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北部湾经济区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开发的核心部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开发风生水起。就目前的合作机制来看,尚不能适应环北部湾经济合作从实践走向突破的需要。必须加强合作机制方面的创新与建设,为参与合作的各方在竞争与合作中谋取利益最大化作保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06,(8):8-8
近日在南宁闭幕的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发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主席声明》,表示将全力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宋策 《广西经济》2008,(4):20-21
一、广西北部湾城市崛起须重视与广东环北部湾城市的互补 广西北部湾城市的定位问题已在国务院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得到正式确立,在此毋庸赘述。但要解决与广东环北部湾城市的互补以避免恶性竞争问题.就必须了解广东环北部湾城市(主要是湛江市和茂名市)的现实优劣和城市定位。  相似文献   

4.
环北部湾战略与广西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北部湾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要地 把环北部湾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产业促进的战略重点,建设成为面向世界的制造基地,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实施环北部湾战略,广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桥梁作用,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丛 《广西经济》2007,(2):24-25
一、”一轴两翼“区域台作新格局的实质“一轴两翼”区域合作由泛北部垮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海上东盟国家,促进北部湾沿岸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加快产业对接,促进相互贸易与投资,联合开发海上资源,  相似文献   

6.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与建设,对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谈起,分析其给广西带来的机遇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具体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功能评价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环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一态势直接来自“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因为这个设想将已有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计划方案融为一体,起到了中国南方对内对外开放战略集成的作用。这些局部战略多数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背景的。从“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都涵盖在“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中。而环北部湾经济区很明显就处于其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推进经济一体化全面提升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构建和西部大开发实施,这三大历史机遇再次把环北部湾地区推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全面提升这一区域经济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环北部湾地区城市体系,达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佳社会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湛江海关、南宁海关、海口海关,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国投裕廊洋浦港口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促进环北部湾港口竞合发展,力促环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环北部湾地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  相似文献   

11.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海南省)、越南,以及相邻北部湾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7个国家(泰国不属于这一区域,但于2008年开始参加有关会议,本文数据不包括泰国)。从地理位置来看,由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海南省组成的我国环北部湾地区,处于中国大陆与东南亚的结合部,位于华南、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区的交汇处,区位优势独特。但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边海防前线,经济发展滞后,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鉴于南宁市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特殊地位,以及广东茂名市与湛江市在历史上的联系(曾隶属于湛江地区),本文将上述两市纳入环北部湾地区统一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环北部湾旅游合作中的防城港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环北部湾地区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防城港市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和劣势,讨论了在环北部湾经济与旅游合作的大背景下,发挥比较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推动防城港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康  严立爽 《特区经济》2012,(5):219-22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港口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重要增长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东盟、华南、西南三大经济圈的结合地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唯一的沿海地带,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陆地接壤、海上相通的唯一西部港口。在此背景下,环北部湾港口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但是与我国其他沿海港口相比,北部湾港的发展面临着内部制约与外部挤压的双重压力。这让北部湾港口的发展压力更为沉重。  相似文献   

14.
南宁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面向东南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15.
南方经济圈将在环北部湾崛起环北部湾地区——包括广西沿海地带、海南岛以及广东湛江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加快利用外资步伐的带动下,通过加速发展一大批支柱工业项目,正在增强其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预期在下世纪初,将建成一个能与北方的环渤海湾经济发展圈相媲美的环北...  相似文献   

16.
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与中国五大国家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有关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论述几乎都是针对广西或某些地区的发展战略展开的,这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应当站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它纳入到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换言之,要把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与中国国家大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第一,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结合起来。第二,与中国的能源战略结合起来。第三,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结合起来。第四,与中国加强周边国家次区域合作开发的战略结合起来。第五,与中国开放战略结合起来。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开发不仅是相关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重点,而且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最高决策层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区域合作形势下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界定与合作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推进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区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合作形势下,广西面临着多重区域合作发展机遇,也面临建设交通枢纽区、经济中心区竞争压力。这些竞争,主要来自同属环北部湾地区的各省区段以港口、产业为主题的城市发展竞争。事实上,在环北部湾地区中,以地缘与深水良港条件而论,广西段中心位置和港口开发优势相对突出,通过强化建设,一方面作为三大区域合作交通枢纽区最合理,服务区域合作功能最高,能更好推进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是在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次区域合作新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整合经济资源.增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增强泛北部湾经济区各经济主体发展动力的客观必然要求。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发展中.柳州市作为建设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现代化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柳州市的资源、产业、区位优势,在多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工业经济的比较优势.加快合作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9.
海洋文化产业是广西省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存在海洋文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海洋文化资源没有高效利用、海洋文化产业品牌仍未打响、海洋文化产业集群还未形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为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因此,依托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省应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品牌定位战略、集群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其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北部湾"是我国区位优越,产业同构严重,发展滞后的地区。进行产业合作是实现该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生物共生与区域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通过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环北部湾"区域产业结构共生系统的优化和升级问题,得出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应从宏观上设立"环北部湾"合作理事会,以此协调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培养产业合作的共生环境,畅通共生界面;中观上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根据产业间的适配性布局城际战略产业链,拓展产业合作内容;微观上建立高效市场体系,增强各经济主体(企业)的共生活力。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制定共生战略,建立共生制度和优化共生路径三个方面提出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