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区发展已经成为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统计研究表明,辽宁县域经济存在产业集聚明显、产业承接能力增强的优势和县域发展水平不均、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结合辽宁省县域产业发展的农业(工业)产业化模式、工业带动模式和资源优势依托模式,文章提出县域经济空间重构、产业园区合理规划、县际跨域协调发展和加速培育产业集群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平利县利用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的实证分析,提出西部资源依托型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通过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小城镇进而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孝海 《乡镇经济》2008,24(3):43-47
四川省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既无雄厚的工业基础,又无区位优势,但近几年来该县坚持不懈发展生态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已逐步由一个落后的山区县发展成为川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洪雅经验充分说明,在运用增长级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依托当地优势和创新能力形成推进型产业;且县域经济完全可以通过资源“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依托集聚一扩散效应,加快县域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海西经济区的144个县市为研究空间尺度单元,选取人均GDP等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ESDA分析其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局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效应,但在省域内分布不均衡,部分县市呈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以温州市辖区为中心点呈现H-H型集聚,而围绕福建省的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部分县域呈L-L型集聚,建议根据中心-外围理论以福建省为中心带动这些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樨樨 《改革与战略》2010,26(7):175-177
在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人才集聚的非均衡发展已十分明显,并显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向,迫切地需要选择适合我国实际的人才集聚发展模式。国外典型地区的三大人才集聚模式,即市场主导型、政府扶持型及单一计划型人才集聚模式的特征与优缺点的分析,对于我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农业大省,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在县域的发展十分落后。大力发展县域工业,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工业对县域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是壮大广西县域经济的源动力。广西县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是:强化“工业强县、工业强市”观念,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机制,加快县域企业转机建制;以开放为突破口,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建好县域工业区,引导产业集聚;实行“三化”联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才能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提供企业资源和产业载体,进而提高整体县域经济水平。对欠发达地区县域来说,工业化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是当前的突出矛盾。加快县域工业化已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最重大的课题。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探析欠发达地区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巍 《特区经济》2008,(6):203-204
陕南发展县域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按照选择原则,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类型有:生态农业模式、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业模式、资源型循环工业模式、生态旅游业模式、商服业循环经济模式和物流业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不一样,发展条件各异,因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县域生产力、县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方式、资源组合方式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县域的发展情况,按主导产业分,可把县域分为农业主导县、工业主导县、服务业主导县及非主导产业县等.为便于一个地区因地制宜的管理,我们可以根据其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相关的数量指标,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将一个地区的各个县(如省)进行分类,而对非主导产业县,我们可以根据其相关数据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0.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睿  姚治国 《特区经济》2010,(5):157-158
本文紧紧抓住"县域旅游发展模式"这一主线,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五个颇具代表性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进而从发展动力角度总结得出政府主导型、市场驱动型、投资驱动型、事件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五大发展模式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为以后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其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因为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发展的强弱和水平直接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的水平,所以县域经济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对县域的发展来说就至关重要.如果选择的路径和模式不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就会带来诸多弊端.一般说来,当前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能源型、旅游型、农业型和工业型等,这些模式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县域的实际与空间.  相似文献   

12.
产业同构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恶性竞争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长三角各城市随着与上海工业相似程度的变化,经历了产业集聚效应和恶性竞争效应交替占优的不同阶段,长三角的发展不仅不需要减少产业同构,而且要进一步提升同构化程度,同时在产业集群内形成创新投入和品牌竞争氛围,这样的产业结构会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限制恶性竞争行为,更有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模式与作法 “飞地工业”在福州虽然出现不到两年,但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主要有三:一是永泰等山区县模式。主要特点是,贫困乡镇的扶贫异地开发和乡镇企业的集聚升级;二是连江等沿海县(市)模式。主要特点是,经济强镇的联合开发、乡镇企业的集聚,突出共建乡镇外引内联的平台。三是金山等市级工业区模式。“飞地工业”实现升级,发展到了跨县(市)区的资源互补和“飞地工业区”的成片开发。 福州市发展“飞地工业”模式多样,其基本做法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县域绿色发展的研究侧重于量化测度、意义乃至单独样本的研究,而缺少县域发展模式的研究。文章在分析得出产业融合型、机制创新型、富强协调型三种县域绿色发展模式后,深入剖析了浙江省三门县绿色发展的六点问题,并在借鉴前述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2022年赣南原中央苏区15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探究数字金融对赣南原中央苏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成正U型;政府干预对该影响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赣南原中央苏区都有显著的区域集聚性,且数字金融对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金融在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时,对相邻地区也会产生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对株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基础及条件、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株洲芦淞服饰市场群、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云龙文化旅游集聚区的发展模式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株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突出重点,借力优势优先发展嵌入式和原生型集聚发展模式,并要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创新型集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县域经济也在不断的进步,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而且发展的条件也不一样,因此每个县级行政区的发展模式也不可能相同。文章针对每个县域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和发展状况的不同,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分类发展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江  贺传皎 《珠江经济》2006,(12):61-67
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单一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提升整体工业的竞争力,但其形成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工业企业的现状分布研究发现,深圳的产业集聚发展可分为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两种类型,这两类产业都或多或少地受一些空间集聚因素影响,其中企业间的联系、地方公共设施等因素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势因素,而劳动力、土地、区域品牌等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弱势因素。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为未来各行业的集聚发展提出指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最早出现于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改革开放后,陆大道先生提出点—轴开发理论和"T型战略"。受这一思想影响,学界先后提出"点—轴—集聚区"开发模式,"一个半重点","开"字型发展战略,"勿"字形模式,"弗"字形网络布局,"四类六区"型的发展战略,菱形发展战略,"丰"字型发展战略和"三纵四横"的经济增长布局。尽管这些战略各有所短,但站在十二五规划前期,如果政府能够博取众长,以"交通为实业之母",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本,合理规划一、二、三类经济区和一、二、三类经济带,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再一次实现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