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源  王琼瑶  朱艳婷 《科技和产业》2021,21(10):223-228
四川省高新区在支撑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新区肩负新的使命,在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体制机制问题逐步显露,成了四川省高新区普遍面临和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四川省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包括社会事务多、审批权限少、管理制度传统、创新性不突出等,提出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权力下放、改革人事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和改革高地,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新使命新要求。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国家高新区发展模式,构建“一区引领、数核驱动、多园协同”的“一区数核多园”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国家高新区的园区圈层、创新圈层和区域圈层,探索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国家高新区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新使命,其本质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要求高新区必须探索内生发展机制和路径。这一过程需要在把握产业成长、产业价值和产业组织三大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创意、创业、创新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创业、孵化、集聚的高新区内生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推动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4.
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荣昌高新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以国函〔2018〕47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为17.05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荣昌高新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强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促建、产业发展、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筑区域创新“桥头堡”,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相似文献   

5.
高新区企业文化,是在高新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区域个性的企业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充分认识高新区企业文化的特征,创造良好的高新区企业文化环境,对于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内外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来看,高新区的性质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特点:创新、冒险、合作、创业。同时,由于高新区  相似文献   

6.
唐琼 《特区经济》2011,(8):270-272
本研究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成果,从区域(产业)创新的视角,把高新区演化的路径划分为要素聚集、产业主导、创新突破及产业转移、财富聚集与创新要素扩散四个阶段。并以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作为实证分析,从产业、空间以及创新主体关系等三个方面判断西部高新区总体处于主导产业发展阶段,其中,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正向创新突破迈近。  相似文献   

7.
从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组建了5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群,为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之前,我们刊发了部分国家高新区的文章,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为配合全国“两会”的宣传工作,我们又选编了一组高新区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8.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成长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研究. 高新区创建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从高新区成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吸引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的摇篮等方面,高新区实践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市"一区两群"和川东北的重要联结点上,坐落着一座以科技引领为鲜明特色的城市—梁平。梁平区自2019年1月正式启动创建高新区,围绕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和建成"川渝东北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定位,高点谋划、高位推进,把高新区建成"科技高地",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国家高新区人才资本与其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选用了典型国家高新区2000-2013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对纳入人才资本要素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与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人才资本在国家高新区的经济增长中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了各高新区的人才贡献率,得出结论:人才贡献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高新区的人才资本存量,与该高新区的人才资本增长率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川渝合作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的战略地位,2020年1月,中央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期以来,为推进经济协同发展,川渝、成渝间进行了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为促进双方经济建设、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了经验。2019年,泸州、内江、永川、荣昌四地的四个国家级高新区携手,建立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联盟,就是其中的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直接影响产业创新能力和地区经济效益。近年来铜仁市高新技术企业有了较快发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铜仁市不同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铜仁市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实现了增长,但增幅不够大;不同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技术进步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新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率最高。从发展战略上来看,铜仁市应该结合地区特点,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以促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翔 《改革与战略》2011,27(7):61-64
高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经济发展强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显著、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聚集等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需要高新区的带动和加速,又是高新区应有的历史使命。文章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高新区应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调整发展定位;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力。  相似文献   

16.
珠海国家高新区,是珠海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她成立19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学研结合,注重创新;产业特色和园区特色鲜明;影响力日益加强。但与其他国家高新区相比,依然存在着园区规划布局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人才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管理体制不顺、发展定位模糊等问题。在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了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定位的新形势下,这就需要珠海国家高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夯实人才基础;统一规划土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高新区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载体,文章利用2001-2014年我国261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从TFP的分解项来看,高新区设立促进了所在城市规模效率提高,却抑制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作用具有显著城市等级异质性,在高行政等级城市设立高新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运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土地转让数据、城市专利数据等进行机制分析发现,企业间资源错配和土地价格扭曲降低了技术效率,而技术创新下降和产业升级钝化是抑制技术进步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董素芹 《特区经济》2010,(12):302-30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新区创新模式都有深入论述,主要从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链生态化及产业链之间的合作竞争;产业链转变,建立以产业链衔接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从产业集群到集群创新;创新网络构建;全球价值链等方面进行论述。在各创新发展模式综述基础上笔者试图探讨各模式之间的相互联系,藉此确定创新网络边界。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模式采用相应的评价模型及网络边界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文章通过对高新技术及产业含义的认识,分析了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与融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