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不仅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发展的活力,也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多元协同治理结构是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演进方向和目标。要实现从传统治理结构向多元协同治理结构的转变,需要双重整合机制来实现。第一重整合机制是刚性的整合机制,通过正式制度的变迁和创新来明确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间的权责,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结构,塑造包容、民主的社区议事组织和议事程序,形成制度化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方式;第二重整合机制是柔性的整合机制,通过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塑造形成社区协同治理意识,提高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降低治理结构运行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以及利益协调和补偿中的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双重整合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公共财政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产阶级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力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是以社会中间层大为特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我国目前中产阶级的比例还太小,社会阶层结构是底层大的“洋葱型”结构,这不利于社会稳定。我们要依据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自觉地创造形成社会中间阶层的社会环境与条件,不断扩大中产阶级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众多不和谐因素,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必由之路。社区是整个社会“细胞”,也是各种社会问题的会聚点,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基地”,和谐社区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本文以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城市融入为视角,以社会资本增量和社区资产整合为理论框架,对撤村建居居民和外来居民在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优势和局限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提出了构建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等的政策建议,以图通过“基层经验”推动社会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宋刚  李心玲 《魅力中国》2008,(25):148-149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的司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社会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的一项战略任务和重要内容,已经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而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众的共同富裕,都离不开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中等收入者阶层的不断扩大。为此,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改革发展全局,从多方面入手,努力塑造“橄榄型”的阶层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作者视野所见,学术界尚无论及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章。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框架下,在分析西藏社会结构中导致社会不稳定风险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密切作用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目标。  相似文献   

7.
龚锋 《特区经济》2009,(8):117-119
财政资金的使用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财政支出的公共效益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革的顺利开展,需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监督,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社会公共效益,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夏丽萍 《发展》2008,(1):81-83
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谐城市建设的步伐。这是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变迁,社会生活方式持续转型,从而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城市文明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先导性、示范性、辐射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以和谐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整合是党理论创新的必然过程和科学工具,是党加睦思想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体现了强大的思想整合力,整合了社会多元价值,是党思想整合的必然产物,是党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这一思想整合和理论创新确保了和谐社会的性质和方向,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谱写了和谐社会的主旋律,指明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即:就业、社保、分配公平、困难群体及政治民主建设。除此以外,城镇的快速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讲,构建“和谐社会”,筑是将社会诸要素,使之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尤其是要合理、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如果没有基本的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整合的秩序基础,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向…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是社会进行破旧立新、分化整合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多发时期.分析转型时期社会危机频发的原因,探索和完善政府应对危机的管理,加强政府防范和克服社会危机的能力建设,对于实现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破除二元社会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现实的状况看,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乡发展存在差距影响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大力发展城镇化来打破城乡壁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分析了在社会结构变迁下中山市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情况,从中总结了就新形势下我国基层社区党组织实现其有效的建设和良好作用发挥的建议,以期为社会结构变迁下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作用发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观基础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以利益关系为本质的外显和谐与内核和谐并存的复合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有: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制度与原则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的配置问题;遵循科学规律、各部门协同配合、“官民”互动、加快构建社会的外显和谐;以“八荣八耻”为基础,实现社会文化内核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城市社会建设在人口问题上,要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在社会事业发展上。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劳动就业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与体育事业;同时,还要积极整合、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以及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整合。和谐社会之社会整合的路径选择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化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发挥中间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认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许多国家历史经验和科学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最合理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中产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而我国现代社会结构还处于中间略大、底部更大的"洋葱头"结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就要扩大中产阶层的比重,加快中产阶层崛起。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上义与利的冲突,价值本位上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价值标准上一元与多元的冲突。引发价值观冲突的根源在于价值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全球化的影响等。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必须对多元冲突的价值观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包括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合中的引领作用,倡导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坚持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必须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和批判吸收西方价值观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都市报可以在实施有效的社会控制、协调社会矛盾、参与社会危机的预警与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具体方法上,都市报可以以主流媒体为发展目标,通过调整版面内容、优化新闻结构、弘扬人文精神等途径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当务之急是处理好难点、热点等问题报道,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寇凤超 《北方经济》2008,(15):59-60
我国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计者、实践者、指挥者和推动者.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转变思想观念中的引导作用,在协调社会关系中的整合作用,在调整利益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在维护经济稳定中的调控作用,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在社会公平与正义中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