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是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举措。利用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考察公众关注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关注度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实证发现,人才集聚、资本集聚和社会责任是公众关注度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三个潜在因素;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高市场化城市内企业中,公众关注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此,建议政府为企业绿色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公众积极参与企业绿色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江苏建筑企业面对传统施工技术的制约,信息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要保证江苏建筑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提出了四条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的联动发展、建筑信息化和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智慧建筑和智慧产业的创新发展、建筑企业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共同发展,供建筑企业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色治理"理论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施"绿色治理"需要加快推进资源消耗型产业向创新型、低碳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宁波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创新驱动低碳产业升级既可发挥宁波现有之优势,也可弥补宁波发展之短板。文章研究了宁波低碳产业在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和创新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确立创新驱动低碳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的顶层设计入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构建保障低碳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完善低碳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以达到满足城市经济"绿色治理"需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尤其是高端人才更是代表着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吸引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江苏省"人才强省"战略的目的所在。文章以江苏省高技术产业高端人才的流动为例,从政府、企业、个人、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角度探究了引起人才流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提高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申明浩  谭伟杰 《南方经济》2022,41(9):118-138
数字化赋予了国民经济与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文章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综合MD&A部分数字化词频占比和无形资产数据等多个数据集以提高企业数字化指标的刻画质量,实证考察了其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具有"增量提质"的双重效应,并且该结论在创新性地采用清朝城墙数据作为历史工具变量和国家级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效应在政府环保补助较高和内部管控成本较低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更为明显;而当地环境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则为该过程的实现提供了支撑。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作用于企业绿色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缓解了(环境)信息约束问题,促使企业自主参与环境治理,并有效提升企业商业信用。文章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表现的影响机理提供了微观实证依据,也为未来实现数字化与"双碳"目标的"共赢"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苏南自创区建设、树立科技企业发展标杆,发挥苏南自创区作为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的作用,文章通过各市推荐申报以及列统企业数据对全省企业进行分析,遴选出符合要求的"瞪羚企业"183家,并对"瞪羚企业"的经济发展、行业产业分布、群体特征、创新投入、创新成果等多方面考察,发现江苏省"瞪羚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尚存在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与营收能力与国家"瞪羚企业"相比较薄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与发展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与国内相关企业和其他创新单元的"绿色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心定位于服务国家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发展战略。各分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开展绿色农业技术的孵化、集成和产业示范,促进以绿色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为主要产出形式的实质性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
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专业委员会组织筹办,绿色产业示范区——山东省东营市大王职业学院承办的“绿色产业示范园区高级管理培训班”11月22日正式开学。联合国工业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胡援东主任、北京大学喻晓教授、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揭益寿教授、副主任刘连科和揭津荣等,就国内经济政策、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演。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成立,系专业性、非盈利性的咨询服务组织。其宗旨是,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指导下,依靠专家所掌握的绿色产业高新技术可靠信息,通过一系列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协助中国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振华 《特区经济》2009,(2):296-297
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许多区域已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的集群以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针对性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世纪".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企业的最佳定位是绿色企业,绿色企业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要成为绿色企业,必须从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向"绿色"转变,以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科技信息》2006,(9):I0005-I0005
<正> 常州市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根据中共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常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决定启动实施常州市"十一五"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常州市科技创新五大工程之四"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是常州市在"十一五"期间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增加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提升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真正形成"产业企业集聚人才,人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关于激励研发创新的相关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水平和效率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目前政策主要着力点在于对企业或行业的激励上,尚可能带来企业进行"策略性"创新、对一线研发主体-研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不足等问题.基于个人所得税角度,通过对比中国大陆与其他三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图提出直接给予研发人才普适性税收优惠的建议,并就完善现有政府研发补贴及企业所得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更好吸引和留住研发人才,为中国科技兴国战略注入新动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就爱绿色I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倩 《走向世界》2009,(7):42-43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携手近日新华网、计算机世界、计世资讯及产业合作伙伴在京共同发出"绿色IT,绿色创新"倡议,呼唤企业社会责任,同时号召信息产业界通过创新,不断推出更绿色节能的技术和产品,帮助用户实现节能降耗,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改革,非公有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的动力。绿色经济是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产业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与非公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基于我国非公有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的资源条件、经济环境,研究了非公有企业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促进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的产业链、帮助培养绿色科技人才并提供发展机遇与渠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环境技术进步、吸引投资者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助力政府的绿色政策制度。通过对于促进作用的分析找出仍需加强的内容并给出相关建议——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协调性需加强、科技人才的管理方式需要创新、非公有企业监管存在漏洞、绿色创新质量及创新氛围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不能没有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连云港市的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绿色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绿色金融尚未完全起步,绿色发展面临结构、资本、技术和人才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要加强对绿色金融理念的认识和宣传,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如政策保障制度、财税金融扶持制度、监管考核制度、风险保障制度、构建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等,同时要加强创新,促进政银联动,拓宽绿色企业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战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关系深入嵌入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但就企业自身而言,产业的相关变革可能约束了企业的一系列相关行为,这种行为在短期来看,应是增加了企业的实际成本的;就长期来看,会有声誉、绿色绩效等利好因素影响。基于产业约束下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探讨,旨在理顺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产业外在因素影响情况以及在产业因素影响下的企业如何履行其社会责任,披露相应的社会责任信息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部火炬中心调研组到高新区调研11月14~15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调研组到高新区就园区建设及创新示范工程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参观考察了歌尔电声产业园二期、潍坊半导体照明产品检测中心等园区和企业,并举行了座谈。研组充分肯定潍坊高新区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引才的主体,人才是强企的核心。无锡新区在推进人才强企进程中,积极搭建人才嫁接平台,通过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人才、高端人才汇聚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带动产业转型的路径实践,实现了“人才、企业、产业”的良性互动,筑造了区域人才优势、企业竞争优势、产业创新优势。政策与企业无缝对接。激励企业自主引才。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和培育人才.大力提升企业的创新增效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系统梳理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发现其在产业技术、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特别是小核酸药物、纳米生物医药、抗体诊断、医学工程等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面临形势,主要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不畅等突出问题,结合苏州实际,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明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对"新常态"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创新型旗舰企业发展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规模偏小、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统筹规划、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构筑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载体、优化区域技术创新布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市场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