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国家文化公园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地,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试验田。探究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水平,是国家文化公园实现遗产活化传承与合理利用双重目标的关键,也是国家文化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构建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协调水平评价体系,引入耦合协调模型评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遗产保护和利用协调水平。结果显示,扬州市遗产保护和利用处于优质协调阶段,苏州、南京处于良好协调阶段,常州、无锡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徐州和镇江分别为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阶段,宿迁、淮安、泰州和南通等市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度的经济开发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受到巨大冲击,其形象特色仅保留在局部地区。借鉴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促使历史文化名城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规划,可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文化生存环境,使历史文化名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周膺  吴晶 《杭州研究》2010,(1):1-11
近几年杭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巨大成效,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名镇、村)、历史建筑、工商业遗产、校园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方位保护。但杭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性建构仍是缺失的,可持续保护和科学保护存在较大问题。有必要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设计与规划、主体构建、财政激励、科学评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制度性建设。  相似文献   

4.
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引导作用,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保证。政府有义务承担主要的保护责任。公共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兼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重属性。在公共财政框架内构建公共历史文化机制具有其他方面的调整所不能比拟的实效性,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公共文化,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齐齐哈尔历史上的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6.
古镇是民族历史的"活字典",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却遭到了大量的损毁和破坏.做好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多学科介入保护;积极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分析实施建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收藏工作;设立传承机制,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重点抢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朝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静态和动态保护的力度,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应是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重要内容。泛珠三角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价值珍贵的特点,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在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的背景下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协调统一区域立法,引入商标权保护模式综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建设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实行区域商标战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构建;四是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监督机制,防止破坏型开发、利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基本状况,提出建立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公众参与制度、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论证咨询制度以及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等,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1.
古旧地名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作为中国古都之一,许多地名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历史印证。然而,古旧地名的更改和废弃,社会公众对地名的认识不足,新地名的西化等诸多问题,使地名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杭州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引起重视。在历史文化的视野之下,宣传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还正在使用的历史地名,尽可能恢复已经废止的古旧地名,是杭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应有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鸿雁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19-122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等,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3.
郭家 《理论观察》2015,(1):112-113
文物保护,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保护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文化遗产视为传承珍宝,倍加珍惜,即便是最残虐的战争,也没有丧失和泯灭维护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责任和良心。记得在北京解放前夕,作战图纸上就清晰地标明所有重点名胜古迹是不准轰炸的目标,使得众多文化遗产在这场毁灭性的战争浩劫中得以完整的留存于世。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必须是一种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因为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事业、是大众的事业,保护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民大众,必须动员全社会参与,只有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得到全面保护。最大限度地使文物保持历史原状。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历史、审美、经济等方面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提出了建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资源库、培养传承人、构建认证机制、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手段等旅游开发对策,以期能够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李文丽  章牧  白华 《特区经济》2010,(9):156-158
手工艺类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类别,该类遗产是技艺、艺术、历史的文化载体,以其高超精巧的制作技艺为精髓,表现为手工技艺传承人的能力,在历史变迁中极易失传。本文选择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突破口,以广东省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意义和开发策略,以期对同类别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居哈尔滨的俄侨进行了大量的经济和文化活动,留下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笔文化遗产构成了哈尔滨俄侨文化遗产。保护这笔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哈尔滨俄侨文化遗产保护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适时提出哈尔滨俄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方建设的发展进步,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多地被相关单位重视。文章通过湖北省秭归县在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前后处理文化遗产的不同方式、手段,论证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地区经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贵州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探讨做好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健全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的骨干队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档工作;做好传承人挖掘、保护、培养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并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扩展和研究区域的扩大,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已成为认识文化、追溯历史,认识文化遗产时空分布规律,建立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了全新的科技之窗.本文从新媒体视域下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杜前 《杭州研究》2007,(4):144-151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起步较晚,制定相应的法律也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各地存在法律依据参差不齐、政府各部门间互相推诿、互相争利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有历史文化保护法律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健全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