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盈余管理作为公司普遍使用的管理手段,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选取1994-2007年一般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数据作为样本,利用频率分布图法,对我国配股政策的变更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着通过盈余管理的行为来调控收益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标准,并且随着配股政策的变更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控制状态,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下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隧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3)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价值的下降.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具有通过调整异常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使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异常应计利润与配股后运营业绩和股票长期收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都具有较高的异常应计利润,而配股后运营业绩和股票长期收益趋于下降,异常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股票长期收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投资者由于没有能够及时“看穿”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暂时高估了股票价值,从而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误导。  相似文献   

4.
会计变更因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活性大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判断变更是否合理。所以,要有效地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变更行为进行监管,规范其会计变更行为,必须首先找到会计变更能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源所在,然后,据此找到合理的治理措施。本文从会计变更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总结了当前会计变更的主要手段,最后针对我国的实情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来自配股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1998—2002年间456家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53.20%时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3.20%时则表现出负相关关系;(3)盈余管理程度与前2—10大股东持股集中度、负债比率和资本支出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而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规模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造成了上市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发生非货币性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企业终极产权性质和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影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不同终极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其会计行为不具有显著差异;而终极控制权比例和公司所处治理环境则是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变量。同时本文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是基于配股动机、扭亏动机和被特别处理动机。  相似文献   

7.
董原  项丹 《北方经济》2012,(10):38-3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竹般涌现,作为股东、投资人、债权人等使用者的参考依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公允性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融资上市、达到某些财务指标等目标,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寻求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即进行盈余管理。本文通过对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以及实行过度盈余管理后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以说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利弊,并对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佩华 《中国经贸》2013,(8):186-187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通过研究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探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也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发展。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会利用一些新的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因此,要对过度盈余管理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现在是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安然事件等频频爆出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更是引起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现象也相当普遍,例如许多上市公司通过粉饰报表来获得上市资格或是增发、配股资格,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文章从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出发,重点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审视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手段的变化,并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红 《乡镇经济》2004,(12):44-46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和利润欺诈的行为,剖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甄别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优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翯 《科学决策》2010,(5):35-43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是否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对可操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较为明显,但未发现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6201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变更会导致怎样的盈余管理发生。研究结果显示:在CEO变更当年,企业倾向于采用应计项目负向盈余管理;在CEO变更后的一至二年内,企业倾向于运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正向盈余管理,这源于新上任的CEO急于通过盈余管理调节来增加企业的会计盈余,从而粉饰自己上任后的经营业绩并向高层领导者展示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预期盈余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框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内涵分析着手,通过对新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的解读,剖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洞察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动向,并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提出粗浅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殷慧敏 《科技和产业》2006,6(7):53-54,58
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也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本文拟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进行探析,并提出对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若过度,则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通过两个方面即动机和方式来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提出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会计不仅为国家服务,更多的是为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服务。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初衷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构成了管理当局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遏制了盈余管理,但也给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提出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2005-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7243个观测值为样本,从CFO的性别、年龄、专业资格认证及学历等特征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CFO的年龄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CFO更为倾向采取稳健、谨慎的财务政策;女性CFO的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低于男性CFO的上市公司;CFO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越高,发生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越少。本文的研究结论为CFO特征影响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刘伟  刘星 《南方经济》2007,(11):53-62
本文利用"隧道行为"理论解释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通过对2002-2004年间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制性家族控制权偏离现金流量权的程度越大,公司盈余管理幅度越高。这说明控制性家族有动机操纵盈余以隐藏其掏空公司资源的"隧道行为",从而补充了现有对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