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面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必须找准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契合点,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文教育和法治的道德底蕴教育,培养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3.
李子亮  柯莉 《理论观察》2012,(3):132-13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意义深远.从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背景及影响教育实效性的因素看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担负着依法治国与科教兴国的双重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先导。目前,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法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我国依法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赵中秋 《中国经贸》2011,(24):132-13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公民意识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从法制,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三个环节入手,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降鸿圣 《发展》2006,(10):40-40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正大渡口区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行动指南,抓实法治教育教学、浸润法治意识、推动阵地建设等,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积极推进"七五"普法工作。一是抓实法治教育课堂。从课时、课程、队伍建设及教研方面,抓实法治教育教学。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每周0.5节的课时总量在中小学政治课程中统筹规划课程教学。配齐各学段法治教材,小学为《道德与法治》、初中为《思想品德》、高中  相似文献   

9.
一、以德治国及其时代意义 任何社会的正常而充分的发展都不能缺少道德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既要有"法治",又要有"德治".重视道德教化,加强道德建设,是治理国家、稳定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不能忽视道德建设的作用.江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总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意.自媒体己进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在拓宽信息传播平台和加速信息传递扩散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带来理念及方式方法等挑战.本文提出更新教育理念及时把自媒体列为法治观教育的重要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运用自媒体进行法治教育的能力,加强政府引导、构建自媒体舆情应急处置机制等意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在建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法治社会、道德社会、契约社会和创新社会等基本特征。"以德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就是要培养青年大学生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素养,促使他们形成具有明辨、有爱、守责、创新等品质的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公民教育”缺失问题,尤其是表现出来的诚信危机、道德危机,亟待解决。本文认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大学生补好公民教育这堂课。在“以人为本,有的放矢”的前提下,开展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新时期校园文化与道德建设;把公民教育作为人生观教育中的重点;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公民教育的内容;创新“思...  相似文献   

13.
魏国栋 《发展》2012,(10):125-125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有句至理名言:“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集中体现。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把德育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法治国家与现代公民道德是同源的,二者都是出于共同的政治理念,即实现人们希望的社会理想状态.平等、民主、正义、公平既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法治精神,弘扬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也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负责任的道德新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戴国印 《发展》2016,(5):66-6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出了明确的道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是完整地展现出党中央治国理政和改革发展的新理念.依法反腐、从严治党更是对树立法治意识与培养法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担当,应当面向法治国家的未来需要,树立法律信仰,强化规则意识、权利义务理念,在专业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自治等领域探索营造法治氛围和开展法治实践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以德治国",首先要解决以何种道德来治国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承的,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1]这就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的方略之一提了出来,同时也指出了"以德治国"提出的时代背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要把"以德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这个体系要涵盖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以德治国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中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曹晓霞  魏鹏举  方文 《黑河学刊》2013,(10):101-103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的现实精神生活需求相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以人为本,从现实生活中人的基本需要和人的实际状况出发,要有利于"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  相似文献   

19.
陶爱萍 《乡镇经济》2008,24(12):75-80
和谐农村建设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行为模式,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对法与法治的认知、信任、依赖、尊崇的状况及其行为模式还不符合以法治为内在要求和保障的和谐农村构建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民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农民法治教育的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了解农民需要,确定重心、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健全机制,把法律知识的普及统摄于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宣扬之下,传播正确的法治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90后”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主要路径是:实施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普及法律基础知识;参观人民法院和监狱,提高法律敬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德治促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