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磊 《魅力中国》2014,(9):253-253,255
马克思大众化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让最广大的中国人民更好地掌握理论武器解决面对改革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这样的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重构赋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新的路径选择,我们运用这种新工具务必积极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更为有效途径,切实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新媒体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要发挥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作用;大力培养复合型传播人才;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能力;完善新媒体法律法规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历史和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发展之需。在新媒体不断带给受众丰富的视觉体验和良好的传播效果时,也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并认识其意义,有助于借新媒体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探索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骆鸿儒 《改革与开放》2012,(16):111-112
新媒体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革命为人类的传播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全新模式,马克思主义者理所当然地要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利用新型传播工具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而政务微博也必然会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生力军,去践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普及和教化。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让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从广泛认知到普遍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本质的诉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范畴,其实现路径可以从抽象理论的通俗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思想传递的特色化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传统媒体的继承与超越,新媒体传播呈现出诸多"后现代主义"特征。新媒体"自媒体化"、"去中心化"和对"主体间性"的强调使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困境。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利用好新媒体个性化、亲民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不断更新的文化潮流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传统媒体的继承与超越,新媒体传播呈现出诸多“后现代主义”特征。新媒体“自媒体化”、“去中心化”和对“主体问性”的强调使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困境。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利用好新媒体个性化、亲民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在不断更新的文化潮流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强有利的理论依据,是解决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复杂问题的必要举措,正确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剖析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探索了新的传播路径,这对于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纵横双向交叉比对传统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作用的基础上,基于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广域应用,重点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下的新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论证其是全方位覆盖潜在受众,寻求契合大众诉求路径,精准与高效宣传的新型方法与可持续增长途径,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体系变革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受电视媒体的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分析电视媒体传播的优点及现状,分析如何通过电视传媒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一般大众的普及化传播。提出了新时期应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这一工具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大众传媒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边疆民族地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组织传播、媒介传播、人际传播,分析了传播途径的特点。同时对边疆民族地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进行了反思。指出,在传播团体大众成员的选择上,要优先选取来源于传播地域的本土人才;传播内容要浅显简单,避免枯燥无味,寓教于乐,寓教于情,要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受传。  相似文献   

12.
王文峰 《黑河学刊》2011,(7):55+111-55,1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主体维度看就要做到要有浓郁的大众情怀、深厚的大众生活、贴切的大众语言和充分的大众渠道。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再次被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在于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指导思想的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解决当代国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信仰缺失的问题也有着必要性与紧迫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内化到民众的精神生命中,成为民众自身的内在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的阐述、内容的传播以及途径的采用都凸显了一代伟人的风采。学习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对我们现在及今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当代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现状,阐述了少数民族社会人际传播特点,提出了利用人际传播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要对少数民族社会“公共空间”充分加以利用;发挥有威望的意见领袖作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自上而下传播理论和自下而上发展理论的双向互动过程。党中央决策层和理论界、党政领导干部、广大民众是这个双向过程中的三个关节点,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诉求关键在于发挥三个群体各自的作用和实现三个节点的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17.
张桐娟  吴倩 《魅力中国》2011,(14):90-90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再次强调提出了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党的工作议事日程上来。本文试图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种思潮风云激荡,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导致少数基层党员的价值理念发生变化,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有所淡化甚至动摇.怎样遏制这种趋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在于基层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程度,而要让他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前提是他们要有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基层党员政治信仰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共十七大基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的重要举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文化的一部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化关系紧密,文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共十七大基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的重要举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文化的一部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化关系紧密,文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