力资本差异是两地外来工状况差异的基本原因之一,制度环境差异是最根本的原因。“市场型”、“人情型”和“法治型”的劳资关系处理模式,导致两个三角洲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企业结构、管理传统、以及地方政府与社区管理者在处理劳资关系时所实行的实际政策。除此之外,珠、长两地外来工状况差异的影响因素更需要从两地的政府管理方面来讨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外来工人状况差异之中,我们也看到了政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或缺失。我们相信,在珠三角地区,尽管“市场型”的劳资关系模式已经具有历史的路径依赖,但是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和强势介入有可能使之得到恰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周茜 《特区经济》2012,(4):26-28
珠三角已经进入一个由产业转移推动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本文在介绍珠三角产业省内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将珠三角产业进行省内转移的主要动因归为珠三角"用工难"、劳动力价格高;珠三角产业转移地和承接地的生产成本差异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省内转移;珠三角环境承载已到极限,低端高秏产业必须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