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郝庆超  孙玉娟 《魅力中国》2012,(29):175-175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贫困家庭子女面临着教育经费拮据、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期望与职业期望不高,并已经显现出失业率高和职业稳定性差等后果性问题。贫因家庭学生教育救助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采取措施,实施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2.
<正>天津市东丽区不断强化民本思想,高度关注民情民生,在全区初步构建起了"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社会救助总投入已达到2000多万元,有效保障了社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3.
张洁 《魅力中国》2010,(6):86-86
公共财政是社会救助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来源。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但还存在公共财政投入欠缺、各级财政资金分担不合理等问题。我国应加快制订社会救助法规、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各自的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以及加强社会救助资金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救助的投入,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加速推进,社会救助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救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本文以本市北辰区为例,就建立科学完善、公平公正的社会救助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闭症儿童的救助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业。在救助过程中,“非政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同时自闭症的患病特点和救助的性质也决定了政府担当救助主体的必要性。本文着重探讨政府在自闭症儿童救助中的作用,从立法、政府机构设置、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政府主导自闭症儿童的救助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姜岩 《中国经贸》2009,(12):154-154
我国关于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的研究所暴露的问题日益明显,救助行为人在法律上如何定义,法律所调整的救助范围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救助如何界定与划分,都是值得法学界研究讨论的。本文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对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方式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救助方式的选择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救助目标能否实现。文章依据尼尔·吉尔伯特的社会福利思想,通过分析我国社会救助方式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完善社会救助方式的几点建议,即继续扩展救助方式,在合适的领域引入代用券方式,给予贫困者更多的权力,加强机会、服务等救助方式的应用;社会救助应该根据贫困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救助目标,选择不同的救助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张媛 《改革与开放》2016,(20):29-30
社会政策是指一系列影响公共福利的制度和准则,包含教育、住房、医疗、救助等社会福利领域,以此调节社会成员之间关系,保障基本的民生需求,是推动社会自我保护的工具和方式。在全球化经济形势和"社会排斥"的整体背景下,国外许多国家纷纷调整了社会政策,在社会救助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社会救助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形成了适合本国的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具体的实践模式包括工作福利模式、专项救助模式和条件性转移支付模式。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救助基础的综合性社会救助模式,并做好相关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9.
美国金融危机:性质、救助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本质在于对风险价值的重新认识。风险价值重估引起资产损失和流动性不足之间的自我循环与自我强化,这种恶性循环机制足以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针对问题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资本金的救助均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维持金融系统的运行。但是不同的救助方式和救助融资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效果。不过,不管如何救助,这次危机引起的风险贴水升高将破坏美国15年来经济繁荣的两个引擎,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将不可避免。美联储的通货膨胀政策虽然可能使美国经济在实现金融稳定以后尽快走出衰退,但是美国的下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繁荣需要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0.
开展社会正义角度下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研究是推动高校教育救助工作顺应时代化与规律化的必然要求。文章以高等教育中社会正义的内涵为起点,明晰了高等教育社会正义对贫困生教育救助的逻辑诉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会正义角度下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历史性分析,在明确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正义视阈下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进路选择:顶层设计与具体制度创新相结合;实现单个资助向整体支助的转变;明确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1.
和谐视野下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大背景,从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和特点出发,以宁波为例。回顾总结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分析了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以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理论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队伍和网络建设、多渠道投入、完善政府职能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对贫困群体进行社会救助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探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有保障,生活的品质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在社会上还是随处可见,这其中的缘由复杂而且多样。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需要得到有效的救助,但是也要根据流浪乞讨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救助措施,使社会上减少流浪乞讨的现象,从不同的社会救助路径来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不良风貌,使相关人员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并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4.
短期债权人之间的协调失败和债务挤兑会导致金融机构甚至金融系统发生流动性危机,而当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时,政府通常会采取救助行动。本文通过全局博弈模型来考察流动性危机与政府救助的有效性及道德风险含义。本文的研究发现,旨在降低事后无效的政府救助政策有时会提高金融机构采取有成本的调整努力的动机。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关于政府救助政策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朱浩 《理论观察》2005,(4):45-46
社会救助中资格审查制度要求对于救助对象家庭情况详细调查,在其符合规定的贫困线给予救助。救助主要是物质救助,“物”的衡量成为主要给付方法和衡量尺度,“人”的价值和“道德”价值被忽略。救助方和被救助对象不同价值取向的衡量和达成共识,需要在实践中创造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来说,其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容易陷入困境。因此,社会救助对于农民工来说意义重大。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农民工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很难得到城市社会救助。这主要有制度体系与法律方面、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方面、农民工权利意识不强、社会救助主体单一方面四大问题。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来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李修康 《乡镇经济》2011,2(1):48-52
2003年以来,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渐成为我国理论研究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进行研究。文章回顾了我国学者对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研究中的四个问题——建立农村医疗救助的必要性、农村医疗救助的基本框架、实施效果、制度创新及模式,指出今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特区经济》2008,(9):252-254
在当代社会中,尽管各国政府在发展社会保障的理念和战略上有较大的差异,但都很重视基本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概念尚未普遍应用,只是在社会救助制度中以不同形式存在,但我们可以从实质内容上对各国社会救助制度中这一方面内容加以提取,同时做出比较,以期对我国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安全网""缓冲器"的角色。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进行了社会福利改革,政府不断削减社会保障开支、不断加大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救助制度又显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磊  潘敏 《辽宁经济》2010,(10):59-59
所谓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是指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所形成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覆盖城乡所有贫困群体,内容全面、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网络健全的一种新型救助制度安排。但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