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1978~2009年我国历年银行信贷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货币供应量的有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贷规模、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总体上说,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的变化对物价均有明显的正效应,且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较银行信贷对物价有更大的影响。从短期看,银行信贷的变化较之货币供应的变化对物价又有更快的更为明显的效果,具有更好的时效性。因此,在制定政策稳定物价、抑制和缓解通货膨胀时,应从总体上着眼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同时考虑到时效性,也要关注银行信贷的短期影响,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宏观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经济下的纸币流通时代,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因果关系,已经是一种常识。近年来的物价涨幅较大,人们几乎都归咎于银行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所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所牵动的一系列相关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不少问题还末被人们完全认识。为了自觉运用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就从这个愿望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同志们共同讨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分析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当货币是以贵金属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Morlet小波时频相关性分析方法,从时域和频域两个维度检验了近20多年中国货币供给变动与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2003年起,中国货币供给变动成为显著驱动物价发生正向变动的重要力量;M0的变动对物价变动的长期影响尤为显著,而M1和M2的变动对物价变动的短期影响尤为显著;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具有系统性改进;最后,本文认为,保持一个较为合理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有助于中国物价水平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4.
货币新思维     
西方经济学之货币学说演变繁复,大浪淘沙,基本骨干是三大理论。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关系的货币数量论,二是决定汇率与物价(货币供应量)之关系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是决定各国利率水平与汇率走势之关系的利率平价理论。三者共同构成当今各国货币政策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物价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我国季度CPI和GDP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6-2001年货币供应量变动与,物价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有很强的经济证据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狭义货币m1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广义货币m2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自1994年以来,短期内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和真实经济变量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减弱,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也是不稳定的。本文的实证研究不支持货币供应量(无论是m1还是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外汇占款与物价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征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9):144-147
文章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围绕2000年以来中国外汇占款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较为详实的定量研究.文章具体考查了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以及物价等经济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同时运用协整理论,对外汇占款与物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的物价与外汇占款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外汇占款的增加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结合我国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文章从货币政策的运行机理研究了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和物价的影响途径,提出了对外汇占款进行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国库现金的迅速增加,万亿国库现金波动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政策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在中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制度背景下,通过构建国库现金与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所做的研究表明,国库现金与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都存在稳定的反向关系,国库现金的增减将导致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和扩张。本文进一步以中国2000~2006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的经验分析显示,国库现金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国库现金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Granger因,国库现金的正向冲击导致货币供应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反应,货币供应量由于国库现金增减而产生收缩和扩张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根据当前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季度物价下降幅度明显收窄,物价有望改变前期的持续下降趋势,转为温和回升的新态势,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反弹和前期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大幅增长。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通胀预期的开始明显上升。我们认为,尽管近期货币供应量增长存在明显的过快问题,  相似文献   

9.
林琳 《上海国资》2002,(5):41-42
货币供应量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刻划社会资金量的指标体系。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调整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来实现。但人民银行并不是货币供应量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唯一决定因素,公众的货币使用习惯、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都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而货币供应量则对国家经济的最终目标有重要的影响。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及货币变动引起的物价、经济增长的变动对股票市场的股价水平有什么影响呢?需求高于供给时,向高位波动股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首先是市场上一种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经济现象,是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其实质就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2001~2010年季度数据,通过使用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期内我国货币供给的变化与物价和产出的变化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同时存在一个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货币供给增长率是物价水平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即长期内货币供应量仅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货币政策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房价、CPI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给量变动对我国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来成为货币经济学和政策界中的充满争议的问题。本文以2001年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给量(M0、M1、M2)和消费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对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M1和M2都与产出和物价长期协整,但只有M1与产出互为格兰杰因果。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更应侧重于对M1的监控;并且因为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在样本期均不是物价的格兰因因果,其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作用力并不确定,需要适时转换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应用OLS分析法,实证分析研究了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货币供给量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3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货币供给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体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而且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的Granger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提高并维持商品物价和适度的增加货币供给是推动投资增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黄忠民  高珂 《中国经贸》2009,(16):249-250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也连年增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货币供给的增加,还是货币供给的增加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了。本文将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选取1986到2007年共22年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考察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性货币供应量、实际产出和物价的关系可以用交易方程式MV≡PY表示,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平均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决定一国一定期间价格水平从而影响产出的因素,不是货币存量M,而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M·V)——货币流量。新货币主义学者弗里德曼曾认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于一国的支付习惯,有关交易的财政金融制度等原因,使它具有一种高度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他根据美国近百年来的经济统计资料,算出美国货币流通速度每年递减约百分之一,但在正常情况下,相…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立CPI变动率与真实货币供应量以及真实利率等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发掘CPI与真实货币供应量、真实利率之间的隐藏关系,并通过数学分析结合经济理论揭示了CPI同名义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与此相比,我国股票市场则起伏不定、上下波动。基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本文选取我国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上证综合指数(SP)和货币供应量(M0、M1、M2)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能对股票价格波动产生影响。反之,股票价格波动会导致M1发生变动,但对M0和M2的变化不存在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长期性地出现了"超额货币"现象即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物价之间存在着反常关系,被国内外的学者称之为"中国之迷".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试图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中国之迷",即经济资源的流动性深化假说.该假说认为正是因为经济资源流动性的不断深化,才使得市场经济产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由此产生的货币化阶段和虚拟经济阶段是"中国之迷"现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资源配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在实践中,已经广为运用.但是在理论上,人们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大多从需求角度出发,仅仅对其作用机制给予了不同侧面的阐述.例如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借助于利率等经济杠杆,影响消费、投资,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为:M→r→I(或C)→Y.而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和物价有直接的影响.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主要影响产量;长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则只影响物价.凯恩斯学派重视利率的间接作用,货币学派重视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影响.对此,笔者认为虽然各种货币政策表面作用形式各异,但从本质上它们都是通过对一系列国民经济内在运行机制的影响而深刻作用于国民经济的,为探求货币政策这一内在作用机理,本文拟通过把货币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这一共性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作一新的理论阐述,籍此来寻求对货币政策一种较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