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失败困境及潜在挽救价值使得失败挽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而,挽救实施前,需要界定挽救的技术范围、甄选挽救的潜在价值。为此,从技术范围与潜在价值两个层面,设计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失败挽救对象甄选体系。首先,通过共性技术基因识别,刻画挽救的技术范围。其次,通过AHP-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法结合价值评估体系,实现挽救的价值筛选。最后,基于生物医药行业实际案例,验证甄选体系的有效性,为挽救对象的有效选择提供实际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核心区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联盟近日正式成立,并启动签约了首批7个协同创新和国际技术转移平台项目。该联盟通过整合产、学、研、用、金等各类创新要素,系统搭建面向生物医药企业的协同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旨在推动重大技术创新突破和加速产业实现高度集约化发展。联盟成立后将通过建立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联盟刊物和联盟网站,  相似文献   

3.
共性技术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83年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支持共性技术研究”就已经成为一项政策目标。其后,“九五”、“十五”时期的科技发展规划以及许多部委的计划中都出现了共性技术的字眼,《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也在多处提到了共性技术。科研院所转制后,人们对共性技术研究是否减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我们认为比共性技术总量更为重要的、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组织方式和模式问题。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组织介入,引导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实现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政府对产业共性技术的支持不仅是一个投入总量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优化配置,以合理的组织方式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成果扩散和应用的问题。合理地选择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模式,就是要与共性技术的类型和特征相适应,采取有针对性、有效率和有利于共性技术研发、扩散与应用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创新共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现有研究成果,构建符合国际领先企业特征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引导企业向着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发展。新评价指标体系考虑了国际领先企业重视基础前瞻性研究、创新资源的全球化布局、科学合理的研发体系、优秀的创新激励软环境塑造、与学术机构开展战略性合作等特征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 国家创新体系是为提高一国技术创新效率,由政府出面组织技术创新活动,国家通过提供公共科研设施和制定长期的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寻求技术开发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减少技术创新领域中的重复性和风险性,从而推动技术创新高效化和高层次化;它包括政府政策、企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随着国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参与收费公路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PPP模式在高速公路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PPP模式作为高速公路的一种融资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既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的问题,同时有助于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对公共项目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甘肃省高速公路PPP项目融资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尝试从研发投入、董事会参与和联合投资三个方面探索公共风险资本对目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创业板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共风险资本的介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企业的发明专利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其持股比例则有反向的影响;此外,公共风险资本的介入和研发投入以及董事会参与的交互效应并不一致。还发现,公共风险资本运用联合投资策略能够促进目标企业总的创新产出,但这主要归功于其联合投资伙伴。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国知网、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联合主办的“十四五”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召开。本次论坛以“共建产业创新生态共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重点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区域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9.
"块状经济"是浙江特色和优势.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文章阐述了依靠产业技术创新推动浙江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必要性,并深入探究了其路径选择、技术基础,认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是推动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着力点,对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与产业创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资金投入对产业创新始终存在积极影响;而企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新增资本投入对产业创新的影响长短期不同,综合看企业的科技投入效果并不确定;国内市场竞争对产业创新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抑制了产业创新;国外竞争短期内刺激了产业创新,但长期中仍对国内创新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区域人力资本配置通过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文章遵循这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着重分析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作用不同的角度出发,优化区域人力资本配置,促进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进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内在效应、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加速知识积累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出口能力是衡量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制约我国汽车出口的因素,寻求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对促进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汽车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研究技术创新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影响,并对主要乘用车和商用车企业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乘用车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强度和资金投入总量对汽车出口有显著正影响、商用车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指标对出口均无显著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provides evidence that smaller, regional public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contributed to German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sing a new dataset of the foundation year and location of Prussian savings banks. This extends the bank–growth nexus beyond its traditional focus on large universal banks. Since savings banks were public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our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that state intervention can be successful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particularly at the early stag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hen capital requirements are manageable, and access to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宏观经济增长的分解框架仅仅关注微观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无法识别要素层面的这两种效应以及两种要素的经济利润。为此,文章借助一个新的基于要素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增长动能、配置效率以及经济利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是其产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这个结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产业以及不同地区均适用。中国工业企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移。(2)企业自身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增进效应贡献最大,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抑制效应大小来看,其抑制作用抵消了企业技术进步的绝大部分。具体到资源配置效率程度大小来看,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资本配置效率年均恶化程度至少是劳动配置效率的两倍,而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微弱。(3)就要素获取的经济利润份额来看,资本占优,高达3.2%,资本利润是劳动利润的至少四倍,劳动利润的上升极为有限。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中东部地区企业获取了更大的资本利润,而外资获得了更多的劳动利润,体现了外资进入中国的战略取向。东部获得了更多的利润说明其反哺中西部地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人们热衷于研究人力资本增值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却忽略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是人力资本的逆态增值或负增值,和人力资本增值一样,也是市场的常态现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催生出的技术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发出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信号。本文界定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概念,分析其特点,剖析发生贬损的原因,旨在推动个人、企业和政府,及时有效地将社会资源配置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转变、技术进步需要的人力资本上。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要素的成本函数,本文利用1996—2010年20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以能源、交通以及邮电通讯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产业部门的要素投入数量以及要素投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基本设施投入不仅具有降低行业平均成本的作用,而且对行业成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劳动投入,要素投入更加向资本和中间品倾斜。  相似文献   

17.
《World development》2001,29(2):245-263
The policy problems posed by a lack of state capacity in developing societies now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a growing number of scholars. Both the government failure paradigm, with its “top-down” emphasis, and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with its stress on “bottom-up” approaches, provide analytical frameworks that can be used to comprehend the symptoms of state incapacity reported by the much broader literature 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seeks to determin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government failure and social capital models f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More specifically,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contractualist approach to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in New Zealand as the epitome of a top-down solution to government failure. It will also evaluate this model from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and suggest ways in which a balanced approach to public sector reform can take into account elements of both paradigms.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步伐,对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6年的数据,使用DEA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出河北省十二年的技术进步变化情况,并以此为核心变量建立技术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承接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河北存在承接区际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R&D经费投入对河北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人力资本投入对技术进步的拉升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kill structure of states manufacturing sectors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Various measure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re utilized including private and public R&D stocks, high-tech capital, recent capital, and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attributed to R&D stocks. 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echnology on spatial wage-bill shares, utilizing panel data for the 48 contiguous states over three sequential five-year periods. Overall, the results show a positive connection between skil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other words, we find that states that adopt new technologies have more skilled workforce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we find that publicly funded R&D stocks from neighboring stat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kill upgrading. The general implication of this finding is that geographic proximity is key to diffusing government-funded technology that enhances state economic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strengthen the case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among states in developing policies to attract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R&D capi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