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校问题社会化的重要体现.形成这种现象是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政府方面要采取政策措施;高校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校问题社会化的重要体现。形成这种现象是社拿原因、政策原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政府方面要采取政策措施;高校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择业渠道不够畅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既有社会,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阐明当前经济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财务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并分别从政府、学校、企业、毕业生自身等4个方面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成功就业受学校声誉、专业类别、地域以及性别等因素影响;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己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因子,各方面都要加大努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创历史新高,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观念跟不上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社会、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毕业生自身原因等,导致一部分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问题,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挑战。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人才资源,如何妥善安置未就业毕业生是国家战略,社会帮扶,高校职业指导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文章从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的角度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分析未就业毕业生构成的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就业难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尤为突出。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困难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原因,一是女大学生自身内在因素,二是外在的社会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入手,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促进女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8.
魏成杰  伍竞艳 《魅力中国》2012,(32):123-123,125
自从高校扩招政策施行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理想合适的工作是越来越难。本文从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学校,以及政府的角度,探析产生就业难的原因。同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贤  张利军 《发展》2010,(9):130-131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教育结构调整和政策,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而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模式、专业没置和社会需求错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0.
玉恩德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1):180-182,188
在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非常。文章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素质偏低、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以及民办高校缺乏社会的认可等。对此,民办高校应该重视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并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实际,开拓国外就业市场。通过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最终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高等民办院校基础之上研究了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归为资本(父母的职位、收入、自身优势等),主要是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的职位、收入、受教育程度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显著而教育资本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提高当代毕业生的就业率应从加强其个人能力水平入手,主要政策措施有:培养毕业生正确的自我就业意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培养,加强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等。  相似文献   

12.
王艳 《魅力中国》2013,(13):27-2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工作全面走向市场,形成了“不包分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在面临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559万人,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6%。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初次就业率为74%,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l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往年未就业的,又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入手,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毕业生自身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4.
刘常春  赵浩政 《黑河学刊》2012,(12):82-83,104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个人竞争力和外部环境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着一定的专业差异性。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视和政策倾斜力度,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就业意识,努力学习,自觉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工作压力大,民办大学生就业难受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多重因素影响。促进就业过程中,辅导员团队有其特殊性和优势,可通过多种举措培养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和就业技能,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在就业工作中是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失业的经济学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远博 《特区经济》2004,(11):200-201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逐年降低,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处于逐年下降趋势,据教育部初步统计,截至到2003年6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只有47%,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也才78%。社会上广泛流传一种说法就是“大学生毕业即是失业”。造成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用人单位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以及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落后等原因外,文章试图运用经济学中就业理论、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原因,本文主要从城乡二元结构这一背景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教育资源不均等、农村大学生自身竞争力不足是主要影响,因此,需要探讨新的就业出路,本文从国家政策的扶持、社会、企业的帮助、学校就业指导三个外因以及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竞争力、就业与创业并重这三个内因来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成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村女大学生是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其中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界的因素。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还将造成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等消极的社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和学生自身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从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理论出发,通过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和政府政策五个维度来分析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现状,从而抓住关键成功因素,各个击破大学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是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首先,文章从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家庭以及毕业生自身角度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高校在氛围营造、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文章就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方面,从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创新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体系改革3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