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王阳明的心学,对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对于解决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余姚在阳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中,做了许多工作,也产生了思考。在阳明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阳明史迹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分期修复并布展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阳明故居,布置"真三不朽——王阳明生平事迹陈列""一脉良知——王阳明弟子生平事迹陈列""知行天下——全球视野下的王阳明及其学说"三个基本陈列,并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陈列改  相似文献   

2.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良知"就是知善知恶、是非之心,"致"就是推及、实行。因此,"致良知"有体认良知和实现良知两层内容。体认良知即本人的自我修养,实现良知则是思想和情感见之于行为。如果是没有经过体认和实现的良知,就等同于没有良知;换言之,若没有良知何以致良知,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良知即为师德。师德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自教师职业出现就伴随存在。韩愈讲教师,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陶行知讲教师,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之谈。  相似文献   

3.
钱明 《杭州研究》2009,(2):169-174
王阳明与杭州的关系可分为游玩型与传教型。西湖等湖光山色可谓阳明游玩杭州的主要对象,书院寺庙是阳明传教杭州的重要场所,明代杭州所建的几处书院,大都与王阳明有关。作为心学家的王阳明,热心推介以诗文、艺术见长的洪氏世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杭州才子文化的某种态度。西湖周边的佛寺道院不仅为阳明的思想创设提供了极佳场所,而且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也是他决意要在杭州建书院、兴讲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490周年前(1529年)的1月9日,王阳明由广西返回家乡途中,因病逝世于江西南安府大余县的青龙浦,享年五十七岁。临终之际,时任南安府推官的门人周积询问遗言,阳明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逝世490周年后的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代的转换,或许他的"立功"已经烟消云散,但他的思想——"立言"却历久弥新,散发出坚定有力的光芒。因为他的"良知本体"思想,人人本有良知,为我们提供了一盏点亮自己、又照亮别人的不灭心灯,驱散迷雾,在黑暗中照亮前路。  相似文献   

5.
正王阳明对经典的诠释伴随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阳明学的核心还是儒家的孔孟圣贤之道。孔子自道"述而不作",注重对前代思想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展,他在晚年又做了大量文献整理工作,给后学留下宝贵的儒学经典。对经典文献的诠释,基本上伴随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是很难绕过去的。尽管《论语》不是孔子本人所作,但弟子亲炙于师日久,其书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孔门之学。王阳明弟子集成的《传习录》,以及阳明往来书信等,其中包括不少王阳明对《论语》的诠释文字。从对《论语》的诠释中可以理清王阳明心中的孔门之学,这事关阳明对前代的继承,以及心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创立心学体系,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学派,得益于他的讲学活动以及贯穿其中的和谐教育思想。以《传习录》观之,王阳明的和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二是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三是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四是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结合当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王阳明和谐教育思想可供今天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正>"知行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和基本命题,源出自南宋末年金履祥的《论语集注考证》:"圣贤先觉之人,知而能之,知行合一,后觉所以效之。"这一思想由明代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发扬光大,成为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他基于"心即理"的基本立场,针对南宋哲学家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容易造成知行脱节的弊端,提出"知行合一":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相似文献   

8.
<正>王氏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历史上文化名人代出。承继家族文脉的王阳明,在明代中叶专制加强、社会虚浮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建立了心学思想体系,成为儒家学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强化了近世浙东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正王阳明良知法治思想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思想探索。他在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入仕后,上《边务八事》,在刑部提牢厅担任轮值主事时撰写了两篇具有法治价值的狱政文,是其法治思想的初步展示。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阳明被派往南直隶淮安等府"录囚",冤假错案多有平反,这为其良知法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正德三年(1508年),经"龙场悟道"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生活的朝代世风浮躁,所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来唤起人们心中的良知,现代高职学生信仰迷茫需要寻求德育新方法,王阳明"致良知"的工夫主要有事上磨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些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中探求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亲力亲为、勇于担当的"事上磨练"精神;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格物致知"精神;务实事功、身体力行的"知行合一"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8月17日,余姚市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阳明故里"品牌发布会暨"阳明古镇"项目启动仪式。据了解,阳明古镇项目总体文化定位为"良知源头、心学圣地"。项目以阳明文化挖掘和营造为主要脉络,以旅游和景区开发为空间载体,以商业良性运作为有机支撑,依托阳明故里,挖掘阳明文化,融合文旅、商业、研学、文创四大功能。未来,以余姚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龙泉山、山后新  相似文献   

12.
作为思想家阳明先生的故乡,宁波如何传播阳明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文化话题,在众多的推广实践中,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模式广受青年人推崇。这种全新的探索模式依托高校,整合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将公益服务和阳明精神内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帮助社区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培育大学生企业家精神,以"阳明之法推广阳明",这就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阳明学堂"推出的"阳明·乐咖啡"。没错,就是咖啡,这一青年人喜爱的方式。为什么以咖啡为媒介推广阳明文化?项目如何帮助残障人士?又如何践行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理念?带着一个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相似文献   

13.
刘俊升 《中国西部》2006,(10):46-55
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做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为南京户部的给事戴铣、四川道检察御史薄彦辉等21人蒙冤抗争,触怒了皇颜。按今天的话说,太不懂事了。就是这样一个不懂事的人,却在贵州修文把属于自己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个生命,通过自我悟道与社会实践,在儒学基础上发展并创造的哲学观『致良知』学说,最终贯通大成,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儒家心学的一座高峰。阳明先生去世后被追谥文成。而那个正德皇帝的宦宠刘瑾,则在明朝正德五年就被皇权砍掉了头。  相似文献   

14.
晚明兴起的王阳明心学,作为一朵奇葩,最大程度的涵摄了儒、道、释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哲学理论与中国的意识形态也有极大的契合性,更重要的是阳明心学的深层理论内核与西方科学民主的源发理论-胡塞尔现象学有着共通性。在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重要因素的今天,以阳明心学为载体,向世界推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国家的软实力,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只用一个字来归纳阳明心学的待人之道,那一定是"诚",真诚、诚实的"诚"。阳明心学思想体系中,不仅有关于诚的本体论,还有立诚、思诚的修养功夫,并且追求一种"至诚"的境界。我们所说的"诚"是阳明心学待人之道的核心,主要的意思就在于"诚"具有心学特色。而待人不"诚",那就是虚假,是自欺、欺人。这是阳明先生所鄙弃的东西。阳明心学也被认为是以"诚明"为本,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最要担忧的事情就是诚还是不诚。  相似文献   

16.
明代的王阳明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心学大家,而且在教育思想上也颇有独到之处,《教约》一文体现了王阳明重视德育、劳逸结合、适可而止、因材施教、强调乐学等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前言以"阳明思想与世界文化建设"为主题的2016天一阁论坛于12月3日至5日在宁波举行。2016年是宁波的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也是亚洲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建成450周年。此次论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文化类大型国际论坛。100多名中外学者齐聚宁波,畅谈阳明心学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王阳明通过自己实存的精神探索,在精神层面上融会禅学无滞无碍的精神境界。这发韧于王阳明的早期思想阶段,大成于龙场悟道之后的后期思想阶段。据《年谱》记载,阳明十八岁时即"始慕圣学",然而他对圣人之学的探寻十分艰辛。王阳明自己曾说:"今世学者,皆知宗孔、孟,贱杨、墨,摈释、老,圣人之道,若大明于世,然吾从而求之,圣人不得而见之矣。"他驰骋于辞章之学但发觉这不过是"无用之虚文";他依照朱子循序致精、格物致知的方式来达到"物理"与"吾心"的合一,却始终无所得入,不得受用。在这种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阳明转而出入佛老,受到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下,随着人们对道德修养问题的愈益看重,阳明心学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显然已成当代官方的高频用语。今天我们对知行合一的领会也要落实到以下三点来说。首先,知行合一要合于真心。所谓真心,就是没有私欲掺杂的赤诚之心。阳明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爱其心,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这个不为"私欲遮隔"的孩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4月17日下午我们在进修学院听了杨旭红老师的《感悟心学智慧,体验幸福生活》的主题演讲,很喜欢杨老师的讲座,很有趣。杨老师讲到了王阳明,我就去查了王阳明的资料,了解了一下心学。因此有了一些感想。王阳明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我们之所以给他如此响亮的称号,不单纯是因为他的名气大、学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