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大多数省市徘徊在勉强协调状态;全局空间自相关为正自相关关系,绝大部分省市属于"高高(HH)"、"低低(LL)"的空间集聚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下对2009年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各省国内生产总值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做了比较研究。结论是具有空间经济联系的省市之间合作协同将会使所有省市的发展受益。一个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对周边所有省市产生带动作用,而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周边省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效应比较明显,可以部分解释我国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扩大。  相似文献   

4.
在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高管政治关联是影响企业价值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我国中小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以2009-2011年为检验区间,考察政治关联、进入壁垒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进入壁垒在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中具有中介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转型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2000年—2013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熵权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转型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绩效存在较强相关性,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深技术创新扩散程度等方面提出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资源型地区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潇译 《科技和产业》2022,22(7):197-201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积极影响。当以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时,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呈现单门槛特征,在技术创新跨越门槛值后,人口老龄化的正向作用变得更强。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鉴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结合江苏省1990-2012年经济增长及技术创新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得出江苏省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该研究成果对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推进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结合2011—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数据,运用PL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水平逐年增高,数字经济主导维度以“电信费用→软件从业人数→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顺序转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变异系数逐年递减,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字普惠金融是驱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极重要因素;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两者具有较好的耦合性,且趋于良好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对边际产出弹性的影响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的科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运用1997~2009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及三者的内部投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除了技术进步的推动之外,主要依赖于投资的带动。总体上来看,劳动对于经济增长的整体推动作用不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表现为负,但近些年其作用逐步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二产业和高等教育事业,是提高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7—2017年我国31省市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对整体入境旅游市场、港澳台市场及外国市场的推动作用及空间分异。研究表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省市及广西、云南等西部个别入境旅游热点省市城市化水平对三种类型的入境旅游市场推动作用较强,而西藏、青海及新疆等西部大部分省市城市化水平对三种类型入境旅游市场推动作用有限。在此基础上,将2017年31省市划分为"提质增效"、"积极开拓"、"稳步推进"与"强化基础"四种类型,为各省市促进城市化水平与入境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提供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1997~2009年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首先测度了中国创新构成及其总体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创新构成及其总体能力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联进行了计量实证.实证结果显示,创新总体能力对中国及其各区域经济增长具...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创新支撑、创新投入、吸收转化和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009-2012年全国各省市的高技术产业数据进行拟合评价,得出2012年全国27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得分及排名,经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2009-2012年东、中、西部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基于1997年至2009年的相关经济数据,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这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GDP的相关关系,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2010至2012年山西及山西同行业其他省市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技术创新能力、规模与绩效之间关系以及山西与其他省市在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和绩效方面差距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负相关;Tobin Q与规模负相关;企业本年绩效和研发支出负相关;绩效和科技人员比重、技术资产比重正相关;山西在科技人员、高学历人员、技术资产等技术创新投入、绩效与其他省市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文章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并划分出耦合系统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武汉、郑州、长沙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较好,而合肥、南昌、太原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不够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浙江省69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采用1991-2011年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定量揭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差异、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论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剧;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表现出典型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类型;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浙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浙西南地区,整体上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空间经济结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贡献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赵爽  刘文亮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8-136
发挥城市现代化作用,高质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问题。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与测度;利用ArcGIS10.8对测度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基于Robust模型探究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整体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增-降-增”式趋势,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到优质耦合协调;(2)各地市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协调特征变化较大,至2019年仅有6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同步型发展;(3)城市化水平要素、经济发展要素、城市文明要素、环境治理要素、人口就业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产业结构要素,社会发展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关键力量,是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而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各地发展不均衡不一致现象逐渐显现。文章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8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该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邻里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试点政策在促进本地绿色技术创新的同时,遏制了邻地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且遏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绿色发明专利申请上;城市创新能力越强、绿色发展程度越高,试点政策对邻地绿色技术创新的遏制作用越突出,这就造成了“以邻为壑”的不平衡局面。传导机制上,试点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本地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抑制邻地产业结构升级并挤出邻地外商直接投资遏制了邻地绿色技术创新。邻里效应分解进一步表明,试点政策对邻近控制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遏制作用,而处理组城市之间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文章对进一步完善相关低碳政策、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平衡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在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爬取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构造微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标,从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来全面反映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还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在作用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管理性交易成本机制并不显著。(3)异质性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显著高于西部地区企业,对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效应没有显著差异。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结论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  相似文献   

20.
利用空间统计方法精细地刻画了2003—2011年我国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GDP和消费市场的空间变化。2003年以来,我国GDP及消费市场空间向内陆方向移动,呈现收缩密集化态势,表明国内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驱动作用在增大,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在提高;同时,沿海地区GDP与消费市场空间呈现快速密集化趋势,GDP空间向内陆移动、收缩,消费市场空间向南移动、扩张,表明聚集经济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沿海地区在引领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市场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作用,构建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依托的国家经济核心区,推动我国经济向沿海—内陆共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