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永登县近期集中开展了打击"两非"专项整治活动。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对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严重失衡深受我国传统生育文化和人口政策的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纠正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对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严重失衡深受我国传统生育文化和人口政策的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纠正和治理。  相似文献   

4.
崔闽 《黑河学刊》2008,(3):134-135
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这将直接造成婚姻市场的挤压以及其他的社会问题,而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5.
张晓梅  郭真真 《魅力中国》2011,(17):121-122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就原因分析归纳了有很多方面:经济、文化、政策等等,但是我们认为这些原因背后隐藏社会性别因素,这才是关键。受传统“男尊女卑”的生育文化的影响,男孩偏好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现实中性别不公正随处可见,造成女性就业受歧视;在我国的退休制度中,女性比男性早5到10年的时间,这无疑剥夺了女性的劳动权利,使得两性发展不公正;在现实的政策中存在一些被人误解的东西,更是加深了歧视女孩的思想等等,本文就是从社会性别这个角度来剖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关于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翠英 《黑河学刊》2005,(2):114-117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的强大力量而逐渐形成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是维持人类稳定社会生态的基础。在世界各国,这个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在103-107之间。然而,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却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范围,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影响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解决新生儿性别严重失衡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对其的研究也初具成果。本文以所学的人口学相关的生育理论为基础,以边际孩子合理选择理论、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为主体,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芳 《黑河学刊》2011,(12):187-188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不断贯彻落实,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但于此同时,婴儿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趋势却不断的加强。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自从1982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就开始超出正常均衡水平,并且此种趋势不断攀升,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人口性别比倾向严重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1)出生人口的绝对数字依然很大。从人口增长数量发展规模来看,当前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接近更替水平,尽管近三年来人口增长速度明显趋缓,但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大量女婴正不断进入育龄期,致使90年代每年出生人数仍将在2000万以上,净增人口1600万,与50年代每年平均出生2026万人相当。据测算,1991、1992年我国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约1/4被新增人口消费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从温饱向小康水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计划生育国策40年来影响造就我国人口发展奇迹的光环下,伴随人口老龄化、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等社会问题,"单独二孩"政策酝酿而出。文章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参考的形式,对自建国至今的人口政策进行回顾,并从社会结构变迁、人口对经济影响及生育观念转变三个主要角度分析了政策演变的原因,并基于此,引入社会工作的三大宏观方法对现行的人口政策如何更好的与社会成员需求结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 ,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成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弄清我国低生育水平的基本特征 ,把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规律 ,才能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重托。一、我国低生育水平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实现的 ,具有明显的超前性众所周知 ,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是影响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变化的决定因素。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生育惯性作用较大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给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文章将根据数理统计理论给出数学模型,探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给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结构性的,也是深刻的和长远的。  相似文献   

14.
《发展》2014,(11):F0003-F0003
正30年来,康乐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业务部门的具体帮助下,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条件下,成功改变了人口发展轨迹,全县人口少出生4.5万人。人口再生育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创造了较长一段时期人口抚养比例低、储蓄率较高的人口红利条件。妇女总和生育率已达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8年的20.31‰、13.28‰下降到2013年的14.77‰、6.65‰,农村计划生育率由1978年的57.3%提高到2013年的96.43%,人口发展进入了稳定低生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12,(9):78+130-I0002
2012年,合作市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难点、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中心,有力地推进了人口计生工作深人健康的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截至2012年6月底,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59%0,自然增长率为5.08%0,三年累计婴儿出生性别比为102.08,落实各项节育手术722例,新增独生子女领证户16户。  相似文献   

16.
失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解决失业问题应拓宽思路,寻求现实可行的方法。一、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长期失衡必然使失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供给角度说,由于以下三个因素我国劳动力供给将长期过剩:l、劳动年龄人0的过快增长是我国失业人D长期存在的源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0的自然增长为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的资料,“九五’饿问,按照目前妇女的生育水平、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9预测,我国平均每年将出生2060万人,净…  相似文献   

17.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辽宁省计划生育基础好,人口出生水平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老龄化等人口结构性问题突出,流动人口规模大、问题复杂,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安全带来新的挑战。《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规划,本文从计划生育政策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十二五”期间辽宁省人口发展的重点政策。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只开放双单独夫妇生二孩”的方案,是生育政策调整所迈出的第一步.在受人口分母决定论误导反对生育政策调整,主张保持原生育政策不变的声音仍然十分强大的情况下,迈出这第一步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值得庆幸的.但是,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和其他最新数据研究表明,只开放双单独方案虽比保持原生育政策不变有所改善,但与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方案相比,仍有加速人口老化与劳动力萎缩,助长出生性别比偏高与继续制造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等一系列有损人口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弊端,而且将显著加大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难度.  相似文献   

19.
浙江人口安全体系的构建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逸 《浙江经济》2006,(10):56-5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过渡型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转变。2004年,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719.5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4.95%。。然而,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艾滋病呈蔓延之势等诸多人口问题日益显现,并相互交织威胁着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从省域层面构建人口安全体系,使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处于良性状态,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总人口突破13亿大关,自然增长率出现上升拐点。城市化水平已达43%。65岁及其以上人口突破1亿大关。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初生儿性别比偏高。就业再就业预期目标实现,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就业再就业。2006年总人口将在131539万人左右,城乡人口比例为44.20:55.80左右。我国开始进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期。2006年预计实现就业1000万~11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4%左右。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要继续完善人口和就业政策,进行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