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亮 《黑河学刊》2012,(8):29-31
冲突是个体间互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剧烈的冲突严重地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导致冲突产生的原因既有政治性的,也有经济性的。除此之外,大量的社会冲突还源于群体间的认同。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的认同,在认同建构的三个过程,即确立边界,学习群体规范,以及形成群体态度认同,每一阶段都存在着引发冲突的可能。基于认同建构与冲突之间产生的关联性,我们可以通过对认同建构的管理来避免冲突,促进和平。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千百年来,创新直接地产生出新的生产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21世纪刚刚到来之时,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其内涵较工业经济时代更显丰富.  相似文献   

3.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节前夕,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视察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当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小平同志的重要论断,加深了我们对改革开放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刻意义的理解。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并由此而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合乎规律地前进、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标准”是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这个新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了加深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开展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有不对之处希望得到指正。一、生产力标准的确切含义及其提出的理论根据什么是生产力标准?简单地说,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作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在理解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作为检验标准的,不是一般的生产力,而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发布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辉历史的新篇:一个动员全党全民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开始启程。 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正是从这一高度,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已进入了最佳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党的十五大报告,还是新修改的宪法,个体私营经济都已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政策和法律的受益群体。但不容乐观的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瓶颈”现象,还在严重制约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自身障碍 1.企业规模小、基础差、技术进步实力弱。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注册登  相似文献   

7.
一、邓小平把生产力标准推进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根源,生产力也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列宁曾明确指出了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列宁全集》第13卷223页)。毛泽东在建国前也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1028页)但是,生产力标准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和主要标准。而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则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则能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经济振兴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领导人才同其他人才相比,有它自己的特性,这是由领导人才特有的属性所决定的。领导是群体中的核心,是由若干领导者组成的集体,它不应当是领导者个体和个性概念,它的典型特征是为实现整个群体的目标和总任务而履行引导、组织、指挥群体职能作用。党的干部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既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领导人才的社会属性,又体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必需的素质条件。如何准确地把握标准,选拔领导人才,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考核领导人才,是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和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燕 《改革与开放》2013,(2):114-115,118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社会进步的道路又是曲折的,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是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两种基本尺度,这两种尺度,既相互联系又有不一致性。按照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相统一的评价标准,中国的发展进步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腾飞,还标识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以来,一系列高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大科学计划、高技术发展战略,彼此之间相互封锁、相互争夺,以图压倒对方。正是在这样情况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不仅坚持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而…  相似文献   

12.
周鸣磬 《上海改革》1995,(10):7-8,10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表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这一决定把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变成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决策。为加速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7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指出:“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这就为我们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命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方英 《现代乡镇》2006,(10):9-12
认同与职业认同在对认同的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对和认同相关的社会结构的研究;另一个是对内在的自我证实的过程研究(Sheldon Stryker,Peter J.Burke,2000)。前者可以称为社会认同,指的是一个人关于他属于一个社会类别或群体的理解,在这个社会认同形成机制中包括自我归类和社会比较两个重要的过程;后者可以称为个体认同,这种认同将自我归类为一个独特的实体,明显的不同于其它的个体。对于职业认同的把握,我们可以相应的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个是职业的社会认同,是指社会大众对某一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的理解;另一个是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于1995年5月6日公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公布,标志着我国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切实实施这个决定,必将进一步促进全党全国人民科技意识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 《决定》明确指出了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的公布也必将极大地鼓舞广大的民营科技企业,给民营科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为满足我刊广大读者的需求,特摘发《决定》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金融促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解用运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经济走向新成长阶段的重要支柱。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准确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变革作用。我们清醒地看到: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17.
高元鲁 《辽宁经济》1998,(12):39-39
一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精辟地论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这一思想的最精辟的阐述。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两位历史巨人的科学思想。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世界经济的飞速进步,都证明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表现为 :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 ,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 ,我们必须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9.
刘姝丹 《辽宁经济》2003,(12):13-1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对于仍然存在的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脱离实际地简单化地加以排斥,  相似文献   

20.
田天  李琴 《东北之窗》2013,(1):57-5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报告要求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可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种族群体或人个体的创新能力之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