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反思传统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金课”建设的新背景,以学生的课程体验为视角,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新疆K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运用IPA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金课”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国民越来越关注其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因此,为在新媒体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各高校提出将新媒体与教学创新相结合的理念。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影响为写作切入点,其积极影响为可以充分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知识学习领域,可以体现学生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其消极影响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随后,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等,在新媒体背景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学质量是双语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以教学模式的评估监测为突破口,从"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所蕴涵的"学生观"、"目标观"、"评价观"的分析入手,探讨我国高校双语课堂教学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的质量监控,对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的客观、全面和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学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惠荣 《魅力中国》2011,(15):186-187
开放性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是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手段。历史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环境、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通过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多元评价制度,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教学评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过度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效果情况。文章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群体采用不同评价体系,发现教师"教"与学生"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6.
牛筱琼  郑怡 《中国西部》2014,(29):54-56
<正>课堂教学评价对新课改的实施具有导向性。关注评价主体,在听评课活动中实施多元课评,能够激励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对于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听评课"是指让教师、学生、专家、家长等多个涉及教学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形成专业合作体,利用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应用于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中,通过对国内某所高校通过认证的专业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构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高校教学评价模式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周健 《黑河学刊》2011,(2):108-109
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国本科教育的系列变革。新的教育理念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离不开"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将"教"与"学"进行良好结合是后期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前提。通过改变课程教学模式、推广项目式教学、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文章综合目前本科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设备教学模式效果及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通信和电子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提升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革命进程,文章在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了解课程设置的本质与内涵后,对课堂教学革命有效策略进行探索,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综合能力,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很多高校历史教学中运用网络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课程教学各有优势,因而应当把两种历史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取长补短,提出新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即"教与学并重"的历史教学模式。在构建这种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必须整合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教学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大学历史教学,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教协同育人质量评价结果偏差问题,文章从定性与定量综合应用角度,运用德尔菲法确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科教协同育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主观确定了指标的初始权重,并运用熵权法客观修正了指标的权重值,避免了权重计算的随意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科学选取了评价部门间的关联度,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科教协同育人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学生党支部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XX大学XX学生党支部,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生源特点,探索形成"三个一"的教育培养新模式,提升了基层党支部党建质量水平,增强党建育人效果,提供了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4.
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存在内容套路化、方法僵化、评价手段终级化、学生主体性缺失等问题。重组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注意评价的人性化,增强学生主体性,是高校武术课堂教学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岳红彬 《魅力中国》2009,(17):86-86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变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科学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一)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师生的"双主体"定  相似文献   

16.
姜华 《理论观察》2013,(11):148-149
当前一些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科知识内容评价、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评价的误区,忽略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进度.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推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进完善,应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构成、进一步确立评价过程的沟通互动、逐步营造教师开展自我教学评价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它是一项复杂的与多种因素相关的系统工程。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保证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入手,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确立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并通过AHP法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估项目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将为科学构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高校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双重转变.从管理学科教学模式看,创新课堂教学、强化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加强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参与模式、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多渠道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构建大学生实践平台应该成为高校教学模式的重点.从管理模式创新看,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科学的公寓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式和大学生创新性学习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代金平  张东 《重庆与世界》2013,(10):18-20,28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和工作中心,而需求满足和主体满意是当前高校办学与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高校纷纷探索和构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模式,依托行业、适应社会,充分激发社会多主体的需求机制,让产学研各方共同参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把握人才培养"需求—满足"结构和多元主体"多层次满意"要素特征,构建以搭建董事会平台、需求层次排序、优化合作机制、加强质量评估等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晶 《辽宁经济》2020,(2):51-53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和开发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寻找一条有效平衡两者利益的发展路径成为当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适合创新创业发展趋势的应用性人才,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村民和开发企业两大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主体的内在矛盾和利益冲突点,寻找一条"村集体-企业-高校"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