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科技信息》2019,(30):48-52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研究对构建数字城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数字淮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数字淮安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内容、建设成果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新城市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城市变迁与居住空间变化的整体特征,并分析了社会转型中正在进行的居住空间的再生产与重构。文章认为,现在中国大城市居住格局可以分为5个层级,并对应相应的居住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社会分层状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城市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城市变迁与居住空间变化的整体特征,并分析了社会转型中正在进行的居住空间的再生产与重构。文章认为,现在中国大城市居住格局可以分为5个层级,并对应相应的居住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社会分层状况。  相似文献   

4.
《江苏科技信息》2019,(36):42-45
城市空间格局是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最直观标识,文章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提取常州市2015年、2016年、2017年三期城市建成区边界,构建了常州市城市空间格局监测分析指标,分析监测常州市城市格局的变化特征和空间扩展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常州市扩展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常州市主城区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溧阳市发展较快;空间扩展方面,2015—2016年增速相对较快,而2016—2017年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然后指出城市群空间层级对城市存在重大影响;接着引入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从城市地理空间、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及城市开放度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城市群的空间层级结构,并应用该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层级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移动空间盲区在城市犯罪中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分析了城市犯罪移动空间盲区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城市犯罪移动空间盲区的形成原因,总结了城市犯罪移动空间盲区的形态兼容性、载体移动性、移动定线性、防控脆弱性等特点,并将城市移动空间盲区分为轨道、道路、离陆三种类型,探讨了各自的表现形式。深入分析城市犯罪移动空间盲区的概念、成因、特点、表现形式、犯罪防控等相关问题,能为交通部门制定犯罪防范措施提供依据,能为乘客提供防范信息,能为城市犯罪防控提供参考,并且是基于认识论的对城市犯罪特殊地理空间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众多因素在城市地理空间的历史变迁中发挥作用,但城市化进程只是在近现代才得以跳跃式发展。这并非只是巧合.其深层的原因在于资本扩张产生的空间效应。资本必然要扩张.形成对空间和时间的无节制需求,从而激发一系列急剧膨胀的空间扩张链,而城市只是其最中意的舞台。然而,资本扩张动力既是城市规模、构造和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积极因素,也是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幕后黑手。这些负面.不仅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也成为资本扩张本身的制约因素。该文通过对资本扩张与城市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内在机理的揭示,指出引导和利用资本、防止资本机制蔓延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卫·哈维的一项突出成就在于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首先,他的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思想的提出源自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性偏好的批判性反思,他设想从空间维度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空场。其次,他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变迁思考城市问题,并升级了历史唯物主义。再次,他以创新的经济视角批判后现代主义,提出地理维度的乌托邦文化构想,再度整合唯物主义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9.
陈超凡  蓝庆新  王泽 《南方经济》2021,40(1):102-119
文章在理论层面探讨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城市空间关联与溢出视角,采用我国2007-2016年260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多维度的城市异质性。进一步地,文章还通过对不同距离阈值上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估计,测算了创新空间溢出的距离边界,检验了创新空间溢出驱动城市绿色发展的最佳地理距离区间,从而为增强区域创新合作以提升区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量化依据。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创新具有的增长效应、资源与环境效应、结构优化效应是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改善的重要途径,且产出端创新对生态效率的驱动效应强于投入端创新;但创新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市异质性,依赖于城市区位、所在城市群、环境政策、资源禀赋、创新能力和市场化水平;城市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空间溢出随距离变化呈衰退趋势,350公里以内为创新活动的密集溢出区;生态效率也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越发达且联系越紧密、要素流动越自由、创新对生态效率驱动效应越强的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也越强。因此政府应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为创新外溢创造良好条件、注重引导创新的方向,并根据区域及城市发展实际,采取差异化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评估,运用耦合引力模型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结构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整体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上海、苏州等城市长期处于网络核心,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深,出现了武汉、长沙、重庆等次级网络中心;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四大板块,各板块间差异明显;城市开放程度、环境规制等差异因素对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地理距离等差异因素则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以乡镇为空间单元,计算广西贺州市的几何中心和人口加权平均重心,并结合贺州市行政中心的历史变迁,确定贺州市未来重点开发的区域。实践表明,空间统计学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具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相结合分析了2003—2012年我国国内外市场及经济增长的空间范围及形状等特征,继而识别了国内外市场与经济增长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国内外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重心均向我国西北方向移动,国内外市场呈现空间一体化发展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空间向内陆聚集,且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贡献要大于国际市场。我国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考虑了相邻城市的地理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较经典的回归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出的相互作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垩  王晓峰 《山东经济》2009,25(3):102-107
采用空间统计指标计算并描述了我国省际财政支出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1997—2004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水平作用。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无论使用地理权重还是经济权重,都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存在“模仿”行为,当相邻地区的财政支出增加时,本地的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在纳入空间因素的前提下,影响财政支出的还有人口密度、中央补助、年龄结构及税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巨澜 《黑河学刊》2009,(2):18-19,24
戴维·哈维是新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家,对城市空间理论的阐发采取了颇为新颖、拓展与激进的路径,以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切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城市空间问题,并且将其与空间和地点之间的动态关系联系起来,克服了历史唯物主义忽视空间维度的弱点。他认为马克思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空间资源,但是并没有被系统地阐发与激发,而自己作为一个地理学家则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的不足,为发展新马克思主义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窦燕  季书羽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46-353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变,社区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着力点。虽然中国的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绩,但在其建设过程中存在设施配置的差异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设施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网络兴趣点(POI)数据和路网数据,分析城市各区县社区设施数量特征,通过构建单一维度剥夺指数和多维剥夺指数,探讨城市社区设施的空间剥夺程度及类型划分。结果表明:①数量上看,乌鲁木齐市社区公共设施分布不均衡,新市区最多,在6类不同设施中,购物及商业服务设施数量最多;②单维度剥夺指数的结果分析表明,6类设施对应的单维剥夺指数整体从城市中心向外围空间递增,但不同剥夺维度呈现不同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③多维剥夺指数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呈现“中心低、外围高”的格局,城市西南部的剥夺指数稍大于东北部区域,当延伸到绕城高速附近时,多维剥夺值明显上升;④运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分异及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探测,购物及商业服务对多维剥夺指数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强,将多维剥夺程度高的社区划分为4种类型,即教育交通剥夺型、体育服务剥夺型、教育医疗剥夺型和体育教育剥夺型。通过对社区设施空间格局及其剥夺的分析,为解决社区设施空间剥夺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在模型和数据驱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成为空间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学科基础。在区域科学、城市和房地产经济学、经济地理等专门化的领域中出现了一些明确结合了空间因素的模型以及相应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理论验证不断增加,与GIS等空间数据分析和模拟技术渐趋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以专业市场和制造业集群为基础,浙江经济空间集聚是一个从“位空间集聚”向“流空间集聚”演进并形成地理网络空间集聚的创新过程。浙江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形成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协同发展,即“位空间集聚”协同发展、“位空间集聚”和“流空间集聚”协同发展、“流空间集聚”协同发展,并形成集聚型态创新、时空结构创新、网络结构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的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创新效应。浙江需要加强“位空间集聚”与“流空间集聚”的融合创新,推动经济从“位空间集聚”优势迈入地理网络空间集聚优势。  相似文献   

18.
3D概念对新疆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D即经济地理变迁的三大特征:密度、距离和分割,3D的概念有助于确定地方、国家和国际等所有地理标度的主要市场力量和切实可行的反应政策,对于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有很重要的理论启发。本文从3D概念视角对新疆城市化发展的困境与模式进行研究,提出改变交通格局,增加城市经济密度,打破地理分割;强化城市区域分工合作,打造特色产业与特色城市,打破经济分割;提高绿洲城市整体布局和规划能力,实施非均衡城市发展战略等基于3D的地理空间特性和符合新疆绿洲经济体系特殊性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20.
杭州城市扩展空间形态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王建弟 《浙江经济》2005,(16):59-59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是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就开始城市形态计量与城市发展过程相互关系的探讨,为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