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共识的现象;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利用一种语言文字把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达出来的实践,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魏军 《发展》2006,(9):130-131
语言文字,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因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过程,事实上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过程;而在实现这一转化的策略选择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不应被片面地等同于翻译技巧的选择问题,而应从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角度来理解它.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和谐翻译"理论为依据,选取《红楼梦》两译本中《葬花吟》诗词翻译为语料,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表现诗歌意象的艺术角度来体现"和谐理论"在翻译中的呈现,对比分析译文在整体上正确而协调地表达出原文的诗歌意象,从而说明和谐翻译是翻译领域一种较为科学全面的翻译标准理论。  相似文献   

4.
蒙古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由蒙古族前辈们世世代代艰苦努力,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铸造和锤炼出来的民族语言文字.蒙古语言文字具有一切语言文字所有的属性特征,成为蒙古民族及民族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最重要的工具.同时,它作为一种社会人类文明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文字的信息化,也给蒙古语言文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把蒙古语言文字这一人类宝贵的遗产,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一种工具,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内涵和生命力,不断发扬光大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荀子继承孔子正名论的主旨,强调语言文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比较可行的规范原则和规范标准的推行办法。在继承前人的语言文字规范理论的同时,荀子又提出了"循旧作新"的思想,这是对前人语言文字规范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是荀子语言文字规范理论的核心。荀子的语言理论代表了先秦诸子研究语言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广告文体风格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有它自己语言的特点,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广告翻译中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等现象。"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是有目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顺应论,是以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揭示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的理论,为翻译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该文着重论述该理论对文化翻译研究的启示及其在《围城》中的实际应用,提出译者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孝信、达、切标准下,对原文进行顺应性的翻译,以取得最佳的语用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翻译标准研究发展历程,从功能对等到目的论的提出,目的论提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语言、跨文化行为。阐述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有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认为翻译目的是整个翻译过程中的首要考虑因素,它将指导整个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最先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它是伴随着"文学性"而提出的。"陌生化"不仅是文学评论的重要术语,还给文学翻译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注入了新鲜血液。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陌生化",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黑龙江传统过程中的宝贵财富,也是"十三校五"和"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重点.目前,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态势良好,其翻译现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在"文化转向"影响下的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依然存在数量和质量的缺口.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现实和翻译需求,对翻译教学中的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现实要求,以期待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马玉红 《魅力中国》2009,(31):259-260
本文从形象的等效传递角度阐明:"忠实"与"通顺"等现有的原则都不足以解决商标翻译的质量问题,强调"雅"在商标翻译中的重要性。认为注重商标的社会功能,注意发挥译入语的优势是"雅"在商标翻译中取的认可的主要原因。本文指出在"雅"这一标准的要求下,译者要借助灵活多样的翻译技巧,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力,翻译出效果不凡的商标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翻译与叙事的概念及类型,探讨了中医翻译中的叙事建构.指出,首先我们可以将中医翻译理解为一种再叙事,是将一种独特的民族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其次,中医翻译作为一门正在形成的学科,从总体趋势而言,属于概念叙事,这也是中医翻译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3.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冲破传统翻译理论"等值"概念的束缚,从一个新的视角--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英旅游材料可知,常用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省译、拆译、篇章整合与改写.  相似文献   

14.
胡秋  何大顺 《魅力中国》2010,(26):257-257,254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自愿无偿地为广大美日韩剧迷翻译最新影视剧的字幕组。他们为打破语言文字障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促进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本文从翻译的角度,结合社会背景,对网络影视剧字幕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多层次的活动.它除了具有翻译活动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质,这就是它的再创作或再创造性,亦即它的艺术性.文学翻译不仅要真实地体现和反映原著的思想和意境,还要能动、完美地再现和优化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就是我们说的传神.抛掉优美的语言形式和意境,就根本无法谈论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常见的弊病就是译文语言句式蹩脚生硬,缺乏文采.译者往往死抠语言本身,把字典里的解释直接用在译文里,"死译"、"硬译"、"劣译"文学作品,忽略了文学本身的模糊性,从而破坏了原著的意境和文学性.著名翻译家傅雷曾提到:"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这一名论言简意赅,在学术界引起重视,并且逐渐形成一派学说.  相似文献   

16.
忽丽娟 《魅力中国》2014,(13):186-186
20世纪初至今是我国翻译的现当代期。我国现代翻译从孕育新思想和新知识开始,不仅为国人排除语言文字障碍,推动了我国的文学建设.更是促进了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城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经典著作的译介更是引发了一场文化裂变和思想革命。对我国文化的大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转向"视阈下,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是社会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文化背景推动黑龙江发掘、 保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就对外宣翻译的质量提出了相应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例,分析"文化转型"与外宣翻译之间的关系、 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信息要凸显;采用音译法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适度以及要加强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翻译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影视翻译的一种新模式是考察总体关系—衡量总体关系—确定翻译标准。在影视翻译时,应根据语义语境、语篇条件,运用转译、意译等手法,将影视作品完美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外宣文本承载较多的中国文化与哲学理念,文化特色鲜明,其翻译研究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中非长期保持良好合作交流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非外宣翻译研究和实践要求更加紧迫.现有外宣翻译研究大多从中国文化走向西方社会视角,而对中国文化走向非洲这一多元文化社会的翻译策略研究较少.对非外宣文本的翻译要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宣传效果、构建与非洲各国文化形成互融共生互促的包容性文化生态为目标,创建从宏观到中观乃至微观的一整套翻译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20.
研习中西翻译的历史,早期的翻译主体问题研究主要是译者主体的研究,对翻译的态度偏重于"主观".但是随着研究需要的变化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对于翻译研究学派以多元取向为特征的探索.同时,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影视作品翻译成为了翻译研究的新热点.本文试图将影视作品翻译作为研究语料来探讨哲学文化和语言主体间性之间有效交往沟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