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洁 《科技和产业》2023,23(6):60-64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信息产业革命的重要起点,对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采用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度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上游地区,绿色生态及数字产业规模等指标制约两系统协调发展。地区应发挥数字经济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黄河流域自然和经济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路径,并从优化空间布局的角度探讨了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设想,提出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在黄河流域所处的地位和分区分类进行生态保护、因地制宜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等思路,并提出未来一段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树伟  李瑞鹏 《改革》2020,(1):76-86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生态优先、市场有效、动能转换、产业支撑、区域协调、以人为本六个方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把黄河流域打造为贯通东西的生态经济带,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严格生态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形成三大特色区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区域联系,推进形成东西贯通的黄河生态经济带。为此,应加快培育建设五大都市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协同推进农业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黄河流域发展农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基于"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这一思路,选取黄河流域61个地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单元,分别从嵌套和耦合的视角出发,运用DEA-SBM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之间存在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有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6.
汤君辉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00-304
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单元,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2004—2019年旅游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科技创新发展极化现象显著,而生态环境发展态势趋于平稳;时序分析方面,黄河流域各地区2004—2019年协调度为0.215~0.890,省际差异显著;空间演变方面,黄河流域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中下游高,上游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生态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并利用2004年-2017年黄河流域35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水土保护和水质治理的双重视角考察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结果显示,水土保护和水质治理均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生态保护对流域下游地区、人均GDP较低地区、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地区以及政府财政支出较低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较小。研究还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保护效应逐渐减弱。因此,生态保护的分类施策与动态优化是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推进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结合2011—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数据,运用PL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水平逐年增高,数字经济主导维度以“电信费用→软件从业人数→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顺序转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变异系数逐年递减,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字普惠金融是驱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极重要因素;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两者具有较好的耦合性,且趋于良好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张靖 《科技和产业》2021,21(3):45-53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构建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和综合评价法,计算2009—2018年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以其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数的年均增长速度低于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其发展水平总体较为平稳;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类别变化分为两个时段,即2009—2014年的生态文明发展滞后型和2015—2018年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已经从最初的轻度失调逐步过渡到了初级协同发展类别,优化趋势明显.针对上述结论,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索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的协调发展,对实现海洋强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舟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旨在为舟山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2011—2020年舟山市两区两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都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中,2011—2016年,海岛旅游产业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水平呈显著增长状态,2017—202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缓慢增长,但最终舟山两区两县均达到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1.
推动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空间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空间与经济发展空间有机协调,我国初步构筑起现代治理体系,有效解决了生态资源刚性约束强、产业优化升级难度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馨 《北方经济》2021,(5):58-6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但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现实困境.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近十年来西安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指数增幅小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没有跟上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相差较大,处于一般耦合阶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经济发展。建议加强土地需求的调研与研判,增强土地利用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满足西安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产业发展、城市集聚耦合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关系是指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这两个集群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实证分析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优势将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必须促进产业集群和城市群耦合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开展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摸底,更是实现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转型匹配的必然要求。文章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剖析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应技术适宜性自西向东降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红利丧失,老龄化问题严重。由此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城打造东部区域协同创新城市群、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人才红利”转变并强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速推进银色产业建设并树立积极向上老年观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6.
郭绍琦  王瑜 《科技和产业》2022,22(8):241-245
以宁夏特色葡萄酒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产业基础3个方面构建产业指标评价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4—2019年宁夏地区各地市统计年鉴的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实际状况和可获得指标数据,测算分析其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葡萄酒-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但目前处于勉强协调等级阶段;葡萄酒-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总体趋于平稳,稍有增幅减幅;文化-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协调的影响作用增强;葡萄酒-文化-旅游3个产业耦合协调度与两产业相比融合程度较弱。最后,针对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路径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从时空二维视角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时序耦合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系统总体上处于拮抗阶段,以失调衰退类型为主,耦合系统劣化,核心城市总体处于较高的发展层次,安徽省西部、北部总体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层次;从相对发展度看,长三角约66%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远超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约1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耦合系统退化,约2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其经济发展同步,耦合系统优化。总之,长三角城市发展总体呈现不平衡性,需进一步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优化,以加强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匹配。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绿色金融作为支持国民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一种金融创新,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西部区域生态屏障重要省份甘肃省为例,测算了2013—2018年间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逐年提升,但整体基础依然薄弱;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逐年向好的增长态势;二者的耦合从拮抗阶段逐渐接近磨合阶段;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水平也从中度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状态,但绿色金融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依然较低。据此结论,笔者从加大金融产品体系创新、实施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和产业绿色改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演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群与产业集群之间耦合演进的路径、耦合发展的动力进行研究,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了促进两者耦合互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文章构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评二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而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入剖析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2000-2015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13年前城镇化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两者具有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且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中,旅游产业对城镇化拥有反向修正作用,旅游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研究为促进福建省旅游业与城镇化深入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