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知行 《特区经济》2023,(3):113-116
《刑法》第217条规定了“复制发行”是侵犯著作权罪四种行为方式之一,这也是实务中该罪最常见的行为方式。然而,复制行为与发行行为的定义仍有较大争议,特别是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复制发行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不仅如此,由于该法律条文中“复制发行”间没有标点符号,故此前复制行为与发行行为间应是选择还是结合关系不甚明晰,理论上也存在多种观点。但此后最高院出台多条司法解释明确了两者之间关系。但关于复制发行的司法认定,仍存在众多司法争议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现行刑法中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规定直接来源于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认定中的疑难之处,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刑法二百一十七条表现出滞后性.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著作权法>后,刑法与著作权法之间也出现了不能衔接的情况,这种情况如何解决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益明 《魅力中国》2009,(36):198-199
关于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在认定该罪时产生分歧。其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包括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规定为目的犯。笔者在此将针对这两点问题结合法理和实际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各国相继采用了刑法保护手段,我国也设立了侵犯著作权罪,对侵犯他人著作权情节严重的行为予以严惩。文章探讨了司法实践中如何考量情节是否严重、当事人和解对著作权罪的定罪量刑有何影响等相关法律问题,并指出由于实践中侵权行为的复杂性,不能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作过于绝对的理解,应充分考虑到侵权行为产生的社会危害性等各项因素,避免因机械地适用有关规定而导致刑罚的滥用。  相似文献   

5.
该案件是我国自著作权保护的刑事立法建立以来,全国首例因侵犯著作权而由公诉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1979年刑法典没有关于著作权的刑事保护规定:直到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才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典全面吸收了<关于惩治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的内容,第一次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犯罪.  相似文献   

6.
许美 《特区经济》2005,(11):272-273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状 1.有关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状况 在1997年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专列第7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从第213条到第220条设置了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7种罪名,它们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3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4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第215条)、假冒专利罪(第216条)、侵犯著作权罪(第217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第218条)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第219条)。  相似文献   

7.
樊彦敏 《特区经济》2006,(5):291-292
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网上的侵权案件时有发生,网络的广泛传播使得著作权损失巨大并且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但是侵权人并非都以营利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名誉,同时网络传播权又不在刑法的保护范围之内,因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缺乏具体的侵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具体刑法立法规定、刑法对于侵犯著作权规定过于粗糙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8.
蒋蓉 《特区经济》2005,(3):235-23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我国1997年《刑法》明文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便是此趋势的体现。但是这一规定是否科学,完备仍有探讨的价值与余地。一、刑法中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对于商业秘密的各种权利,其侵犯的对象就是商业秘密。所以,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对于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及学说对商业秘密的定义纷繁芜杂。美国《经济间谍法》第1839条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是指各种形式与类型的财务、商务、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信息。包括资料、计划、工具…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品一般既符合传统作品的构成要件,又符合法律关于网络作品的特别规定,包括上网作品和网上作品。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时依然要适用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这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件。网上著作权侵权主要有将网上作品下载并发表到传统媒体上、将传统作品上传到网上、链接、浏览以及网页抄袭等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作出了一些探讨,对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针对我国关于网络小说著作权的保护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文章首先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作出专业的解释,然后分析国内网络小说著作权侵权的表现形式,对网络小说著作权人维权的难度作出概括,综述目前我国对网络小说著作权的司法保护,最后完善我国侵犯网络小说著作权犯罪的立法建言。虽然我国目前在网络小说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但是也作出了很大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维基百科"猩猩自拍照"引发的著作权纠纷为视角,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动物法律主体地位的学术观点,探讨了关于认定动物著作权主体地位问题,认为动物著作权主体地位的认定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并提出了完善著作权主体认定标准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维基百科“猩猩自拍照”引发的著作权纠纷为视角,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动物法律主体地位的学术观点,探讨了关于认定动物著作权主体地位问题,认为动物著作权主体地位的认定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以及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并提出了完善著作权主体认定标准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13.
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同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二者都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犯本单位的财物,不同的是挪用资金罪是非法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其行为方式表现为挪用,即并不企图永久非法占有,而是准备用后归还;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是本单位财物的所有权,且行为方式是侵占,即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那么犯罪嫌疑人蒲某的行为该认定为挪用资金罪还是职务侵占罪,笔者认为应遵照主客观相结合原则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第163条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本罪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讨论,特别是该条第2款规定的"回扣"的定义及内涵需要进一步理清,本文就"回扣"的定义及其含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观点.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需要我们认真解读和分析。法律规定,对于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假币的持有和使用会干扰国家的货币流通。对于持有,使用货币罪,我们要给予明确的解析和认识。文章就论持有,使用假货币罪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首先,介绍持有,使用假货币罪的行为认定,其次详细阐述持有,使用假货币罪的界限认定,最后对持有,使用假货币罪的主体要件进行分析。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法律,为法律条文的解读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列为五大挂牌案件之首的南京"9·26"特大侵权盗版案,鼓楼区法院在2004年11月11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就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钟山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处罚金200万元;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0年,处罚金200万元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钟山之父钟家内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200万元。以侵犯著作权罪、非法经营罪,判处钟山及钟山之母名下的两家被告单位罚金共1000万元。盗版数额巨大,涉及单位多,成为全国第一侵权盗版大案,现在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7.
非法经营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是在市场经济下带有浓厚的计划和管制色彩的一个罪名,其法律规定和司法认定都存在许多有待探讨和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的主体的分析,从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对我国非法经营罪的主体认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诈骗罪作为一项古老的侵犯财产性犯罪,古今中外的刑法莫不将其作为重要犯罪加以惩治和防范。我国刑法也不例外,经过数次调整,我国诈骗罪的立法日臻完善,为有效地惩治和防范诈骗罪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武器。由于诈骗罪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广义、狭义之分,所以本文所论之诈骗罪,乃是指刑法第266条规定的作为我国侵犯财产罪之一种的狭义上的诈骗罪。鉴于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过于简单、抽象,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认定中存在些问题,因而本文在此将从几个方面就相关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魏婕 《魅力中国》2010,(35):139-13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发展,国家金融市场由严格的管制到逐渐搞活,一些个人和单位出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盈利等种种目的,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募集社会资金,进而发展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擅自吸收公众资金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在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认定上容易混淆。本文从司法角度探讨了两罪在司法认定中的区别,以期能够达到更准确认定此罪与彼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洗钱作为一种严重的犯罪,不仅妨害正常的司法秩序,而且损害金融管理秩序,甚至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刑法》第191条洗钱罪和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都是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两罪在法条内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罪在侵犯法益、犯罪对象、行为方式、主观目的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区别。明确两罪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