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一大飞跃,它将极大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向,转变语文教学者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或学习方法,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而这些恰恰是语文"本体论"教学的中心所在,只可惜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偏离语文的本体内容,而更多地关注了非本体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新的话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这些基本理念,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教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应该说:既是掌握语文这个交际工具,又是为了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如此而言,语文要以人为本,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  相似文献   

6.
朱站菊 《魅力中国》2010,(28):238-238
随着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追求已不仅仅是系统化的语文知识、语言运用的技能和技巧,它更应该关注人的生命内涵与生命意义。那么,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指导思想也急待转变,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韩阿冰 《魅力中国》2010,(25):296-296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睦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说明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明确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语文性质更全面定位更准确。《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前两个维度是工具性的一面,而后一个维度则是人文性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语文的工具性即是求真,而人文性则是求善、求美。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对话对语文教学产生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有三种呈现形式:教学主体与语文课程文本的对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教学主体自我反思性对话。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丈内涵,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欣赏到真、善、美,并能使其语文能力与人格健全平衡发展,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语文教学中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人文意识应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在阅读教学中注入人文意识,在写作教学中展现人文精神,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另外,从儿童学语文的过程来看,只有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使语文教学变的生动有趣,扎实有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回归生活,向生活拓展,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司瑞 《魅力中国》2014,(23):202-202
语文课程是高中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语文课程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并通过加强文学经典著作教学,积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倡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策略,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等,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切实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韩彩琴 《魅力中国》2014,(22):153-15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思想感情和人格,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现在,以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王瑶  王赈阳 《中国西部》2014,(21):54-58
<正>作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是教师公认的"老大难"问题。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阅读促进写作无疑是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都是各个时代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通过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既践行了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又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均等 ,不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传统方式下的语文课程环境使教师的职责迷失 ,职能异化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使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淡漠。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 ,对传统的、已习惯了的语文教学方式、程序、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自觉探究并实施反思性教学 ,成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  相似文献   

15.
廖诗峰 《魅力中国》2009,(6):122-12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也明确地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煮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张永庆 《魅力中国》2011,(9):101-1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需要进~步探索,因为它能使学生乐学、好学、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一再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听说能力的萎缩是课改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弱项点".语文新课程,将"听"与"说"合成"口语交际".正确地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涵,探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一再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学生听说能力的萎缩是课改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弱项点".语文新课程.将"听"与"说"合成"口语交际".正确地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涵,探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陈丽红 《魅力中国》2014,(9):144-144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中也明确强调了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那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相似文献   

20.
焦海滨 《魅力中国》2011,(6):196-19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的语文教育大环境下对语文学科作用的最新、最高的认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加强人文性渗透。这样,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必将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