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夏飞  袁洁 《湖南经济》2002,(3):20-21
长期以来,关于发展中国家就业吸收和乡一城劳动力迁移的主导理论是“二元经济理论”。195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报》发表了名作《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该理论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界探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就业吸收和乡一城劳动力迁移的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问题及其对我国产业转移与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稀缺,人口学家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近年来的“民工荒”现象是否说明在我国这一转折点已经来到了呢?导致用工紧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产业的空间转移与扩散产生什么影响?这可以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结构性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这种用工短缺现象虽然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产业的转移与扩散可能带来的影响仍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急剧萎缩,沿海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返乡、返乡失业的困境。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即由以出口导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异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为以内需驱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就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应当尽快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激励,促使模式转变: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的理论逻辑,从资本收益与劳动力工资变动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利用大样本企业微观数据对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到来的特征并不明显,而当前出现的某些所谓刘易斯拐点特征,可能是诸多约束劳动力自由迁移的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的观点并不完全可靠,有必要对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魏良枝  孙晓阳 《魅力中国》2010,(24):16-17,19
长期以来,国内对“刘易斯拐点”理论存在着一些理解的偏差,必须正确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本质上是制度缺失、权利缺失和中间劳动力领域结构性短缺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民工荒”并不能表明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而工资上涨也只是对廉价劳动力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张恒 《发展》2012,(8):33-34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我国经济持续有保障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走出金融危机的根本保障。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在惯性发展路径上的进程,再次证明我国过去“用投资和出口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对危机能力的不足,坚定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决心,我国政府抓住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振市场信心,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8.
资讯·媒体     
《中国经济信息》2010,(3):14-14
新农业的力量 当下,农民工群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劳动力短缺,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增长,是“刘易斯转折”的一个证据。农业的经济价值在转折中提升的过程里,传统的农业资本和非农业资本开始大举投资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9.
"民工荒"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认为“民工荒”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工资预期下的理性行为,并不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由于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需要,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在劳动供给上自由选择,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后,“刘易斯转折点”才会真正到来,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中国近代以来的状况不完全符合刘易斯“二元经济论”的前提和条件。2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过程中呈现的不是传统与现代部门截然对立的二元现象,而是在传统部门中分化与现代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型成分,呈现出“三元结构”。3“三元结构论”讨论的是现代部门无法吸收庞大的传统部门劳动力前提下的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传统部门和现代可以 一定条件下互互动。通过三元结构,中国经济现代化途径不是单向的现代部门取代  相似文献   

11.
张宗坪 《山东经济》2008,24(2):61-65
“民工荒”的出现推论“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出现”的命题是伪命题,“刘易斯拐点”的真正含意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相悖的;“民工荒”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矛盾现象,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工荒”现象是一种市场经济现象,是劳动与资本权力博弈的结果,告诫我们要改变过分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发展模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姜华东 《开放导报》2007,(3):57-59,92
本文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认为“民工荒”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工资预期下的理性行为,并不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由于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需要,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在劳动供给上自由选择,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后,“刘易斯转折点”才会真正到来,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刘易斯转折点”来临:我国劳动力市场调整的机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要武 《开放导报》2007,60(3):50-56
本文从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出发,推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后应该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然后从非技术劳动者的工资变化、非正规就业规模变化等角度检验了这些推论。证据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我们应该调整教育结构,增加培训投入,提高职工的知识技能,以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范静 《理论观察》2011,(4):95-96
通过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流动规律意义重大。根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具体特点与新问题。加强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再认识。分析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寻求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等。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还对我国城市化的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创新对新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产—消费网络的视角,运用结构化模型对产业融合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第一,在生产—消费网络下,数字技术创新对实体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影响;第二,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构成典型的“中心—外围”网络模式,中心挤出效应和边缘支撑效应并存;第三,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改变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给等网络的完备性而最终影响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本文研究得出的生产—消费网络的“中心—外围”模式及影响机制有助于明确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竞合关系,从而为二者在新时期的深度融合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蔡涛 《现代乡镇》2005,(6):35-41
劳动力过剩,这一直是困扰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但我国这种劳动力过分集聚在农村的状况,究竟是什么制度安排造成的呢?下面,本文拟先介绍二元经济结构及劳动力转移理论,然后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把我国从1949年以来对农村劳动力的制度安排分成两个阶段来分析,最后再对刘易斯模型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浪潮下,世界经济恶化,各国为保护国内产业纷纷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政府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便是一个极佳的例子。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必须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并积极应对.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现状、特点及对我国的挑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特殊经济区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在如何化“危”为“机”,实现科学发展,特别是如何通过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结构升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2017年、美国1997年、2007年、2017年投入产出表,通过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新基建”产业不同部门的经济效应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基建”制造产业前向关联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美国“新基建”制造产业长期支持着制造业的发展,更倾向于终端消费性产业,并向最终初级品型产业转变。中国“新基建”制造产业产品中间属性极强,属于“双高”的中间制品型产业,可作为主导产业,但其产品主要分配给自身;中美“新基建”服务产业关联均集中在第三产业,而美国“新基建”服务产业与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关联较强,属于中间初级品型产业,中国“新基建”服务产业对传统制造业依赖更大,属于最终初级品型产业。根据研究结论,从产业、政策引导、内部融合、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个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今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