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论重组并购后的企业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山东经济》2004,20(4):78-80
我国在即将迎来的新一轮并购浪潮中,国有企业重组并购活动会更多,规模会更大,接踵而来的是发生并购行为以后的企业整合。本文针对中国企业并购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怎样进行产业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企业文化的整合,这是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宋银芳 《中国经贸》2011,(24):71-7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并购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发挥双方资产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事实上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效力后,该项并购活动宣布结束,这并不能代表并购后的企业会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把一个企业的成长比作一向登山运动的话,完成并购只仅仅是登上了山的半腰,要想完全登到山的顶峰,就必须进行整合,整合是最核心的工作,但并购整合是不利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已成为影响企业并购成功的最主,要原因。针对企业并购中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风险,文化整合、有效沟通以及核心员工的保留等应是企业并购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谭兴进 《中国经贸》2012,(10):44-4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并购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了,通过并购后的整合,充分吸收和借鉴对方的优势,从而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然而,追溯历史,成功的数量远不及预期,究其原因是并购后面临着企业文化的整合。本文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南车株洲所并购丹尼克斯的文化整合案列为当前企业并购后面临的文化整合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正成为当下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条主要路径,由于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财务资源方面差异,并购完成后的财务整合也成为企业并购双方无法回避的一项课题,财务整合效果直接影响并购项目能否产生预期协同效应。本文基于CY集团并购案例分析,对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措施及整合后的评价提出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邹希婧 《魅力中国》2010,(23):28-28
本文从并购概念入手,分析了并购之所以发生频繁也失败频繁的原因,并通过对IBM收购普华永道公司后的成功的并购整合进行了业务及企业文化整合方面分析,提出了企业在进行并购整合过程中应重视的一些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6.
并购后的整合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核心能力战略思想的引导下,分析了企业并购整合的理论,提出了企业并购整合模型,并根据核心能力的三种表现形态提出了五种整合选取模式,并对模式中涉及的战略整合、组织结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财务整合和文化整合分别作了解释。然后,对我国20多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现状作出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整合发展状况绩效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资源的再配置过程,通常是指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然而,现实中的企业并购大约一半最后都没有成功,统计资料显示,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并购后没能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国企业目前并购的形式主要是横向并购,那么同这种横向并购方式相对应,就更应该重视整合中并购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整合效率对并购的效果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基本涵义与效应理论争论,分析了企业并购后进行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并购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9.
潘美春 《中国经贸》2013,(18):48-4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产业化加剧集中,并购成为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并且,国家的政策也不断推动着企业并购的进程。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经济活动,在其1+1的过程中,涉及到两个企业的战略、业务、制度、组织和文化等的整合,如果整合得好,并购的积极效应就显著;整合不好,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注重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效应得以体现的保证,是并购效应得以发挥的支撑条件。本文从作者亲历的一起收购案例引发了对企业并购后整合的思考,旨在引发并购活动中相关执行者更加关注并购后整合,提升并购效益,以实现电梯式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频频发生,并购失败屡现报端,其中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并购整合的失败。并购整合无效,则并购双方的资源优势就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用,并购方预期的协同效应也只能成为最终幻想。文章分析了企业并购整合的内容,指出了各整合环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整合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柏丹  孙方方  曲红艳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25-127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特别是隐性智力资本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获取隐性智力资本为动机实行并购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企业并购和并购后整合是整个并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企业要在并购后对隐性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并购的目的.文章主要介绍了隐性智力资本和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并购后如何对隐性智力资本进行整合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企业进行战略并购,作为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并购带来的战略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实现是通过整合达到的。由于财务整合是并购后整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并购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在整合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直接影响并购的绩效。因此,文章从战略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入手,分析了战略并购的特征,战略并购与财务整合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如何运用平衡记分卡对并购后财务整合的效应进行评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众多,其中人的问题成为企业并购成功的最大障碍。并购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被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整合。本文在分析并购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霞 《中国经贸》2010,(14):102-102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整合效率对企业并购的效果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基本含义与效应理论,分析了企业并购后进行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并购后企业入力资源整合管理的实施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特征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考察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特点。然后从企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这些问题本文认为企业并购前要作好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注意规避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重视并购后的整合。政府要从宏观管理、财政金融、市场中介、人才培养上为企业并购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侯慧明 《辽宁经济》2013,(11):32-35
技术并购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向产业链高端的重要形式.然而很多企业不重视技术并购后的市场战略选择和市场整合管理导致并购失败.本文根据企业技术并购的目标分析了企业技术并购事宜采用的企业市场战略,并从技术融合、产品升级、品牌树立和竞争管理四个维度分析了市场整合管理过程,最后就业务流程和盈利模式提出了技术并购的市场整合管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寻求进一步发展。但是,并购后失败率很高。对此,许多学者探讨了并购失败的原因。本文在目前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公司治理整合概念,认为公司治理整合是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核心,并给出公司治理整合模型,对公司治理文化整合、结构整合、机制整合的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竞争的加剧,并购活动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并购后的整合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整合问题成为了并购成败的关键.本文将价值链的理念引入并购整合之中,以中国化工集团并购后部分整合情况为案例背景,分析企业站在价值链的高度对并购进行整合重构,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李卢霞  孙晓燕 《山东经济》2006,22(1):95-97,1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企业并购狂潮叠起并发展为国际化趋势,但引人深思的是多数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多种原因中,人力资源整合不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人力资源整合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人力资本定价。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人力资本价格的诸多因素后,联系企业并购的特定分析框架,引入了一个新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型,试图给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本定价一个可借鉴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娇 《中国经贸》2009,(18):173-173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问题进行探索。首先概述了企业并购的内涵,然后对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财务资源整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