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上半年,为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宁波市在深化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归并改革的基础上,启动了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这项工作开展近三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行政效率和透明度大幅提高. 宁波市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主要是通过建立行政审批的设定、资格条件、运作程序、联办机制、绩效评价、窗口建设、现场管理、信息公开、技术保障等标准,完善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角色定位上从部门自我角度向政府全局角度转变,项目定位上由单个事项许可角度向行业准人角度转变,行政理念上由管理者便利向相对人需求便利转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及"改革"这个关键词,以行政审批改革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才能释放最大的改革红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是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利器.国务院于2001年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历了11个年头,2012年国务院决定第六批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一次次的浓墨重彩,仍然难以化解轻描淡写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一直致力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面临着行政审批中心与各局委之间的关系处理、审批与监管如何并重等问题.因此,宁波市围绕加大削减审批事项、加强部门协调、推进整体性政府建设、创新审批方式、完善行政审批监管机制等重点工作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2014年浙江省确定的四大改革重点之一。今年年初,根据省、宁波市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奉化市坚持以课题研究带路,通过深入调查摸清本市行政审批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学习了解先行先试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做法,初步梳理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14年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方案,以此指导和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政府行为规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作为政府事前控制方式的行政审批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弊端不断显露。针对审批制度改革流于形式;重审批、轻事中和事后监管的问题;审批制度改革进入攻坚期,剩下全是"难啃的骨头"等问题,亟需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健全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行政审批职能归并"这一制度创新,通过权力在部门内部的重新配置和行政程序的改进,触及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何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问题。它是又一个突破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瓶颈"障碍的改革举措,将对宁波乃至全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放管服"改革是推动政府自身革命的"先手棋"和"当头炮",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新常态时期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宁波市把统筹推进服务窗口、政务平台、审批标准、网络数据和监管力量的"4+1"行政审批服务集成改革,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系到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到位。行政审批改革的原则是政府退出原本属于市场和社会自治的领域,政府职能从前置审批更多地向事后监管转变。其调整的重点对象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三个环节进行:一是做好审批前的工作。准确界定行政审批的事项,并将其纳入《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畴;用立法解释的方式界定"非行政许可审批"的调整范围,以行政许可的标准予以清理规范。二是加强对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确保行政审批程序合法高效、公开透明。三是审批之后严格监督管理,改变以行政审批代替监管,不审批无监管的现状,使政府监管职能回归到位。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7,(10):M0001-M0001
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又一次体现了我国建设法制政府的强大决心。2001年10月以来,国务院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为合理界定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中的职能,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奠定了良好基础。会议决定,在此基础上,再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焱  朱丽  魏颖 《首都经济》2010,(1):75-76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迈出了关键步伐。 2009年12月16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召开,海淀区将率先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一种适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新型政府服务体制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1.
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将先进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标准化理念引入行政审批服务体系的重大改革。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总体构想和主要内容,并在宁波市文化系统改革试点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东 《改革与开放》2012,(23):15-16
自2001年国务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务院各政府部门多次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范围的不断扩大,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2012年8月22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推进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并进一步扩大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范围,至此十年来国务院分六批共取消和下放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环节,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特别是建立政务服务中心这一实践,对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4.
王东 《中国经贸》2010,(17):20-23
为落实和强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简化审批手续和改进审批方式,改善发展与投资环境,国务院成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自2001年起到今年已实行了五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先后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从本次公示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看,其数量、内容、涉及的部门和内容的覆盖面都比以往大、广,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体现的其实是一个政府组织内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试图对杭州市最新推行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产生的原因、作用和发展趋势作一初步分析。作者认为,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是在制度需求与制度变迁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它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推进作用。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它进一步改善了杭州市的政策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竞争能力。同时作为一项新的政策,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与西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有本质区别。西方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保护市场机制;而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其功能却是保持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的权力。要改革我国的政府行政审批制,需要重塑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利益结构、缩减政府规模、建立制约政府行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自1999年起对市级机关审批制度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剥离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从体制上推进政府高效运转,从制度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从机制上制约行政权力的运用,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专家点评     
引子:宁波市不久前举办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宁波实践暨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研讨会",会议由宁波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和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联合主办,35名国内知名学者及有关官员应邀出席他们在肯定宁波实践的同时,纷纷献言建策。现将有关点评内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一场浓缩了转型期政府改革要素和方向的自我革新——应松年(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宁波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做法,可以说是行政许可领域一项令人振奋的创举。这是顾客导向理念下的一场政府自我革新,是地方政府追求良好行  相似文献   

19.
<正>宁波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决策部署,结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积极探索特定区域"打包审批、集成服务"促进投资项目早审批快落地机制,在投资项目功能基本相近、开发进度大致相当、审批内容基本相似的成片开发区域内,把"多个投资项目"视作"一件事情""一个项目",统筹把握绿地率等强制性指标,共享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提前统一办理投资项目共性化、前置性评估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上海市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本市城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会议指出,城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本市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考验各级政府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的重要内容,必须打破习惯思维和做法,形成合力,抓紧落实。要向社会公开办法、透明操作,接受全程监督,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今年各级政府部门绩效考核计划。会议通过的城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涉及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工程行政审批管理程序改革、规划土地整合审批流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