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从流通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耦合关系出发,探讨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产业协同融合的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流通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特征与发展模式,结合汽车制造业的案例情况说明制造业与流通业的协同发展现状。文章最后指出流通业与制造业产业协同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钟荣丙 《科技和产业》2011,11(10):36-40
就经济发展而言,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比前沿技术、尖端技术更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及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3.
技术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后发企业与领先企业的技术活动、技术能力累积和技术发展路径存在本质的区别。文章首先根据各种文献,比较后发企业与后进、领先企业等概念,明确后发企业的内涵,指出后发企业与领先企业在技术能力累积路径的差异性。同时,综述了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的主要理论解释。然后分析后发企业技术学习和能力累积的几个重要模型,重点探讨两个典型的技术能力累积路径,以及影响技术学习过程的关键动因。最后,归纳了韩国汽车、半导体、钢铁等产业内的后发企业实现跨越式成长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金和创新团队三方面,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阐述了高校技术转移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高校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技术转移的对策,即:必须完善技术转移的服务平台,构建协同创新及产业化联合体,创新技术转移新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与地级市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FDI技术溢出和协同创新及两者互动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作用,并进一步检验了不同企业所有制和产业类型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FDI技术溢出和企业间协同创新能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且形成积极交互效应,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技术升级的作用不显著,尚未与FDI技术溢出形成合力;在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FDI技术溢出与企业间协同创新的交互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耦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内涵,并阐述了集群式供应链的构成,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内部协同管理和外部协同管理,最后指出供应链协同所表现出来的是具有乘数效应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决策者正面临官僚制度、跨机构网络以及因特网的设计与管理问题,同时也面临非常复杂的制度问题和治理问题。本文从财政联邦主义视角分析了政府多级管理体制,指出政府加强网络形成同时必须增加协调,政府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技术与制度协同及共同演化。  相似文献   

8.
技术预见与闽台科技协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科技必须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作为区域创新的战略导航系统,开展技术预见已成世界潮流。联合开展闽台技术预见活动,有利于推进跨省区域合作,促进闽台科技协同创新走向深入,构建更加紧密有效的闽台合作机制,统筹协调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的功能分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的对接能力。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产业协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京津冀区域内产业仍高度趋同,天津与河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竞争倾向,未来区域内仍存在巨大的产业调整空间。本文通过建立衡量产业承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各城市之间的产业承接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尽管河北整体产业承接能力有所改善,但各城市之间承接水平仍存巨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就各个层次城市如何提升其承接能力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樊轶侠  王正早 《改革》2024,(3):63-74
数字技术是推动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为持续释放消费红利和促进消费领域节能降碳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产品生产低碳化、物流运输低碳化、能源资源使用低碳化赋能供给侧低碳转型;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推动公众绿色低碳消费意识形成、强化消费降碳感知等促进需求侧低碳转型。同时,数字技术通过促进市场交易过程低碳化,助力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效实施,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机耦合和协同降碳。然而,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低碳消费仍面临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缺乏顶层设计,低碳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下沉市场低碳消费潜力未被充分挖掘,碳普惠机制尚未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公众低碳消费观念与行为能力不强。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低碳消费应从如下方面发力:加快低碳消费相关制度和认证体系建设,促进数字化交通出行、数字消费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出碳金融产品等市场化激励新举措,加快全社会低碳消费理念与氛围形成。  相似文献   

11.
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与下游集成销售安装服务应用产业链,光伏产业发展不仅要求光伏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而且要求产业链节点之间的协同。文章分析标明:一定时期内上游光伏产业链对资本的吸引力强于下游,低端技术节点对资本的吸引力强于高端技术节点;在国内光伏市场不健全条件下,目的在于通过低端技术节点量的积累以实现高端技术节点水平质的提升的政府激励措施会导致国内技术升级效应的漏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耦合关系,认为科技创新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关键驱动要素,同时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为科技创新带来良性竞合和技术传递的契机,并以泉州市为例,根据其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端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未能实现有效衔接以及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发挥较低等问题,最后从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完善配套服务、优化产业集群五个方面提出泉州市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金花  杨陈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104-108
IT能力对技术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从隐性知识转化效率视角来探讨IT能力对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IT能力、隐性知识转化效率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研究结果发现:IT能力对隐性知识吸收转化效率的影响接近于S型增长趋势,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同时,隐性知识转化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即知识转移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耦合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江苏省2005—2016年的相关数据,结合熵值赋权法构建江苏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金融业"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省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研究发现,江苏省文化、科技、金融产业间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升;然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远不及科技创新和金融业发展。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优化产业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汤勇  曹兴 《科学决策》2012,(4):43-55
大学技术创业职能作为大学职能的一部分,其实施过程具有高度资源整合要求,强调从技术生产到技术市场化的规范操作流程,具备网络化、流程化及管理协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大学技术创业整体组织和核心组织设计,整体组织是在传统组织结构基础上通过引入适合技术创业要求的管理规则而形成的组织嵌入形式;核心组织是以技术转移中心为主导,为完善技术创业职能而设置的直线职能型组织。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目标以及评价内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确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此为理论依据选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推动不同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是重大科技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有效实现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界定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的科学内涵,分析隐性知识耦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微分动力学方法构建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耦合模型,研究模型解析解的渐进性;最后,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构建知识管理体系、营造隐性知识耦合创新环境和建立隐性知识耦合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促进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的耦合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企业合并后资源整合效果对创新的影响。选取了信息技术行业129个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系统整合、文化整合和技术整合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以及战略整合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都对企业的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协同效应和一些企业运营方面的协同效应对创新没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企业在实现合并后应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合并为了增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企业文化、技术和战略方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动因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淑芳 《特区经济》2009,240(1):291-293
技术创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以及科研开发的每个环节中都存在,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模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同于科学发现与发明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主流模式,也是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热经验。本文从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特点入手,分析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动因与优势。  相似文献   

20.
开放条件下,一国的技术进步来自干中学、研发投入和技术外溢3个方面,三者的综合效应会使得各国专业化生产自己比较优势产业中的技术上边界产业。动态比较优势与博弈论分析表明,对于低技术水平国家而言,开放政策能带来更快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福利提高;对于中等技术水平国家而言,开放政策可能导致国家陷入"中等技术陷阱",产业升级停滞,技术进步减缓;对于高技术水平国家,开放的政策意味着更高的垄断利润、较为连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据此,处于中等技术的国家应当实行政策扶持,并借助开放条件下的好处,实现更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