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陈景辉 《特区经济》2010,(8):231-233
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集群已初见成效,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开发区未来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的战略取向应着眼于三个方面:增强跨国公司的嵌入性和集聚性;强化本地企业在开发区集聚;推动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双向嵌入与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2.
同中东部开发区相比,西部开发区在工业生产、利用外资和产业集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开发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契机,以新理念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跨国公司与东部产业集群转移,大力实施产业集聚战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嵌入理论、产业集群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地不同类型的3个物流产业集群进行深入调查与访谈研究,借助理论预设、案例分析、案例间对比与数据编码,分析了跨国公司嵌入与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嵌入与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正相关,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资源发挥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地方政府引进跨国公司、培育和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讨论了关联效应、贸易成本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具体从垂直跨国公司和水平跨国公司两个角度,阐述了FDI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理论,进而用国内外案例进行了分析检验,基本结论是:优惠政策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地区的开放度和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关联效应,才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最主要的驱动力;低层次的地方专业化并不对吸引FDI有利。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在地区产业集聚形成中的作用极为显著。跨国公司对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不仅仅来源于FDI,而且还来源于投资和贸易及其外溢效应的综合效果,是贸易投资一体化活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从跨国公司投资和贸易的综合活动的角度,考察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为对象,分析了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形成的可能性,探讨了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聚的产生背景、形成基础和]进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篇关于产业集聚理论对跨国公司选址影响的研究综述,首先回顾了产业聚集理论的新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研究的新动向,然后把两者结合起来,探讨两种研究出现融合的原因以及跨国公司选址与产业集聚关系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集聚区域往往是世界经济中心、母公司及其外国子公司、产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的地区。跨国公司集中区域是以某一城市为主的地区,而不是一个点,其形成是一个过程。近年来,世界跨国公司有集聚上海的趋势。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已成为全球生产基地、采购中心、RD中心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中地区。跨国公司集聚上海将对上海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向外国跨国公司学习、合作和竞争中茁壮成长,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乡镇》2004,(10):27-27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同对其他国家一样,对投资的环境和条件要求很高。如跨国公司对我国苏锡常地区(沿江七市)投资的项目数和协议外资金额占到江苏省吸收外资总数的98.8%和98.9%.跨国公司投资该地区,不仅是出于对区位的选择,还看重该地区投资环境的综合优势,如人才优势、物流优势、配套优势等。又如跨国公司在江苏的投资主要向开发区集聚,目前江苏12家开发区吸收外资占到了全省的70%,这更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及其配套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的高密度集聚.集聚生存是企业之间基于各自核心竞争优势,为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以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增强彼此的市场竞争地位而形成的一种事实上的相互依赖、互为客户或以联盟为基础的生存和发展战略.一个区域的发展决定于产业的发展,决定于产业集聚的规模和水平.当前,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滨海新区的发展大局中,树立"产业第一"的理念、实现产业集聚,应是抓住重大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也在部分产业方面实现了集聚.我们要认真总结外资产业集聚规律,探索滨海新区产业集聚的模式,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多样化集聚,本土产业专业化集聚更容易吸收和传播FDI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明显。从分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提升FDI的溢出效应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更多的受益于专业化集聚。从分城市规模来看,特大规模城市应该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而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则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化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产业招商是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引入优质的、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和集聚的企业,产业园区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和中国经济逐步形成新常态,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传统的招商方法效果式微,旧有的招商思路亟待调整,招商引资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寻求新出路。在开发区高精尖产业集聚日益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求日渐迫切的当下,北京经开作为开发区政府招商的延展手臂,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产业招商重任。北京经开深耕开发区20年,成功招商运营了13个产业园区,在产业招商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在此进行简略总结,以期引起产业地产行业内外的更多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丛刊》2009,(4):16-20
开发区(园区)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集聚地、“高产田”的主要落脚点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试验地。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共计2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园区)8家,省级开发区11家,市级重点功能区4家。经过20多年开发建设,开发区(园区)已成为我市产业集聚、对外开放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FDI与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一种动态循环运动,具有互动和累积因果关系。对全国29省工业企业数据(1986~2010年)的检验表明:FDI与我国产业集聚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相对落后,并呈现出俱乐部趋同效应,必须优化外资结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特有优势,加强各类园区建设,创造集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低碳经济,对其研究的兴趣吸引了众多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产业园区的发展在中国同样是一个新的经济集聚发展形势,而发展到现在的产业园区如何以低碳视角的视野去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创新发展模式,寻求区域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共生,将两难选择变成一个双赢模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产业园区产业系统低碳视角下如何发展和转变的思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个开发区产业竞争力分析的全新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重要集聚地。文章从跨国公司集聚上海对上海经济产生的集聚效应和直接效应角度分析了上海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的意义,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上海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的可行性,并在文章的最后就上海如何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提出了具体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跨国公司的介入对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从跨国公司的视角分析产业集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纵观国内外各地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开发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期,即以资源和政策优势吸引企业的入驻;第二阶段是培育期,即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第三阶段是发展期,即依托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第四阶段是转型期,即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软化;第五阶段是成熟期,即实施开发区城市化,建成综合性新城。但是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省级开发区仍然在开发区发展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间徘徊,其产业发展仍旧是简单的企业集聚,并且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受重视程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对技术、研发、管理等各类人才的集聚不够,暴露出人才结构失衡、人才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省级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84年,中央开始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时,对开发区的基本要求是"三为主、一致力",即以工业为主、以出口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开发区是典型的外力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因为如此,很多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考虑所处区域背景,以致产业定位与周边地区相脱节,成为区域发展中的"孤岛",难以实现与所在区域产业的联动发展.而产业集群是依靠内力发展的理论,强调区域内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可以预计,产业集群将在我国"十一五"期间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产业组织形态,它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和生态效应可以形成一种“空间拉力”,使得资源在非平滑运动过程中形成一个相对优势集聚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开发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通过发展集群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更成为各地方政府的积极选择。但随着国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后,在当前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集群粗放经营、产品结构老化、创新不足、品牌缺失、低水平重复竞争等,这些问题已制约着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各地开发区正积极寻求产业集群的提升路径,正是在此背景下,建设集群品牌被视为推动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其内部成员间也存在着类似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剖析产业集聚现象,并结合宁波软件产业具有为制造业服务、嵌入多个生产行业的特征,探析了宁波软件产业集聚的内部共生机制和软件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共生机制,进而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宁波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可选择模式:平等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和嵌套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