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城镇化、"三农"及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农村家庭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影响极大。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增长特征。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新增长特征为基础,分析和思考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表现、原因等,利于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式与方法,便于深入探究扩展农村市场内需和引导农村家庭健康消费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了《辽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凡辽宁省行政区域内,持有本省农村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均可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农村低保标准由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农村居民年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吃、穿、住、用费用制定。  相似文献   

3.
马红 《西部大开发》2010,(1):132-133
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当前实施“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重要内容。深入了解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对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情况 1978年以来,新疆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新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683.93元,较1978年增长20.49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为研究目的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受到下面三个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村从业人员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比重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为研究目的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受到下面三个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村从业人员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比重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6.
武萍 《辽宁经济》2010,(7):22-23
近十年来,辽宁省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受惠于这项制度的城市居民由1998年的15.45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41.23万人。2004年10月,辽宁省政府正式颁布了《辽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标志着辽宁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建立,并步入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8年的固定农户跟踪调查数据,就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给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以期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它的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因此,低保金就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救济那些贫困人群度过艰难岁月的口粮钱.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了农村的贫困现象,更好地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已经成为常态,对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基于体验效用假设,构建了工农要素流动下农村居民的幸福函数,并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效应、机制与情境。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但却存在一定的"伊斯特林悖论"关系,即短期非农就业能够显著促进幸福增长,但长期非农就业对幸福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出现停滞或反向抑制状态;其内在机制主要在于非农就业过程中农村居民的需求层次逐渐由生存需要转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但长期非农就业并不能显著提升外出务工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感知;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效应,在本地非农就业和跨省流动的就业情境下更为显著,在女性群体、高中层次受教育程度群体中相对更高,且伴随农村居民的年龄增长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基于此,文章提出创造本地就业市场、关注非农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变化、加强非农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针对性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家庭代际支持养老功能弱化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的现实条件下,研究农村居民倾向于选择何种养老方式,家庭代际支持和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哪些因素对农村居民养老方式选择产生影响,对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 年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分析家庭子女代际支持和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村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养老目前仍是农村居民的主要养老方式,担负着农村居民养老的重任。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冲击并未完全削弱子女提供主要养老支持力的角色,而在于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改变为代际经济支持强化和精神慰藉弱化的家庭养老。新农合和新农保减轻了成年子女赡养负担,使得农村居民对家庭养老有更多期待。基于此,农村居民养老方式应以家庭养老为主,利用各类社会养老资源弥补农村家庭养老的缺失,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破解农村居民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1.
"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在保障我国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农村是我国现行政治体系中最基层、最广泛的一级政治组织。社区居民、农村居民是构成我国人口的最大群体,社区居民、农村居民的稳定、发展、幸福、和谐是我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如何促进就业创业,维护生产生活和谐有序,保持基层稳定团结,才是"六保六稳"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支出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所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了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就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做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关系尤为密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速览     
我国将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华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再次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总体要求。通知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崔静卫敏丽)  相似文献   

14.
冷晨昕  祝仲坤 《南方经济》2018,37(8):107-127
当前,互联网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行为观念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5年度数据,系统评估了互联网技能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幸福效应。研究表明:掌握互联网技能会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其感到"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高出2.6%。考虑到掌握互联网技能很可能是农村居民"自我选择"的结果,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内生转换模型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技能会通过丰富休闲娱乐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从2007年7月起,全省农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00元调整为685元,有条件的市州可适当再提高。图为2007年3月22日,甘肃省会宁县头寨镇老鸦村75岁的马芳年老人展示他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  相似文献   

16.
电气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特别是主要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但影响的持续性不高,因此要激活农村的消费市场,除加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外,还应在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济》1999,(11):24-26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向小康迈进,并于90年代中期初步跨入了小康的门槛.部分高收入家庭则已过上了富裕生话。但近年来受收入增长趋缓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放慢,进而导致农村市场不活跃。从需求的角度看,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是重新启动市场的关键。为此,近期我们就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意向对分布在全省8个市县的80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山东农村低保: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树义  刘朝立 《山东经济》2009,25(4):114-12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居民,由国家和地方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助制度。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低保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农村贫困群体人口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农村低保制度运行情况做了描述分析,认为当前农村低保人口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农村低保还存在保障范围小、保障标准低、地区差异大、低保对象界定不科学、透明度不高、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基于现状与基本模型的框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宏 《新疆财经》2006,(1):55-60
现代经济发展的大量实践表明,人力资本是一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在农业现代化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是关系到劳动力素质提高,生活与就业条件改善,以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农村居民家庭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家庭如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于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外溢性经济效果的特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改善我国的农村环境,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找到并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