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晶 《新西部(上)》2007,(11):243-244
在网络"窄告"兴起之前,传统的广告形式与传统的媒介共同合作,营造着传统广告的一切表达层面,大众对此只能被动的接受或逃避,受众没有发言权;同时,广告形式单一、缺乏创意、更新周期较长,对受众缺乏吸引力;更少互动、沟通,此时,大众是沉默的.而网络"窄告"这种新形式为广告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广告形式多样化、更新周期缩短,设计新颖;受众由大众转向"分众",并在广告活动中拥有了自主权,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有了生产和选择消费广告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大众通过参与生产和消费以广告为代表的视觉艺术,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的接近和参与到"艺术生产"、"文化生产"和"创意产业"中.  相似文献   

2.
宫晶 《新西部(上)》2007,(11X):243-244
在网络“窄告”兴起之前,传统的广告形式与传统的媒介共同合作,营造着传统广告的一切表达层面,大众对此只能被动的接受或逃避,受众没有发言权;同时,广告形式单一、缺乏创意、更新周期较长,对受众缺乏吸引力;更少互动、沟通,此时,大众是沉默的。而网络“窄告”这种新形式为广告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广告形式多样化、更新周期缩短,设计新颖;受众由大众转向“分众”,并在广告活动中拥有了自主权,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有了生产和选择消费广告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大众通过参与生产和消费以广告为代表的视觉艺术,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的接近和参与到“艺术生产”、“文化生产”和“创意产业”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并促成了当代受众的不同特征.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媒介从满足大众需求转向满足分众的转变。在分众传播的理念下.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空对特定的人群采用特定的信息传播形式.并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3G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等IT技术的进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分众媒体的发展,为分众媒介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分众隐忧     
贺剑 《上海经济》2007,(2):80-81
庞大的视频广告网络已经成为江南春面前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帮助分众获得惊人的市场业绩,另一方面也对分众的内部管理提出巨大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网络经济时代下传统的市场壁垒已经被完全打破,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分众营销的精准性和灵活性运用成为取胜的关键。而投放到细分市场的广告作为商家吸引眼球和流量的核心手段,其运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访问量和销量。本文首先概述了分众营销的逻辑及其主要的广告使用手法,进而针对目前商家在分众营销广告运用上的不足及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潘彤 《科技和产业》2010,10(7):30-32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服务、文化方面上升到营销传播与沟通的竞争,营销传播模式从价格回归到价值、由快速型转向持续效果、由单向传递转为多向沟通,以"分众"、"精准"、"个性"和"互动"为特点的传播模式成为房地产营销传播的主流,新媒体分众传播、非广告传播活动和跨界营销传播成为房地产营销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许多事情都可以用广告的方式去告之于众。比如:产品推销、加工订货、代客买卖、合资经营、来料加工、咨询服务、工商贸易等,都可以通过广告形式,去接触联系广大的用户顾客,以达到扩大经营的目的。人类社会生产发展,从劳动产品有了剩余,社会上出现交换的时候起,尽管是偶然的物物交换,就开始了运用广告手段,去达到交换的目的。例如,用谷换布,交换的一方向对方说明布质好坏和长短尺寸;而交换的另一方又说明谷的品种质量和干湿度等;双方并把实物  相似文献   

8.
贺民 《魅力中国》2010,(19):143-14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路牌、手机短信等诸多广告形式的先后出现,对作为传统媒体广告的电台广告形成了新的挑战,电台广告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时段资源进行创新,并且本文还分析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日,分众传媒(FMCN.NASDAQ)正式对外宣布收购好耶广告网络公司。根据未来一年内好耶的业绩表现(主要是利润指标),收购金额会在225亿到3亿美元之间。此次收购是分众的又一绝顶力作。  相似文献   

10.
梅亚平 《魅力中国》2010,(23):14-14,35
在3G大背景下,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其分众化和个性化的优势所带来的改革趋势越发明显,互动性的特点也给广告营销传播带来一丝春风。本文就3G手机与互动广告之间的联系、互动广告在第五媒体的发展误区进行分析,尝试探讨二者未来共赢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杨力  刘汉林 《改革与战略》2008,24(1):104-106
随着个性化消费的来临和新媒介的兴起,传统的广告方式已呈疲弱之态,在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基础上诞生的公关广告渐趋强势。文章从传播学、营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公关广告兴起的必然性,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针对新兴分众媒介环境下公关广告的发展机遇做出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旅游咨询业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困境。而众包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运作模式,以自己独特的开源化,自由和分享等特点,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众包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支撑旅游咨询业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众包的内涵、特征等相关概念,并分析了将"众包"这一新型商业模式运用到旅游咨询业的可行性,以及两者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信息时代的发展,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网络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我国的网络广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中国网络管理相关法律的建立以及各行业的自律,一些虚假广告、诈骗广告以及违反广告规范的不良行为将逐渐被剔除,网络广告市场需要纯净的发展空间,建立信用制度,才能使诚信融入到网络广告的传播中.  相似文献   

14.
世界广告航空运输等主要服务业发展趋势一瞥广告1997年对于广告业是繁荣的一年,广告收入将增长4-6%。一些新的市场,如中国的上海将成为大的广告中心。在世界化过程中,企业希望他们的广告公司能在世界各处出现,这意味着世界广告的到来。使用WEB做广告将成为...  相似文献   

15.
广告事前审查制是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广告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将目前广告发布前由广告经营单位分散宙查的广告内容,广告发布后由广告管理机关依法监督检查的管理方式,改变为广告发布前在广告管理机关的监督指导下.设立专门的广告审查机沟,依照统一辇定的广告发布标准,对广告内容进行市亘的一种制度。这是广告管理一项力度较强的控制手段,可以有效地净化十告市场环境,抑制不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制止虚假广告的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不炭发展变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目前的广告市场相当看跃,面临着一个大步…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博客这种新型的传播手段逐渐为大众所接受,马云继“阿里巴巴”之后,又建立了“阿里妈妈”这一新的网络交易平台,这种根据博客风格和主人喜好投放广告的形式是数字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的又一新的现象。“阿里妈妈”在博客广告领域的新开发,针对于不同广告商不同的广告受众群体投放广告,具有极大的针对优势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找寻更好的途径实现博客广告价值的最大化是博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农业也不例外,农业众筹作为网络金融的一种,于2014年进入我国,逐渐被大众所知。"尝鲜众筹""大家种网""耕地宝"、"有机有利"等农业众筹平台,解决了生产者生产时融资难的问题,生产者和投资人直接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类似订单销售的方式有利于生产者增产增收。河北省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农业众筹发展高端农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众筹稳定发展,进而促进现代化服务型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游戏产业因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带来的机遇,一举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或将在2014年甚至更远的未来继续保持这一良好的态势发展。几年前游戏行业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被网瘾"、"被误解"的行业,但谁也无法否认游戏在短短几年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出现在了我们的手机,楼宇广告、网络播放媒体和网络媒体中。游戏产业在短短十几年,实现了从无到有、产业规模远超电影和动漫产业,年产值几千亿。近日召开的2013年度(第十届)中国游戏行业年会公布一组数据,2013年我国动漫游戏产业迅速发展,不包  相似文献   

19.
时尚圈流媒体业务像分众,网上广告资源置换像阿里巴巴,广告信贷业务像典当。但你凭既往经验很难一下子看清它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在此影响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种不同于过去30多年传统的丰富换挡、结构调整动力变化和政策转型的新的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了能够支持实体经济,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竞争性金融体系,而2014年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正好切合了新常态的需求.从根本上讲,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借以实现资金融通功能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其业态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P2P网络借贷、众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