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柴迭木枸杞的副产品——枸杞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低温真空冻干技术、生物技术、油丸技术为一体生产柴达木枸杞籽油丸。将柴达木枸杞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确保其纯天然、高浓度及高效的生理活性。通过国内外技术发展需求状况及企业现有基础,提出了项目研究目标与内容.并对该项目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发展洁净能源或替代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建设的世界潮流,其中氢能是最佳的选择。多途径开发氢能,其中利用微生物有效开发氢能是重要途径之一。人们熟知,氢是“水之源”,2个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氢气在氧气中易燃烧释放热量,并生成水。由于氢、氧结合不会产生CO2、SO2、烟尘等污染物,所以氢被看作是未来理想的洁净能源,有“未来石油”之称;也可用于燃料电池的研制,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将会彻底改变全球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氢在自然界中算是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存在于淡水、海水之中,也存在于碳氢化合物和一切  相似文献   

3.
从汽车和化石燃料电站中排出的CO2 量最大,因此对全球变暖也影响最大。人们普遍认为CO2 是坏东西,把它称为我们时代的“邪恶分子”。然而,目前一批先驱研究人员正把它看成有价值的资源。他们正开发收集技术,充分利用CO2 的碳分子构成碳氢化合物。这些碳氢化合物可再次作为燃料、塑料和其他石油提取物的原料。这样,收集利用在大气中扩散的CO2 真正有了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4.
CO2的大量排放已经成为当下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节能减排措施,以减少CO2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从而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通过城市用地科学规划,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精心组织以及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可以降低CO2的排放量。本文以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及城市用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低碳城市化视域下的城市规划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沉积煅烧法制备了MnO_2/Al_2O_3复合催化剂,探索并得到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及最优的工艺条件。复合催化剂最佳的MnO_2含量为5wt.%,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2.5 g/h,催化氧化最佳的反应pH为8.0~9.0,催化氧化塔中复合催化剂的最佳填充率为7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对BDP高毒性废水降解展现出较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境方程与现代内生增长理论,采用1953~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CO2排放量的决定因素进行考察表明:我国CO2排放量与研发强度、技术转移和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负相关,同时也证实能源消费增长是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CO2在自然界骤增的原因、累积存量、存在现状以及因之而架构的政府间合作,分析了国内外的技术应用现状,着重分析了对其应用技术的开发现状以及最新技术研究成果。从有效资源化利用这一角度提出破坏CO2化学结构、单质化碳和氧以及把CO2当作主要碳氧物质源,以减少煤炭采掘和植被破坏,并将其视为用之不尽的碳氧资源库,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涛  白丹  姜勇 《科学决策》2022,(3):112-122
管道运输是 CO 2 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中国 CO 2 管道运输面临 3 个方面的挑战。基于法治的理念提出CO 2 管道运输监管应该强调全流程“一体化监管”、对自然垄断实施适当监管、强调公众参与、强调部门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这四项监管要求。中国需要建立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多部门协同监管、妥善规定 CO 2 的性质、建立针对 CO 2 管道运输的政策法律和技术标准、借鉴美国 CO 2 管道运输公共承运人制度并结合我国油气管网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构建 CO 2 运输管网无歧视开放制度。  相似文献   

9.
杜立民 《南方经济》2010,28(11):20-33
本文较为精确地估算了1995—2007年我国29个省的人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构建了省级CO2排放面板数据库,并分别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框架下,考察了我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重工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和煤炭消费比重都对我国的CO2排放都具有显著正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CO2排放量之间则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成立;上一期人均CO2排放量的大小对本期的排放量具有显著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非常重视。运用卡亚公式能找出影响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各因素对我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具体影响,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在1990—2006年,对我国CO2排放量增大起正作用的依次是人均GDP、人口数量、密度,起副作用的是能源强度;要减少我国的CO2排放量,必须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冰 《特区经济》2014,(2):195-196
在2009年的根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为了逐步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政府从2012年已经开始在国内七省市试行强制性碳交易系统。企业可以选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市场上购买碳配额,或者接受政府的惩罚性碳税。对于选择减少二氧化碳的企业而言,技术风险是其在降低排放时不可避免也是最难预测的,本文结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特点和企业的经营特性,构建了一个评估概念模型,为企业在实施减排时候提供测量风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卫国 《特区经济》2011,(3):286-287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中国1987~2008年间产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三次产业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的节能减排对治理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起到积极作用;三次产业发展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其中服务业替代工业成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世界经济研究》2013,(6):54-58,86,88,89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引起了消费和全球生产系统的分离。经过贸易调整后的基于消费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不仅可为减排责任的分担提供一个新途径,而且可为利用贸易政策实现减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超高温高压条件下,含CO2天然气相态实验开展困难,偏差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导致现有天然气偏差因子预测模型适用性不明确.通过测定不同CO2含量的天然气偏差因子,分析超高温高压条件下CO2对天然气偏差因子的影响程度,发现CO2含量的增加显著加强了含CO2天然气的可压缩性.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传统偏差因子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并通过拟合建立针对海上乐东气藏新的偏差因子经验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可解析、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基于非竞争型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估算2002-2007年新疆国内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了贸易隐含碳的行业分布特征及新疆贸易隐含碳的失衡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国内外贸易对新疆均造成碳泄漏,但绝大部分碳泄漏来自国内贸易。运用两地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模拟分析显示,国内贸易有助于显著减少新疆本地的CO2排放量,特别是中间投入品的贸易往来对新疆的环境正效应更大。但由于新疆目前的贸易模式不利于本地区的节能减排,因此不可盲目扩大国内贸易规模,应从降低资源型产业的能耗强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着手,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贸易结构低碳化调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今,在衡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时,不仅仅关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还更关注地区经济发展对环境地影响,尤其是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可以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基础,应用岭回归方法和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北京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与人口数量、城市化进程、人均GDP、能源强度和第二产业比重驱动关系,根据二氧化碳各驱动关系,提出控制和减少北京地区二氧化碳总量的必要措施,从而为北京未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候模拟装置,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O2对小麦根际土壤中铜和镉的形态分布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2条件下,铜和镉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发生了改变,其中残渣态变化最大,可交换态有升高趋势,碳酸盐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及有机态变化相对较小。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品种的小麦影响不同,对低积累小麦的影响大于高积累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