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8日在京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2011至2012年度,北京城市竞争力位列全球第55,比2009至2010年度稳步上升5位。而在全球城市竞争力的分指标中,北京的跨国公司指数、产业层次等都已经进入全球前十名。  相似文献   

2.
<正>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全球重要的经贸中心。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当前,全球价值链呈现非对称的结构性权力网络特征,在发展布局上受跨国公司主导,在主权国家影响下逐步呈现区域化、分散化倾向。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借鉴美国在全球价值链网络中的结构性权力扩展经验,对于我国更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意义。未来,  相似文献   

3.
赵昌会 《中国经贸》2010,(15):26-29
中国金融走出去,即中国银行和保险业全球存在、全球服务、全球市场的过程和状态,是一个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百花齐放,在中国得到跨越式发展、在世界赢得不可撼动的地位,包括监管、货币、媒体和营销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发林  靳天熙  吴笛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10):44-76+157-158
跨领域规则互动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全球治理不同领域的核心国际规则之间密切关联,在特定议题上存在互动,对全球治理的有效性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不同领域规则对同一议题的目标一致性和内容一致性程度,跨领域规则互动可分为协同型、协商型、竞争型和冲突型四类。在测量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即输出、行为和结果方面,不同类型的跨领域规则互动对特定问题的全球治理有效性产生了不同影响,由此形成一个跨领域规则互动影响全球治理有效性的分析框架。根据该框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药品可及性、气候友好技术转让和转基因产品贸易四个典型案例进行经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一般性结论:协同型互动是构建全球治理有机体系、提升全球治理有效性的最佳规则互动方式,协商型、竞争型和冲突型互动对全球治理有效性的正面作用总体上依次减弱;协同型跨领域规则互动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并不多见,竞争型和冲突型互动较为普遍。这就指明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全球治理有效性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即构建跨领域协同互动的全球治理规则体系。然而,跨领域规则互动对全球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并非线性和因果性的,作者尝试对复杂的经验现实进行系统梳理,剖析规则互动影响治理有效性的复杂机制,期冀...  相似文献   

5.
近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大流行叠加俄乌冲突,以及西方与俄罗斯大规模相互制裁等对全球秩序正常稳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加之全球治理传统领导国以“联盟+规则”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割裂、分化国际社会,使全球治理陷入失序、乏能、赤字增多和僵化的困境。改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其应对全球问题效能成为走出全球治理困境、消除治理赤字的唯一选择。而具有改革愿景、动力和能力的行为体是全球治理效能提升和改革驱动的关键因素。在传统主导行为体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意愿和能力下降的情况下,新兴力量的变革推动力及引领力被寄予厚望。在考察全球治理变革行为体及动力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金砖国家推动变革的动因、潜能、作用及增强变革动力和引领力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6.
G20峰会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之一,不仅正在引领全球绿色治理进程,而且呈现出以绿色治理引领全球发展与治理的新趋势和新变局。通过分析2008—2021年G20峰会框架下全球绿色治理议题及其领导人宣言,探析G20峰会在应对全球绿色治理问题、推动绿色发展进程和统筹推进气候、环境、能源治理等方面的角色与作用,G20峰会通过战略性参与、制度化影响和实践性改造等深刻塑造全球绿色治理进程,在大国战略竞合、百年大变局等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深化G20峰会框架下全球绿色治理进程的大国作用,为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0,(15):56-58
上个世纪末,在全球产业与贸易分工体系重组的浪潮中,中国凭借着资源及成本优势承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传统的制造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全球贸易大国。但是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纠结于复苏与平衡之间的全球经济,越来越凸显出其复杂性,全球的贸易模式也正慢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邵翔  田甜 《中国经贸》2011,(13):48-50
近些年,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化水平不断加深,参与国际创新合作,跨国界、跨区域的交流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和全球链接能力持续增强,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港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2010年,全球港口在经贸的利好条件下,不断调整战略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水平,调整经营策略,实现了在复苏中调整升级。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全球港口,对过去一年港口界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总结,汲取全球主要港口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分析未来港口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召回,没完没了的召回。丰田已因刹车系统、油门踏板和脚垫问题在全球范围召回了850多万辆,超过其去年的全球总销量,而且召回的范围还在扩大。如果说2009年全球汽车业最令人震惊的新闻是“百年老店”通用汽车公司宣布破产,那么2010年新年伊始无疑是全球汽车老大丰田汽车公司因“天量”召回而在全世界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11.
《环球财经》2009,(8):90-97
2009年7月2日-4日,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在由《环球财经》杂志承办的“全球消费储蓄及金融安全分论坛”中,20多名各国政要、学者、企业家、银行家发表了精彩演讲,他们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应对策略,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全球消费和金融安全以及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开放等问题。规格之高,观点之缤纷多彩,影响之深远,为近年来国内外研讨活动之罕见。以下为与会嘉宾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2.
《广西经济》2008,(8):4-4
日前,全球海草监测网执行主席、世界海草协会副主席福莱德,索特博士与助手阿伦·福里曼博士向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赠送一整套全球标准化的海草监测工具。同时,在理论和操作上讲解了海草监测方法。由此,北海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全球海草科学监测站。  相似文献   

13.
黄超 《世界经济研究》2023,(9):3-15+134
从南方国家到“全球南方”概念的历史演变,既体现了全球化条件下南方国家的发展问题被置于全球视角下,也反映出南方国家的内涵从以经济内涵为主转变为经济内涵和政治内涵并重的新格局。经济内涵主要表现在发展合作上,包括发展援助、发展议程和发展筹资三个方面。而政治内涵突出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自主,既包括短期内不盲目跟随西方国家,也包括长期内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应对全球南方崛起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坚持自身发展中国家定位,淡化“全球南方”的领导权之争,夯实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利益与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部门杠杆率继续下降,生产者与消费者信心跌落,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继续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最新预期出现下行修正,并在全球范围内呼吁更多支持金融市场、刺激财政和创造宽松货币环境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9日-10日全球百货业高层论坛(WDSF)将于上海召开,论坛由中国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百联集团和全球最大的百货业协会——世界百货业联合会(IGDS)共同组织召开。全球百货业高层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把全球主要的百货公司和他们在全球的供应商、品牌商、合作伙伴汇聚到一起。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公司成为新时代全球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不再是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落后国家的工具。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与这些全球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发挥全球公司的积极作用,促进本国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杠杆利用和学习机会、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商品流通和技术许可等方式使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提出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路径,即功能升级-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链条转换。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及国内碳交易现状概述 自从2003年全球范围内的碳交易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全球的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了六年。在这六年里,碳交易规模一直高歌猛进,并且在2008年的时候,全球碳排放权交易规模已经超过48亿吨,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并且仍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育琨 《西部论丛》2008,(12):37-39
美国人过度消费、储蓄率太低、凭借其世界货币地位大量发行美元的独特经济模式,造成了全球经济体系中虚拟财富过多,终于酿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据亚欧资本论坛副秘书长齐继义测算,全球实体经济总量有30万亿美元之巨,而虚拟经济总量则高达6000万亿美元。200倍的杠杆在那里忽悠,全球经济有可能面临着更严峻和深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会议新闻     
《中国经贸》2011,(13):95-95
全球智库再度聚会北京纵论全球经济治理良策 2011年6月25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本届峰会以“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为主题,旨在充分发挥民间智库独特的国际交流作用,广泛与国内外智库深入探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剖析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