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鹏程 《理论观察》2009,(4):104-10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出带来农村劳动力弱化、农村养老困难、留守儿童教育不良等难题。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出问题,需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支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根据我国农村产业和劳动力的特点,统筹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村劳动力迁移量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本文从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分布和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城乡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两方面对此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歧视,一般在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张志新 《特区经济》2009,(2):161-16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的分析,政府行为变迁直接决定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快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行为是当前和今后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首要问题。立足于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这一现实国情,政府应该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迁移自由、就业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作为,切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职学校、职教中心遍布城乡,和农村、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农村劳动力具有一技之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手段,而发挥中职学校在其中的作用又是简洁有效的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树立为农村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做好企业主导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岗位培训,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中的跟踪性培训。  相似文献   

6.
陈禄青 《特区经济》2011,(1):217-219
适合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模式有农业模式、小城镇模式与劳务输出模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础条件,建立乡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广西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趋同对国民经济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持续快速增长,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出现了动态趋同于城镇劳动力价格的趋势,这将对中国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效应。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模拟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与城镇劳动力价格趋同对GDP、投资、出口和净出口有负面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趋同对消费和进口有正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其农民收入互动关系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截止到2012年,广西农村人口4166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约2500万人。农民外出务工人员1011万人次,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0.8%.其中:区内400万人次,区外611万人次。2013年1-6月,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98万人次,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凸显了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问题的紧迫性。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线入手,对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措施进行初步探索,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人口合理流动的总体要求,指出加快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现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提出江苏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和利用,表明宋代劳动力的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趋向于优化发展。通过宋代农村劳动力利用中所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唐宋大变革时代农村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和发展,但也不能因宋代农村劳动力有向其它产业流动的趋势而过高估计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大趋势,即便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仍然很大,但是绝对不可以忽略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对农村人力资源供给的负面影响.现阶段考虑保障我国农村基本人力资源供给并非杞人忧天.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帅 《魅力中国》2014,(2):41-41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但对农村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城市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实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保护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经典模型揭示了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方式,但是并未揭示影响转移的内因.职业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战略性的举措.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多元化办学,实行准入制度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可发展不同方式的职业教育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15.
田飞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0):7-8
伊宁县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诸多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和利用,表明宋代劳动力的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趋向于优化发展。通过宋代农村劳动力利用中所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唐宋大变革时代农村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和发展,但也不能因宋代农村劳动力有向其它产业流动的趋势而过高估计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韩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与中国当前发展形势基本相同,都有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发展基础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日韩两国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政府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因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既要依靠工业化发展来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也要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农村劳动力供求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兼顾灰色系统理论"少数据贫信息"的特点,构建了揭示农村劳动力流动量的预测模型,并结合河南的实际,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供求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刘易斯转折点在河南还未到来的结论,指出加强农村劳动力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同时为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做好充分的培训准备等,仍是河南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农村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面系统地掌握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就业和流动状况,对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仅就地域为人口划分依据,对开平区农村人口及劳动力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区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卢珂  张智勇  周云 《改革与战略》2012,28(6):93-95,206
基于湖北省保康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社会调查报告,分析保康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建议,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