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城市群。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规划建设,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面对新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增强全省竞争力、实现山东的跨越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包括济南、青岛、  相似文献   

2.
青岛、济南在山东半岛的地位之争一度曾是关注焦点。近期的半岛城市群规划确定了两城市"双中心"地位,但功能各有不同,青岛以其特色优势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坚持突出特色,创造开放新优势,实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城市群。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规划建设,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面对新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增强全省竞争力、实现山东的跨越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8个市。  相似文献   

4.
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提出山东省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基地,也使得山东省由上世纪70年代的济青双极城市结构迅速发展为由济南、青岛2个副省级城市,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6个地级市和30个县级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该地区城镇人口1978万,城市化水平50.6%;覆盖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6%;总人口3905万,占全省的43%;2002年GDP7013亿元,占全省的66.5%。该地区已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的支柱、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心。专家指出,山东半岛城市群一旦形…  相似文献   

5.
东部青岛龙头带动,中部突破济南--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决策为处在济南和青岛之间的潍坊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战略机遇.作为东部产业带的腹地,潍坊如何利用自己的产业和资源优势,承接制造业的转移,如何在半岛城市群中寻找自己准确的定位?在第22届国际风筝会举办之际,本刊就潍坊的城市定位、城市发展、产业分工、文化建设等方面采访了潍坊市市长张新起.  相似文献   

6.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5-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6市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考察后发现:(1)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东部比较密集,西部相对较为稀疏的分布格局;(2)城市间经济联系紧密,各核心节点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不断增强;(3)核心区呈扩大态势,边缘区呈缩小态势,区域发展格局整体呈现“东高西低,中部缓和”的态势;(4)总体权力朝着不均衡方向发展,济南、青岛市核心地位稳定且权力值远高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7.
以青岛、济南为中心,包含淄博、枣庄、烟台、威海、潍坊、东营、临沂、济宁、日照、泰安、莱芜、聊城、德州、菏泽、滨州等城市在内的青济城市群,是在生产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显著地方化特点的区域经济体。它地处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北京奥运商机的辐射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青济城市群展现出巨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8.
由济南、青岛等八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市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该区域产业结构效益和竞争力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制订了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沛父  廖凯  彭刚 《中国高新区》2004,(10):78-79
在记者的案头,摆放着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为了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和城市群的科技带动作用,山东省着力规划建设山东半岛特别是以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八座城市为骨架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宗旨,培育具有山东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带动全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各高新区从外延式发展向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无疑是山东省实施"科教兴鲁"战略的一份纲领性文件。百年青岛,千年即墨。位于青岛北部的即墨市是青岛市的卫星城市,  相似文献   

10.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0,(10):70-73
让胶东半岛以"整体"示人,山东省正不断地把这个愿望变成实践. 2006年,山东省正式把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写入政府文件,打造"由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淄博8座城市组成的城市带",形成一个半岛"大城市".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是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其研究对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8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综合经济实力、教育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建设5个方面选取32项核心指标,运用组合赋权和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对半岛城市群各城市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专业化的发展和格局演化对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推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区分绝对专业化、相对专业化、总体专业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测度方法对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城市专业化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3—2015年,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绝对专业化发展较为稳定,整体平均水平缓慢提高;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相对专业化平均水平整体呈一个平缓的倒“U”型提升趋势,表明在此期间,城市间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空间互动日趋频繁,城市群一体化进程逐渐深入;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功能专业化发展较为显著,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层次分明的职能分工,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依据自身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承接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产业链功能转移和部门转移,聚焦制造功能,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此,应继续引导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优化城市专业化发展格局,增进城市间产业分工、互动与合作,促进城市群健康发育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并行不悖的趋势,城市构成了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城市群则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从世界范围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大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超级城市群这五大城市群,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的五大增长极;在国内,已经较为成熟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也凸现出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以大、中、小城市有序分工为网络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从而使这两大经济圈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的第六大城市群和第六大增长极。在这种大的背景和趋势中,山东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来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这是我省适应当前国际化、区域化经济发展趋势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路。然而,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省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必须首先明确我省中心城市尤其是济南和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空间位置和战略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中心城市以明确的功能定位,这样才能使战略思路的制定与实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打造包括济南、青岛、烟台等8个城市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快其发展,促进其崛起,使其成为全国区域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企业集团作为以母公司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经济联合体,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集聚、  相似文献   

15.
论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先登 《山东经济》2009,25(1):137-141
中国进入了“多圈多带多区”相互交融发展的时代,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一。半岛城市群经济圈作为山东“一体两翼”的主体组成部分,需要在山东区域内强化内联和联紧两翼,主动南下淮海,自觉融入进环渤海经济圈,实现特色发展,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市之间的市场合作水平.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半岛区域金融合作体系,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由此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惠民县人口63万,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处在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毗邻省会济南,是济南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抢抓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机遇,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观念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核心,企业接轨为主体,以打造“三个一”为目标,建设省会济南城市群的经济延伸带、产业配套区、旅游后花园。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研究进行综述,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的现实背景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策略和措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可以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增强整体区域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与胶济现代制造业带相适应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结果,是伴随着胶济铁路沿线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山东半岛地区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基地;并使山东省由20世纪70年代的济青双极城市结构,迅速发展为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地级市和30个县级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2001年,8市共实现GDP6228.99亿元,超过了辽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辽宁全省(该省当年实现GDP5033.17亿元),也超过了京津(两市当年共实现GDP4644.27亿元)唐三市之和及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和南…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心城市趋向于服务专业化,而中小城市趋向于制造专业化”的功能分工格局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形成,并正逐步得到强化。通过将粤港澳大湾区各市服务功能专业化指数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功能分工格局有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活动的效率,其中,服务功能专业化促进了香港、澳门、广州、珠海、江门和惠州6个城市的经济活动效率,制造功能的强化促进了东莞、肇庆、佛山、深圳和中山5市经济活动效率的提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未来有必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实施基于城市群的空间开发战略,建立城市群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机制,提高城市群要素统筹配置以及跨区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推进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人均产值低、城市间发展差距大等制约城市群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的忽视。化解当前难题需要立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与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产品的偏好、城市群交易效率的关系。新古典超边际分析理论从分工视角、以超边际分析模型为手段为城市如何选择与其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指明道路。集聚模式影响城市群交易效率,进而影响宏观分工水平;反之,交易效率的改进能够提高城市群绩效,推动能够体现微观主体偏好的集聚模式变迁。在城市群分工深化、广化过程中,城市通过将宏观效率与微观意愿结合的方式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大城市“行星环”辐射作用,构建城市群功能互补的“拼图式”格局,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