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玉梅  杨俊生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06-108
区域行政是地方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职能创新,其目的是为地方政府间的有效沟通与经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行政运行与之相适应。文章通过对区域行政运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区域行政运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行政应在现行行政基础上,实行“双轨运行、双轮驱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与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开发等相关联的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区域协调合作方面的统一制度尚未形成,各地区纷纷出台保护本地区利益的地方法规,呈现出相互矛盾的局面。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设统一协调的规则,加强区域规划等,有必要加强统一的制度类区域公共品的提供,加强投资环境的保障、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统一市场规则方面的制度建设,保证经济能够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黄上国 《浙江经济》2003,(23):32-33
区域开放能促进区域制度转型这一命题,与中国的区域开放和制度转型的实践是基本相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区域开放度的差异,是中国区域制度转型进程的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澈元 《开发研究》2007,(1):21-22,103
在借鉴国外市场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以国家整体为对象的市场化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从1992年以来,国内市场化研究经历了“理论界定与框架初构、实证测度与制度改进、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提供佐证”三个阶段。改革实践需要市场化研究进行理论创新,市场化研究的自身演进又需要契合改革实践。区域转轨进而区域市场化正是适应这种契合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6.
游珍 《改革与战略》2007,23(8):140-142
我国实行多年的农村集体土地非市场化的制度安排,越来越表现出多种弊端,引发社会问题。改革这一制度安排的呼声日高。为构建和谐社会,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的意见应该实行。制订相应完整的措施,明确其进入和退出程序并提供政策保障是集体土地市场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鹏  刘心怡  赵陈雨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93-197
数字中国建设正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但是回顾以往研究发现,目前缺乏品牌视角的数字中国研究。作为区域品牌,每个数字中国省域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具有特定的品牌利益和品牌个性。通过受众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数字山东”品牌形象进行识别,以智能作为数字山东的品牌利益,以刺激为核心塑造数字山东的品牌个性,推动形成数字时代山东睿智、创新、充满活力的区域形象。  相似文献   

8.
孙珂 《中国经贸》2023,(1):187-189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中,为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采取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措施。然而,当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许多问题,如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了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本文从概念解释、现状问题和完善对策等方面入手,分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水根 《魅力中国》2009,(21):119-120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昀  李胜兰 《南方经济》2011,(7):25-32,20
本文概述了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贡献以及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并试图解释法律制度在中国引进FDI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将法律制度作为解释变量之一,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法律制度对FDI区域分布的影响是显著的。本文总结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为建立健全引进外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提供参考,以利引导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1994-2012年的经济增长和制度质量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单位根、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了制度质量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差异也会致使区域间的制度环境不同。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市场化发展,为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权关系,提高政府效率,使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得以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这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实现赶超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国内近年来征地矛盾加剧,引起各界对征地改革的迫切反思。国际不同区域的土地征收研究呈现不同态势。欧美等国家征地法律体系健全,却也面临不少新问题;亚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征地社会矛盾尖锐;全球跨国农地资源征租现象,在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粮食安全顾虑的国际背景下,备受关注。国际经验可为诊断我国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供宝贵借鉴。文章研究分析了当前国际土地征收制度在征地用途、征地权力、征地程序、征地补偿、征地纠纷、征地与粮食安全等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比我国当前征地制度现状,提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在相应领域存在的问题,指出保障农民的土地产权、客观评价被征土地价值是我国从源头遏制或缓解征地矛盾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相似文献   

13.
申兵 《开放导报》2005,(6):75-77
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然而,如何合理有效地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保障中央与地方政府履行各自的职能,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波兰、德国、意大利从各自的国情出发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做法,其经验对我国区域政策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季六祥 《改革》2012,(2):57-66
基于改革的制度逻辑矫正,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医疗医保体制机制和管理与服务创新,可有效达成新医改的区域整合制度安排。"湛江模式"的实质是引入社保基金的增值业务托管或增值再保险,建立微利型专业健康险代理制,继而尝试构建公共医疗医保的协同增值服务体系,核心是实现"二次增值险+第四方协同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健康保障普惠模式。此模式不仅为我国新医改的区域选择提供了成功样本,也为其他社会公共领域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区域公共治理是一种新范式,跨越了行政区行政与区域公共管理,通过对区域公共事务的治理,实现区域内公共目标的实现,其主张开展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使区域内的主体能够增进共识,解决区域公共问题.闭合式的行政区行政以及传统的区域公共管理难以破解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与协商的需求.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基于多元协作和目标共商的区域公共治理应运而生,对于区域公共治理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区域主义学派、公共选择选派、新区域主义学派.在中国现实情境下区域公共治理应拓展区域治理网络下的多元治理主体参与范围,畅通区域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完善信息公开和政府回应性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区域制度安排呈现出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体现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变迁方面的差异。区域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可以从中央非均衡发展战略、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实施环境、城乡二元体制等方面寻找原因。区域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绩效和区域发展差距带来深刻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效应。  相似文献   

17.
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区域经济的有序发展又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者的协同发展能更好的发挥其相互促进的作用。本文以欠发达地区河源市为例,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流通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协同成熟度及所处阶段。分析发现,河源市流通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成熟度波动较大,阶段性明显,整体协同水平较低,进一步提升空间较大,并对二者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了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表明制定区域产业政策是确保区域产业分工顺利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极具发展潜力的一个地区,因此在环渤海地区建立区域产业政策协调机制很有必要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建立区域产业政策协调机制的困难所在,并为环渤海区域产业政策协调机制的建立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差异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战略的改变旨在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区域差异,平衡中国经济发展。将来,中国将继续贯彻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运用资本流动、加强区域经济和制度引导的手段进一步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区域经济共同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