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最好的年份,我国的经济增长将在降低能源消耗和保持贸易平衡的基础上维持GDP10%的快速和持续增长。我国经济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以及人民币持续和理性的升值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在此经济持续增长和不断向好的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可预期的持续和稳定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入所认识。为了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好稳定房价和理性消费这篇大文章,我国政府将在2007年这个房地产业政策“执行年”中,加大税收杠杆的调节力度,以期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和创新来引导和调控我国住房的合理消费与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7年,在经济持续增长和不断向好的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可预期的持续和稳定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为了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好稳定房价和理性消费这篇大文章,我国政府将在2007年这个房地产业政策“执行年”中,加大税收杠杆的调节力度,以期通过税收政策的改革和创新来引导和调控我国住房的合理消费与理性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严雷  刘艳 《中国经贸》2013,(8):23-24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入口和生产要素,因而城市区域规模、职能和设施等方面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我国房地产业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十分具有研究价值。但是我国的房地产业仍旧是朝阳行业,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带动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是否存在开发过热或“泡沫经济”,未来发展前景怎样,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大渡口区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发展的调研,力求对重庆房地产业发展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本轮国家针对房地产业过热发展进行的宏观调控的深入开展,"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否仍然应该成为"支柱产业",在理论界和决策界引起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激烈的争论.尽管如此,人们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和谐社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拉动作用的观点则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过热的经济增长也促使房地产投资快速增加和房地产价格飞速增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全面展开.各地区和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坚持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使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进入转型期的房地产业开始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房地产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开始有所缓解,房地产市场运行中无序状态得以初步改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陈光华  李红波  陈阳 《特区经济》2013,(10):141-142
研究目的: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证研究法,定性判断与定量建模法.研究结果: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迁移、征地拆迁和建城扩城,“房地产亿”式的旧城镇化模式巳不可持续。亟需破解城市房地产脱离产业而过度发展问题,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研究结论:要使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发挥新型城镇化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引擎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坚持和改善房地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与坚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是从根本上缓解住房难和抑制房阶上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5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要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比以往增加的“重要”二字,充分说明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住宅建设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还在改善、调整国民经济增长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必须是以保证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多管齐下,包括稳定房价、提供住房保障、防范金融风险等举措。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的前景日趋明郎,越来越多的人对入世后我国尚不成熟的房地产业前景担忧。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涉外房地产业的发展、房价等多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入世给我国房地产业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强调了它给我们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关于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讨论不绝于耳,比如“泡沫论”、“拐点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性等。文章针对这三个论点作一一分析,以此探讨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路径,并指出:全国房地产业不存在泡沫现象,局部地区存在过热或少量泡沫现象;中国房地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处于调整时期,不存在拐点问题: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林修珍 《开放潮》2005,(9):59-60
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房地产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城市集群,也一定是城市变化最快、建设最好的区域。“珠三角经济区”是外贸企业主导型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房地产经济十分发达。现在把“珠三角”扩大到珠江水系沿线的九省和港澳两个地区,形成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国土面积是全国国土面积的20名,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全国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对此,专家对整个“泛珠三角”房地产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认为,尽管目前房地产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住宅产业自身不利因素影响,但其持续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地发展。房地产业不仅具有作为有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作用的基础性行业地位。同时也逐渐成为具有扩散效应、能吸纳新技术成果的支柱性产业。然而在房地产迅速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统计指标也暗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问题。首先,商品房空置在增加。其次.商品房价格在上升。日本房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迅速发展及其80年代末的崩溃,作为前车之鉴提醒我国当局应当重视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泡沫”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一、房地产业政策执行年任务艰巨 如果说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政策年”,那么2007年无疑就是我国房地产业的“执行年”。一方面,2006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许多调控政策在度过其最初的适应期后,将充分释放其效力;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必然会针对之前公布的一些政策法规,出台一系列相应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从调整税收政策和供求结构的角度来满足目前强劲的需求。由此可见,2007年注定是我国房地产业不寻常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杨亮 《北方经济》2006,(6):15-17
“十五”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强劲。房地产业也在“十五”末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无论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发规模还是价格运行等方面的表现均引入瞩目。2005年和2006年也是国家对房地产业实行宏观调控的关键两年,以呼和浩特为代表的“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作为调控的重点城市,其房地产未来运行的趋势呈现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文襄认为:“在我国,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分析,房地产业虽然有其固定的周期性,但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房地产业从1995年~2005年,至少会有20年的持续发展期”。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的持续高温令开征房地产税的讨论成为关注焦点。近日,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明确表示,我国目前在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问题严重,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进入二十一世纪,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我国房地产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和生活条件改善,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关键内容。因此,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口众多和土地缺乏的基本国情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合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消费需求和房产消费模式。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房地产的市场建设和消费方式是扭曲和非理性的,部分省市和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更是给日益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和日益飙升的房地产价格“火上加油”,这就促使我国政府在建立和健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同时适时推出“国六条”,更多地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调节和规范各种经济活动.从而达到稳定房价,标本兼治和规范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住有所居”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保证,而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省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面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将呈八大趋势据有关人士预测,今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将呈八大趋势。1.投入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建设的资金将有可观增加。1994年是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高涨年,将有数百亿元流入房地产业。国务院实施“安居工程”,也将投入数百亿资金。此外,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周刊》2010,(5):35-36
近几年,国有资本进入竞争性行业的势头越来越猛。132家中央企业中已有80家进入房地产行业,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20%,“国企地王”引发房地产业“地震”;煤炭、钢铁、民航、乳品等行业的国企收购民企也在兴起。竞争性行业“国进民退”的国有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但是,这一倾向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