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彦君 《北方经济》2006,(18):26-27
本文基于对ERP、协同软件应用的分析,将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结合,来考察信息化是如何推动管理创新的.在企业信息化初期,信息化引起了管理创新;随着以网络技术运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需求又推动了管理软件的创新与开发,管理需求与信息化相互促进融合,从而在以信息社会和客户导向的经济背景下,最终实现企业精确管理、整体协同、全面激励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刘峰 《中国经贸》2011,(14):70-7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源泉。本文从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出发,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邢惠杰 《魅力中国》2013,(19):14-14
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势所必行。作为企业档案管理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从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如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以获取所需资源是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通过探索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各个阶段,选取制造型企业东汽与京东方进行多案例研究,分析对比两家企业的成长历程和所处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与协同创新网络之间存在互相匹配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企业要根据自身成长时期和所处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阶段,选择恰当的协同伙伴,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知识协同思想体系及其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全球化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下,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协同的内在动力推动着企业加入供应链联盟,协同合作巳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从产品的流动过程来看,节点企业间可通过对需求的一致性预测、信息共享和物流配送等协同机制,来避免由于管理控制粒度不一致和“牛鞭效应”而造成的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低效率、过多库存、低质客户服务和生产进度延误等问题;从产品的创新设计过程来看,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协同管理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协同管理的内容以及协同软件的基本概念,对协同管理在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从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利用协同软件创建企业协同管理系统平台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科技协同、人才互动与制度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人才互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制度创新保障区域协同发展。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以需求为中心,以科技、资金、人才和制度为协同资源,以客户、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为协同主体。搭建制度先行、科技创新、人才互动的协同网络平台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推动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变革也促进了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改造着经济与社会的技术基础,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二者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金融政策已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因素。本文分析了信息化与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关系,简述了金融政策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不可或缺条件,提出了信息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供需网企业知识协同的信息化管理需求,实现供需网企业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针对供需网的复杂性、充分开放性、动态稳定性等特征,引入了语义协同概念和分布式人工智能多Agent方法,结合供需网企业知识协同管理流程,提出了一个基于多Agent的供需网知识协同管理系统框架模型,这对于供需网知识协同管理及其支持系统的研究或许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伟 《中国经贸》2011,(14):69-69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它能够推动企业观念的创新,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及运营模式,从而实现管理流程的优化,为现代管理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支撑。只有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进行信息化建设,自上而下形成信息化应用体系,才能向高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11.
一、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根据“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推动政府信息化指导原则,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政府信息化和发展电子政务的相关政策,目前已收到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一是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开始实施了金桥、金关、金卡和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以“金”字为代表的多项工程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周青  梁超 《科技和产业》2017,(6):102-110
针对当前协同创新系统的进一步演化与发展,协同创新系统的价值网络逐渐形成。原有以传统价值链的视角研究单个企业价值网络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互联网经济下组织形态多元化的研究需求。基于价值链拓展的视角,以协同创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跨案例比较分析两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在价值创造、价值共享过程中的表现,总结出它们在价值网络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在阐明价值创造与价值共享的基础上,探讨协同创新系统的价值网络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能够在创新集群的产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新集群的关系,总结了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需求与障碍,得出从创新集群组织与管理、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相互促进、创新集群背景下的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日益围绕着信息全球化的触角蔓延开来,全球企业形成角逐剧烈局面。快速辨别市场动向、精准策略、灵敏的贸易气息和高效管理或成为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基础。企业经济占据了中国经济生产总值的大半江山,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增强自身,迅速且无误地运用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满足企业财务数据使用者的需求,以达到实现企业高效决策的效果。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中枢当属财务的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信息化里面有着很重要的管控与提供决策服务的作用。将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企业为个例对其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建设进行阐述,希望对企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烟草行业的发展趋势为着眼点,以信息化服务于经营管理这一指导原则,对烟草行业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提出了烟草行业协同办公的建设蓝图,以实现协同提升管理、知识促进创新这一愿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源,面对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企业管理必须适应这种新的经营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目前,信息化滞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应从知识管理,供应管理、生产管理、客户管理、库存管理、财政管理六个方面运用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因此,企业信息化是现阶段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要把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落脚点或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动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有力举措。国防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碎片化和滞后性已经难以满足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军地分离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已经制约到国防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防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不相协调、互相制约是两者不能有效协同的根本原因,需要通过健全法规体系、明晰主体权利义务、加强军地协同管理和提升转化效率来实现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的有效协同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战略实施的HRIS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胜  邹能锋 《乡镇经济》2006,(6):34-36,44
人力资源是二十一世纪企业最具竞争力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在企业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并与企业战略相一致,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绩效如何,必须对之进行客观、完整的评价。平衡计分卡则是将公司愿景与战略转换为组织行动的利器,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衡量企业信息化的效果,推动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形式。开展协同创新,既是当代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因此,有关协同创新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文章提出了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支撑与模型,并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方面的协同机制,以满足国家、区域及行业等重大的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