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怀凤 《魅力中国》2014,(19):64-65
搞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刺余劳动力充分地就业并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不充分,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加之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这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本文试图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人手,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以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实现了在农村以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还日益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社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关系到工农、城乡关系,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主要特征与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众多因素中,不容忽视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内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移居的思路,在建立全民最低生存保障基础上,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促进农村人口迁移。并大胆提出采用“国家购买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以土地使用权换养老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范静 《理论观察》2011,(4):95-96
通过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流动规律意义重大。根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具体特点与新问题。加强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再认识。分析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寻求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等。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还对我国城市化的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继青 《特区经济》2009,(7):154-156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仍然有很多阻碍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在农村,不完善的社区建设和服务限制了农民工的流动;在城市,户籍制度配套改革的滞后使农民工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这些因素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并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必须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也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根据托达罗人口流动摸式的思想,结合目前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机遇,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乡镇企业,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层级流动,使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产生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经济落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0.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典模型 ,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 ,对托达罗模型做了修正和调整。着重强调了教育在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做了定义 ,提出了该模型的一些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箱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购买集体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购买集体土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总结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时,必然要提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是否有显著影响,影响多大?为研究此问题,本文在新古典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人口流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验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消除城乡差距,但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发挥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重新配置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通辽市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外出劳务已成为全市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快全市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是有效解决通辽市"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訾强 《黑河学刊》2000,(3):28-30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如何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配置、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让农民在有序流动中较快增加收入,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如何运用市场机制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配置、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让农民在有序流动中较快增加收入,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为主体的跨省区、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已成为湖北地区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湖北也因此成为全国农民工输出大省之一.文章试图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区流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和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并对托达罗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作初步探析,最后给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振兴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题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其中的平原农业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在有利的政策前提下,只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一定能脱颖而出,在欠发达地区中优先发展起来,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有4亿多劳动力,乡镇企业已吸收了1亿多劳动力,农村还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在这2亿剩余劳动力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几年来的“民工潮”企盼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