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长立 《魅力中国》2013,(17):192-192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话。学生的思维活跃,往往有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如何使其创造性思维健康发展,使学生越学越聪明,思维中透出灵活与机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中学语文学科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创新教学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开启学生的创新大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创新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张文静 《魅力中国》2014,(5):218-218
新课标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语文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大胆地放飞思维,在阅读中探得新知、悟出新意。  相似文献   

4.
张莉 《魅力中国》2012,(29):157-157
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或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创造力也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有效的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是高级思维过程,是智力的高级表现。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基础教育来说,我们的教育对象虽然年龄小、知识少、经验少,但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一、抓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优化师生关系语言学科具有突出的“文道统一”的思想性特点。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大部分课文都是人类精神文明升华的…  相似文献   

6.
杜晶 《魅力中国》2013,(23):179-179
创造性思维在人类个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髓。钢琴教学作为一种用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音乐教育者的认同。由于演奏钢琴曲日本来就是一个艺术的再创造的过程.演奏者的根据自己对于乐曲的理解进行二度的创造和演绎.这在钢琴教学中。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已成为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丽 《魅力中国》2014,(10):160-160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这一过程具有双向性,其中既要有教师的引导,又要有学生的参与。本文结合外语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进化、文明的提高、国家的强弱、民族的盛衰,都与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义重大。其具体做法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设计精要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鼓励探疑设疑,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郭莉华 《魅力中国》2009,(14):135-13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应当说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创新教学途径,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丁字红  杨柳翠 《魅力中国》2013,(11):221-221
山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笔者认为:注意观察学生听课时的言表等心理反映,同时根据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和因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个性差异,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教学活动变得和谐愉快,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初中学生时期从心理特征方面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一阶段和初二、初三阶段。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踏人中学,从心理成熟角度看,还带着小学时的稚气。而且,由于已习惯了小学时靠死记硬背便能学好语文的学习“方法”,所以无论是对中学的授课方式,还是学习方法,都感到不适应。由此,造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淡薄了,往往教师抓得紧,他也紧;教师抓得松,他也松,他们这时有三大特点:一、课堂上好动,缺乏自制力,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较差。理解与记忆离不开具体、实在的感性材料。二、他们喜欢向老师敞开自己的胸怀,  相似文献   

12.
慈月 《魅力中国》2009,(36):90-90
创新能力是善于选择、重组、应用信息,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从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的意义。数学课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我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归纳等,引导学生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杨世浩 《魅力中国》2010,(8):145-145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相似文献   

14.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开放空间、设问探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善于分析,突破传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开放空间、设问探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善于分析,突破传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涛 《魅力中国》2014,(11):176-176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7.
乔安民 《魅力中国》2010,(31):35-35
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实现的。而语文学科课时最多,在教学计划中的位置最为突出。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 《魅力中国》2009,(5):71-72
当今,随着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担负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又是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时代需要的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因此,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要求教师:鼓励有创新的表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它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语文教师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走出传统,走向创新呢?我想从教师的角度谈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最诱人的一种思维模式。是高级的理性、智力或思维活动,是大脑运动过程的产物。其目的在于获得新的观念、新的智慧,为人类创造精神与物质财富。逻辑思维是微观法;形象思维是宏观法,创造性思维则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涌出智慧的源泉。大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并非“与生俱来”,实则“每个人都是天才”,只要发奋努力,执著不懈地追求,又能把握信息,科学地处理信息,经过缜密观察,严格对比,精确归纳,认真综合分析,当会攀登科学顶峰,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