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指的是其凭借本身的信用而在社会公众处取得的信任状况,是地方政府号召力与影响力的重要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讲,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能够体现出地方政府的民主、服务、权威及法制建设状况。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时期,政府的公信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金一 《魅力中国》2011,(8):65-65
政府公信力,即政府通过自身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体现,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囊括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质疑声不绝于耳,本文力求通过对树立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方法加以分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以此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信用能力,体现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关系到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政府行政行为不当、行政效率低下、行政腐败等问题,通过现代信息媒体的放大效应,使政府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应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能力,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优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用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回应网络舆论的能力,转变单一的行政改革思维,健全民主制度,切实提高信息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郑娟  邢孟军 《宁波经济》2013,(4):36-38,43
各地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暴露出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尤其是事件结束后政府公信力重建问题。建立政府公信力,当前已成为世界性命题。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会导致政府缺乏社会公众的信任,各种政府行为包括经济社会管理行为也不易被公众理解和支持。建设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要注重宣传政策,让民众达成共识;发展民主,扩大民众参与;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重视信息公开,提升媒体公关能力;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5.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性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着重分析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并结合当前现状,提出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谷颖娜 《中国经贸》2012,(14):110-110
国家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可以平衡区域发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建立地方财政体制新框架,而地方政府则可以募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扶持等。在二级市场上的流通则可通过提高债券利率、丰富地方债品种、提升政府公信力等一系列手段来促进。  相似文献   

7.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实现决策目标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保证,也是政府机构维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我国的行政实践中,地方政府执行力呈现的弱化问题比较突出,削弱了公共政策的总体效应,使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只有不断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才能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才能使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得到不断巩固,才能使国家的政令切实得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
靳银霞 《魅力中国》2014,(20):21-2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地位和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是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必要条件。在网络化时代,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有多种原因。重塑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必须转变传统守旧的行政管理理念,积极推动政务公开透明,同时还要全面检测网络舆情,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服务目标、服务质量、服务手段、服务态度以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精神状态、道德面貌、能力水平和其它外观的能为社会公众感知的具体形象,它标志着社会公众对政府理解、信赖的程度,是政府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纽带。当代社会的政府形象已成为政府功能发挥程度的具体标志和表现国家实力及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焦点,也是获得国际社会理解、评价的主要依据以及从事国际交往的无形资本。政府形象主要由政府理念、政府质量、政府行为和政府道德等几方面组成。政府理念即政府工作目标、信仰体系、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赵霞 《魅力中国》2014,(21):44-44
在信息化和多元化时代,党员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和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格局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维护。积极认识微媒体的发展形势,学会善于运用微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这是基层党员干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庞娟 《改革与战略》2010,26(3):25-29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事权和财权上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在地方公共品供给中,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标不相一致时,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便不可避免。在政治与经济双重竞争的博弈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常常被忽视了.地方公共品供给出现结构失衡。因此,在中央与地方博弈的视角下,针对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研究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模型,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形成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为例,对江苏省地方政府相应政策举措进行了梳理与评析。文章认为,地方政府的干预在推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过度干预的倾向;地方政府应在加强对落后地区财政金融等支持的同时,注重政策的整体性、连续性与可操作性,强化区域间的协调互利和一致行动,摒弃"父爱主义"而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力量,强化公共服务以使其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到政府合法性、社会稳定性和法制有效性。近年来,很多国家面临公众信任政府程度日益下降的窘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国家意图通过建设电子政务来改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进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然而,这种举措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吗?本文首先剖析公共服务、政府透明度影响公众信任政府程度的机理,然后根据中国2010年300个地级市电子政务评估数据,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公共服务正相关,公共服务越好,公众越信任政府;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政府透明度正相关,政府透明度越高,公众越信任政府。研究还发现,公共服务还通过影响政府透明度而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本研究对公共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倪羌莉 《乡镇经济》2008,24(3):120-123
从目前各地农民集居建设的实施情况来看,存在两大难点:土地与资金。而如何解决好这两大难点,有序推进集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从文章的分析看,农民集居建设不仅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还具备公共产品的特性,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完全通过市场化的模式或由农民自行建设一般是不可行的,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而针对建房用地与资金两大因素的区别,地方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施政方式。建房用地获取要以政府为导向,而资金筹集需要政府引导以及发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冷继波  梁媛 《特区经济》2008,(11):140-142
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但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它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立以绩效为导向、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不仅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随着公民参照意识的提高、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政府履责的能力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管理过程,更是一个观念转变、服务方式转变的过程。政府自身的行政障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是最大的阻碍。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和公共管理学的探究视角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行政障碍进行了梳理,这有助于我们明确地方政府制度供给的缺失和不足,明确地方政府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弥补和谐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曹胜 《科学决策》2010,(8):28-37
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出现的农地征用中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行为为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提供了具体的事实案例。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掌握着土地征用权,所以它们构成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包括公共用地和商业用地)流转的唯一中介,从而积极地介入到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中的权力运行有着内在的政治逻辑,这是与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分不开的。地方政府积极主动介入农地征用的行为是当前压力型政治经济体制下应对自上而下的政绩压力的产物,也是地方政府谋取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及时主动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中城市公共绿地开发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城市公共绿地的开发建设正在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政府单一渠道投资建设公共绿地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提出运用PPP模式开发经营城市公共绿地的理念。通过介绍PPP模式的概念、运作思路等,分析其优势.结舍典型案例、指出新的城市公共绿地开发经营模式。鼓励引导私营投资机构参与融资.形成可持续的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城市空间开发经营机制。但要看到现阶段在我国公共绿地建设中运用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丁菊红 《特区经济》2010,(6):287-289
近年来,政府运行成本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政府自身效率的改进,而且影响到民众的福祉,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以沪、港政府为例,从经济学角度,利用财政支出等数据,阐述了两者在运行成本和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原因,认为内地的地方政府需要降低运行成本,具体措施可以借鉴香港地区政府的成功经验,如改变政府运行理念、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等,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万柯  ;王丽慧 《特区经济》2009,(11):249-251
以财政收入和政府信用为基础的政府隐形担保不仅与法律相抵触,而且有悖于市场经济要求的从建设性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的趋势。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隐形担保所积累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在带来或有负债的同时又可能引发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强对政府隐形担保的研究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